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252|回复: 0
 大米吃小米 发表于: 2020-6-5 08:47: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2020年] 梵高博物馆重开放:画中首次聚焦梵高自画像及影响

 [复制链接]
源自:澎湃新闻
⊙记者:李梅 编译

  澎湃新闻获悉,6月1日,自3月中旬暂停开放的荷兰梵高博物馆已重新开放,原定于2月20日至5月24日展出的“在画中:描绘艺术家”展延期至8月30日。“在画中:描绘艺术家”以梵高的自画像为主线,共展出了从1850年到1920年的77件作品,其中53件来自法国、美国、英国和瑞典等国,从多个方面探索并聚焦梵高自画像的作用、意义和影响。这也是梵高博物馆首次把展览的主题放在这位艺术家的肖像画类型及影响上。
  据悉,梵高博物馆重新开放后,博物馆仍将继续线上开放。开放当天,梵高的曾侄孙威廉·梵高(梵高弟弟提奥的曾孙)亲自到场迎接第一批观众。
73fb-iumkapx0547834.jpg
  梵高《自画像》(1887年)
  受新冠疫情影响,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于今年3月13日宣布闭馆。6月1日起,闭馆两个多月的梵高博物馆重新对外开放,开放当天,梵高的曾侄孙威廉·梵高(梵·高弟弟提奥的曾孙)亲自到场迎接第一批观众。据悉,博物馆开放后将采取卫生和安全措施,仅限于网络购票,同时将限制同一时段参观人数,在整个参观过程中保持1.5米的安全距离,有感染症状的观众不得入馆参观。而在此前开幕三周即遭闭馆的,原定于展至5月24日的“在画中:描绘艺术家”(In the Picture:Portraying the Artist)展将延期至8月30日。
2778-iumkapx0547902.jpg
  6月1日的梵高博物馆 图片来自新华社
4495-iumkapx0548006.jpg
  梵高的曾侄孙威廉·梵高亲自到场迎接第一批观众  图片来自新华社
fa28-iumkapx0548147.jpg
  梵高博物馆重新开放后迎来的第一批观众
  “在画中:描绘艺术家”以梵高的自画像为主线,共展出了从1850年到1920年的77件作品,其中53件来自法国、美国、英国和瑞典等国,从多个方面探索梵高自画像的作用和意义。这也是梵高博物馆首次把展览的主题放在这位艺术家的肖像类型上。
2237-iumkapx0548260.jpg
  梵高《自画像》(1889年) 挪威奥斯陆国家博物馆
  展览汇集了许多名家和新面孔,除了从英国伦敦科陶德画廊(Courtauld Gallery)借展的著名的《扎着耳朵的自画像》(1889年),另一幅重要的梵高自画像──《自画像》(1889年)也在展陈之列。据博物馆中资料介绍,这件作品是从挪威奥斯陆国家博物馆借展来的,多年来,这幅画的真实性一直受到质疑,但最近对这幅画进行的详细研究得出结论,这幅画确实是梵高在1889年精神病发作后的几天里画的。除了文森特·梵高的画作,展览还展出了包括爱德华·蒙克、特蕾莎·施瓦茨、古斯塔夫·库尔贝、约翰·辛格·萨金特和弗朗西斯·培根等艺术家的作品,其中还有不少于13位女性艺术家的肖像。此外展览还展示了许多受到梵高自画像启发的现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以及后人献给这位艺术家的几部电影。
7751-iumkapx0548365.jpg
  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地狱自画像》(self portrait in Hell) 1903年
ac0e-iumkapx0548434.jpg
  古斯塔夫·库尔贝《抽烟斗的人》1846年
32fa-iumkapx0548501.jpg
  约翰·辛格·萨金特《卡罗尔·杜兰》1879年
b997-iumkapx0548572.jpg
  保拉·莫德松-贝克尔《戴琥珀项链的自画像》约1905年
7f3a-iumkapx0548634.jpg
  海伦·谢夫贝克《自画像,黑色背景》1915年
5fe3-iumkapx0548759.jpg
  米娜·卡尔森-布里德伯格《自画像》1889年
f5f1-iumkapx0548848.jpg
  特蕾莎·施瓦茨《调色板下的自画像》1888年
  在19世纪的进程中,肖像作为一种艺术类别变得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对艺术作品背后的人产生了兴趣。自画像、互相创作的艺术家肖像和工作室肖像在当时很流行,并且经常被绘制。画家创作自画像是为了练习、实验或展示自己的身份。他们还会为彼此画像,通常是作为友谊的象征。艺术家的肖像为画家塑造自己的公众形象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其中表达自己对艺术和生活方式的看法。
eebf-iumkapx0548938.png
  弗雷德里克·巴西尔《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1867年
10c7-iumkapx0549053.jpg
  亨利·德·图卢兹·罗特列克《埃米尔·伯纳德》1885年 泰特美术馆 亚瑟·杰弗里斯1961年遗赠
c61e-iumkapx0549176.jpg
  尤金·德拉克罗瓦《自画像》约1840年
  此次展览深入探讨了梵高的艺术选择,揭示出一幅肖像背后的内容往往比观者最初看到的要深刻很多。据梵高博物馆资料介绍,展览的缘由追溯到2018年,梵高博物馆从伦敦科陶德画廊(Courtauld Gallery)借展了一幅梵高的《扎着耳朵的自画像》(1889年)。这幅梵高的代表作,画中他的头缠着绷带,展现了一个脆弱而又坚强的艺术家:他很痛苦,但仍然继续作画。这件作品为人们提供了对艺术家身份、形象、自我反省和痛苦的洞察,而这些主题在展出的其它作品中也扮演了中心角色。
0cdb-iumkapx0549285.jpg
  梵高《扎着耳朵的自画像》(1889年)伦敦科陶德画廊
ca8e-iumkapx0549374.jpg
  弗朗西斯·培根《向梵高致敬》1960年
  全世界的人都认识文森特·梵高──那个长着红胡子、表情紧张的人。后人对这位艺术家的印象主要是由他的自画像塑造的。而梵高自画像对他之后的几代人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无数视觉艺术家都受到梵高的启发,承认梵高自画像对他们自己版本的自画像的影响。展览中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两幅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两幅画中,培根暗指梵高的形象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受苦的艺术家。在此次展览中,还展出了许多关于梵高生平的电影,包括1956年的《渴望生活》(Lust for life)和2018年的《永恒之门》(At eternal‘s Gate)。在这类献给梵高的影片中,演员的出场往往也是直接基于他的自画像。
d657-iumkapx0549458.jpg
  梵高《戴着灰色毡帽的自画像》1887年
  除了“在画中:描绘艺术家”展之外,梵高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拥有梵高画作收藏最多的博物馆,其中不乏世界名作,包括《吃土豆的人》、《杏花》、《向日葵》、《卧室》、《黄房子》、《丰收》等。
a4f7-iumkapx0549482.jpg
  梵高《吃土豆的人》1885年4月~5月 布面油画 82厘米x114厘米
  根据《The Art newspaper》此前报道,重新开放后的梵高博物馆每天将限流700人,作为荷兰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梵高博物馆正常7月份的客流量高达9000人每天。该博物馆原定于今年夏季举办的展览“梵高书信精选”已将档期改为秋天举办,展期为10月9日至2021年1月10日。展览延期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原定的秋季档于10月到明年1月举办的克利姆特展览也将相应推迟。“由于目前的安全措施,门票不多。但在一个几乎空无一人的博物馆里,观众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梵高。”
73aa-iumkapx0549535.jpg
  重新开放后的梵高博物馆常设展厅现场 图片来自新华社
  (本文图文综合编译自荷兰梵高博物馆官网、新华社)
『 5熊猫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5熊猫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大米吃小米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大米吃小米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大米吃小米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5熊猫网 』的立场无关,大米吃小米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大米吃小米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5熊猫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大米吃小米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5熊猫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7 12:36, Processed in 0.1404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