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82|回复: 0
 江豚 发表于: 2022-4-29 18:39:02|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22年] 来这里看文物如何重获新生

 [复制链接]
源自:三秦都市报
2356-32a062d2f918a1c5386ccd37f5275c51.jpg
8fe0-8fefc82328409f12c0d1fa4be589fe68.jpg
61b3-892b1379d0e6f668712908e156338412.jpg
  作为我省新的博物馆形态,陕西考古博物馆不仅是集考古发掘、科学研究、文物保护、教育展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考古研究机构,也是以考古学学科发展为主线,以考古发掘现场出土的遗迹遗物为展示对象,向公众展示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与现场保护、实验室修复、文物考古学研究及反映考古学科发展史的博物馆。
  4月28日,陕西考古博物馆对公众试行开放,展出文物4218组5215件,其中九成文物首次与公众见面。开馆首日,不少前来参观的观众除了欣赏精美的文物,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在“化腐朽为神奇”的文保科技上。
  来考古博物馆寻找文明足迹
  4月28日上午9时,雨后的天气微凉,在陕西考古博物馆门前,观众已经有序排队等待进入,工作人员细致地核验每一位观众的预约门票、48小时核酸证明之后予以放行。前来参观的同伴们互相聊着自己最期待看到的文物……
  连日来,陕西考古博物馆收获了超高关注度,一大波媒体提前探馆,将亮点文物“剧透”给观众,这也让原本就对考古以及文物感兴趣的观众按捺不住内心的期待,待考古博物馆预约平台放票首日,门票很快就被一约而空。
  展厅内,在西安定居数年的一对香港夫妇仔细观看眼前的文物。对于陕西考古博物馆开馆,他们期待已久,透过文物,他们看到了中国5000年文明史,寻找到了中国的源与流。“真是太神奇了,不可想象啊!”来自临潼的周先生入神地看着石峁遗址出土的骨针,他很难想象远古的人类如何打磨出这么纤细的骨针,尤其是针眼仅有0.1-0.2毫米,古人的智慧令他惊叹不已。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喜好文物的游客来参观外,很多西安高校历史文博相关专业的学生趁着开馆首日也前来一睹风采。
  望闻问切对症下药
  在陕西考古博物馆,专门设置了用来展示文物保护修复的大厅,一件件文物,在文保人员的手中重焕新生。步入展厅,一辆大车映入眼帘,大车里边电钻、手术刀、锤子、螺丝刀、锥子等各种工具以及高科技产品一应俱全。这辆大车,其实是考古现场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室等比例缩小后的剖面模型,它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文物出土现场应急保护技术体系研究”的成果。可别小看这辆车,它融合了北斗导航、5G通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可以第一时间对出土文物采取应急保护措施,保障考古工作顺利进行。
  几块残破不堪、表面泛有绿色的铜片摆放在展柜中,正在纳闷这个是什么文物时,转眼就在另外一个展柜中看见了修复好的青铜鸿雁,活灵活现。这些出土于秦始皇兵马俑水禽坑的青铜鸿雁,被发掘时破损严重,根本无法提取,需要在现场进行加固,然后采用粘提或石膏包提取等方法转移至实验室。
  据工作人员介绍,文物进入实验室,相当于进医院看病一样,中医的望闻问切、西医的仪器检测……文保工作者找出“病灶”和“病因”,再对其进行修复,该手术“手术”,该吃药“吃药”。
  文物修复过程也时常伴随着惊喜,青铜器上被清理发现的一段铭文或许就是一段历史的印证,而民以食为天的古人更是变着法子烹饪美食,在一件战国晚期秦国的青铜鼎中,文物专家就发现了狗骨,由此得知这里面原来是一窝原汤狗肉;另外一件战国晚期秦国的铜敦,通过现代生物学的蛋白组学分析,原来这里面是一盆黄牛肉;通过对残留物中有机酸、淀粉粒的鉴定,这件汉代青铜壶原本装着的是一壶美酒……
  整体提取风华再现
  正沉浸在古人的美食之中,眼前一亮,一顶雍容贵气,承载着大唐气象的冠饰──唐李倕冠饰呈现在眼前,金、银、珍珠、绿松石、琥珀、玻璃、象牙、贝壳、玉石等宝贵材质集一身,看着这顶华丽丽的冠饰,你可能想象不到它出土时的样子。
  “李倕冠饰是国内第一个通过实验室微观发掘科学复原的冠饰……”陕西考古博物馆的讲解员告诉记者,唐李倕冠饰出土时遗存状况特别复杂,已经无法看出冠饰的本来面目,需要整体提取,送到实验室进行精细的微观清理。李倕冠饰和身体饰件上体现的一些唐代典型工艺,比如金珠工艺,小金珠的直径从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不等。还有28件微雕,有琥珀和象牙两种,可惜的是,暂时不知道它们原本的位置。
  被复原了的冠饰,除了使用名贵材质,还采用了铸造、捶打、鎏金、贴金、镶嵌、掐丝、金珠、平脱、彩绘等工艺,是唐代珠宝和工艺的集大成者,体现了古人“奢侈品”的精美程度。
  高阶版的“拼图游戏”
  在展厅展柜里既展示了文物出土时的原始状态,也展示了已经修复成功的完整文物。只见原本残损不堪的一件件文物,在文保工作者的修复下已然重现生机,恢复其原有的神韵。
  出土于咸阳窦家村的一座唐墓里的天王俑和镇墓兽,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旁边摆放的一张照片显示,它们出土时已经破碎成了近千块大小不一的碎片,密密麻麻。没有配套的图片样式参考,文保工作者完全靠知识和经验积累来还原文物最初的状态,经过一年多时间的修复,才使这些文物风采再现,堪称最高阶的“拼图游戏”!
  看着文保工作者拼图是不是手痒痒,去旁边的多媒体试试身手,随便选择一件陶器,按照修复区提示进行拼接,有种“我来修文物”的感觉。
  走入展厅后方,抬头一看,别有洞天,蒲城县洞耳村元代壁画墓被整体搬迁到了现场,八边形弯窿顶砖砌墓,墓室壁画色彩丰富、保存完整,是省内少见的蒙元时期的壁画墓。根据墓室北壁题记可知,墓主人下葬于公元1269年,是一座蒙古国时期的夫妻合葬墓,丈夫“张按答不花”是现在的河北宣化人,妻子“李云线”是现在的山西永济人。他们的长子“闰童”于1269年清明日将父母合葬,并封了墓门。
  墓室壁画可以分为直壁壁画和顶壁壁画两部分。直壁壁画分为四个单元:北壁是墓主夫妇“堂中并坐图”,西壁是“献酒壮行图”,东壁是“醉归乐舞图”,南壁环绕甬道口绘有对飞双雁和曲蔓(wàn)卷草。墓顶周壁梯形格分绘四幅“童子戏花图”和四幅“火焰珠图”,交叉间隔。甬道东壁绘“停舆图”,西壁绘“放牧图”。
  罗衣轻舞华裳复展
  穿越到唐代,一件罗衣必不可少,翩翩起舞,轻盈曼妙,女性柔美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法门寺曾出土了大量的纺织品文物,品种多、工艺精湛,代表了唐代丝织业最高水平。只是部分纺织品出土时糟朽粘连严重,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才能展现出它的形制、纹饰。
  “丝蛋白加固”和“绉(zhòu)丝纱”这些新的技术和保护材料听讲解员说感觉很陌生,它们可都是修复丝织品的一种方式。展柜中的一个包块像是一个包袱一样,几乎没有衣服的样式,严重降解、相互粘连,层层粘结的纺织品很难再次分离。尽管如此,文保人还是从中揭取出了7件衣物。现场展出的一件泥银菱纹罗长裤就是从中被揭取出来的。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数十年来,考古出土文物保护已经从“修补复型”满足考古资料提取,过渡到以科学分析为基础的预防性保护。文保工作者一手掌握传统技艺,一手触摸现代科技,传统与现代在他们身上自然链接,修复文物的过程,也是一点点描摹历史原貌的过程。透过文物的斑驳印记,有机会隔着时空触摸历史,看见数千年的历史风光,了解到民族文明的传承之路,感受文物自身所散发出的美好光辉。
◎ 文/图:本报记者赵争耀通讯员杨利娜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江豚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江豚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江豚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江豚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江豚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江豚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14:26, Processed in 0.218400 second(s), 10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