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有悟性?佛讲缘起缘灭,万事皆因缘起,万物皆因缘灭。我一直相信缘分,相信有缘的人终会千里聚首,无缘的人即使近在咫尺,也会形同陌路。 《新白娘子传奇》的主题曲中唱到:“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由此可见,缘分是多么的可遇不可求,只有经过苦心修炼,虔诚的祈祷,才能与你梦寐以求的那个人在一起。换句话说,今生你的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是前世你用了几辈子的福报才修得今生与他们同行。因此,在我们还有时间,还有机会时,好好的珍惜他们,莫等失去时,才徒增伤悲。至于路人甲,路人乙,那也是由缘分牵引着的,试想,茫茫人海中,你没有遇见X,Y,而偏偏遇见甲,乙,这难道不是缘分吗?只消说这是缘浅缘深的问题,而不是有缘无缘。因此,行走在马路上,不妨多一些善意的眼神和微笑,也许正是这不经意间的微笑会从此改变我们各自的人生轨迹,使距离拉近,拉近,变成彼此的友人,恋人,亲人。人世间就是充满了如此多的变与不变。 有一种事很奇妙:不认识一个人时,怎么都不会遇见;一旦因为某个机缘巧合,认识了这个人,或者仅仅只是留意了她,那么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会频频与他相遇;当认识达到一定深度,甚至彼此留下联系方式之后,此人又寻寻觅觅,消失在人海。但是,只要一个呼应,他又立刻出现在你面前,彼此感觉依然是那么的熟悉而美好。对于这种情形,用佛语来说,是在你和他之间,有了一种缘起,这种缘起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它必然建立在前世因的基础之上。 我曾经历过至亲的离世,有那么一度,我认为我的生命与他紧紧相连,没有了他,我也必然活不下去。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当初那种痛彻心扉的痛苦并没有渗入我的生命。当然,偶尔想起这件悲伤的事时,也会有痛苦,但我再也不会想到死。或许,人真是健忘的动物吧! 经历了生死,也许会看淡生命,人生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大喜大悲了。在我看来,生与死或许都不是那么的让人喜悦与悲哀。生的人,在众人欢笑声中哭着降生,从此,他将开始一生的经历,包括悲欢离合,包括生离死别,他又将踏入新一轮的的创造缘分与偿报缘分的洪流中;逝去的人,在大家的哭声中微笑离开,其实他并没有远离,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不过我们看不见罢了。佛说,世界空间无限,而我们这些凡夫俗子不过是生活在其中一维罢了。然而世人不觉醒,稍稍了悟一些知识,便顿时觉得自己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了。其实与广博的佛法相比,我们只是了解了其中的九牛一毛。试想想,在我们之外,还有n-1维空间,而这些都是我们未知的。那里的生命形态如何存在?在干什么?我们完全不知。 牛顿曾说过:“如果以大海代表真理的汪洋,那么我只是在海边拣贝壳的孩子,偶尔捡了几只好看的贝壳,便欣喜若狂了。”这些话并非一代杰出大科学家的谦虚之词,而正是由于他的博学多识,才认识到人类眼界的局限性,他发现宇宙的奥秘是无穷尽的,而我们人类不过是宇宙间的一粒微尘,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根本就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由此可见,人生在世,还是应该怀有一颗谦卑,敬畏的心。 因一次机缘巧合,偶尔和几位朋友去了位于西安市兴善街的大兴善寺,感触颇多。 虽然处于车水马龙的繁华闹市,大兴善寺却丝毫没有俗世的喧嚣与浮华。进入寺庙,顿时消解了浑身的暑气,寺中处处建有古刹,林木参天,好一个清幽,宁静的参禅礼佛之地。过了主大厅,迎面袭来阵阵檀香,袅袅上升的香烟雾顿时迷蒙了双眼,沉浸在这一片美好中,心也静了许多。朝里走去,三五成群的礼佛人手捧香和黄表,一脸的虔诚。他们口中念念有词,无不是在祈求家人的健康,富贵与高升。借花献佛,我也顺便祈祷了妈妈和哥哥的长久幸福。 负责接待我们的法师出现了,在他的带领下,我们逐个参观了供奉佛陀与菩萨的大厅。一路悉心的讲解,一路认真地倾听,我们获益良多。在结束参观之时,法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们:“人生勿执,凡事看开看淡,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功名,利禄,财富等无不是过眼云烟,痴迷于任一,必使人生得束缚。世人正因为凡眼凡耳受蒙蔽,看不透也听不穿,才会有痛苦,悲哀,愤怒,怀疑。一朝看穿听透,便都会放下。所谓众生百相,不过是自由的灵魂和一副臭皮囊,有朝一日摆脱了躯壳,灵魂便得到真正的自由与飞升。”法师简短的讲完了要旨,却引发我们深深地思考。 下午四点,参观完毕。在回家的路上,有同学总结了法师的话语,短短八字就概括了我们的所得所感:“我执是魔,不执是佛。”我想,若非亲耳聆听,大家不会有如此深刻的感受!看来以后真应该多听法师讲解,多看佛学名著,来精益我们的思想。 但人生勿执,说来容易,做到很难。许多人一生憧憬着高官厚禄,金钱权利,到死也不能放手,不能不说是一种愚痴啊!在这里,我想借用《红楼梦》里的一首词来点醒世人: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 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假如人生没有过分的偏执该有多好,与人为善,与人为伴,凡事包容,凡事宽容,那么,真正的和谐世界就离我们不远了。但这仅仅是假如,因此,需要我们做的还有很多?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