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学术文献宗教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7-28 14:37|查看: 319|评论: 0|原作者: 邓国均|来自: 中国宗教学术网

道教研究的地域转向

在我国宗教文化的多元格局中,道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本土宗教,它在中国产生、发展并一直流传至今。从某种意义上说,道教的传播与发展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的发展历史,也是一种宗教文化现象演变的历史。由此,从地方文化与区域特色入手,是推动道教史研究走向深入的必由之路。

自20世纪初发展起来的中国道教史研究,在较长时期内都比较注重对道教发展宏观历史的勾勒与梳理,而对于道教发展与传播的不同社会历史背景,对于道教在不同区域的管理制度与宗教仪式转变,对于道教修行方式及其融入不同地区民众生活过程的探索等均显不足。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文化学、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的引入与使用,道教史的研究出现了明显的回归其“地域”本色的趋势,国内学者如陈耀庭的《上海道教史》、郭武的《道教与云南文化──道教在云南的传播、演变及影响》(2000年)、樊光春的《西北道教史》(2010年)等,都体现了这种转变;国外著作如苏珊·纳奎因的《北京:庙宇与城市生活(1400-1900)》(2000年)、高万桑的《1800-1949年间北京的道士:城市道士的社会史》(2007年)等,则标志着道教研究的“地域转向”在时间与空间方面向着更为精细的趋势发展。

综观上述论著可以发现,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某些远离政治经济中心而又具有丰富道教文化资源的独特区域,其道教发展的历史状况及文化价值有待发掘和深入阐述。孔令宏、韩松涛合著的《江西道教史》一书,正是在上述道教研究的文献积累与学术转向的背景下,选择了深受吴楚文化影响、历史上人文荟萃的江西地区,从历时性的角度考察自两汉魏晋时期至近现代的道教发展历史,对江西道教与中国道教的起源问题、江西道教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地位问题,以及江西道教团体在不同时期如何融入地方社会的问题,都作了较为深入且中肯的论述。

对于江西道教与中国道教的起源问题,该书第一章“汉代三国时期江西道教的酝酿”,专设“张陵创教及东部事迹考”一节,寻绎张陵早年在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的活动轨迹,认为“张道陵除四川外,还在东部留下了关于其修道的遗迹和传说,从而影响了后世张道陵天师地位的形成”;并指出张道陵早期活动的范围,“地域很广,包括河南嵩山,江西庐山、龙虎山,江苏丹阳、浙江余杭、丽水卯山等地”,从而论述了江西地区在中国道教起源过程中的潜在作用,这是值得注意的。

作者结合大量的正史文献和方志史料记载,指出自宋代开始,江西地区不但宫观大兴,而且由于龙虎山天师道一系得到朝廷的支持,江西道教也逐渐从边缘处境转而踞于全国道教的中心地位,进入发展的高峰时期。其间虽然经历了宋元之际的朝代更替与政治社会的动荡,但以正一道为代表的江西道教,其龙虎宗、净明道、閤皂宗等,在元明两代均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作者对这一过程中天师道、净明道的起落升降及其与全真道的交流竞逐关系,以及不同时期各个宗系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及其宗教哲学思想等均进行了考证与论述。

当然,由于该书论述范围的时间跨度较大,而江西地区因其地域宽广,各地道教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因此该书所涉及的某些问题,如道教与风水文化的关系、道教与儒学及佛教的交流与影响问题等,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完善与补充。


⊙ 作者简介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文章来源:2012年6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04:56,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