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文化艺术演艺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6-12 11:37|查看: 161|评论: 0

3D技术的艺术感

《雨果》是马丁斯科塞西从影以来最特别的一部电影──这是他的第一部儿童片,也是第一部3D电影。斯科塞西打破了大家对3D电影只是吹嘘大场面、专为天花乱坠的商业大片量身定制的恶俗印象。

专访马丁斯科塞西

专访马丁斯科塞西

⊙ 作者:果子李、吴浩君(实习生:)编辑/张一阳

很多年里,马丁斯科塞西反复在做同一个噩梦。

他被告知必须马上开拍一部电影,但他并不清楚这部电影是什么内容,也不知道演员是谁。制片人催得厉害,斯科塞西只能频繁地求助第一副导演。这时候,他注意到一位非常有名的老导演正站在片场的某个角落。他的存在,令斯科塞西更加焦躁。

“他可能随时会接管我现在所做的事情,”斯科塞西说,“制片人会说,‘如果你做不下来,我们会让他处理这个场景??”一觉醒来,斯科塞西却死活也记不起那个老导演是谁。

他可能是英格玛伯格曼、黑泽明、迈克尔鲍威尔、奥森威尔斯或让雷诺阿──他们中任何一位的艺术成就,都是斯科塞西多年来敬畏、追逐的。据《好莱坞报道》的记者分析,显然有种不安全感一直捆缚着斯科塞西。这个梦境背后的奥秘是:他其实在拷问自己,有什么遗产可以留下来?

事实上,梦中这位伟大的老导演更有可能是乔治梅里埃。去年,斯科塞西终于完成了人生第一部3D奇幻电影《雨果》。影片改编自布莱恩塞尔兹尼克的畅销小说,讲述1930年代的巴黎火车站,孤儿雨果继承父业修理机器人,意外打开了处于晚年的电影大师乔治梅里埃心结的故事。5月31日,《雨果》在内地影院公映。

《雨果》是斯科塞西从影以来最特别的一部电影,与他强硬、擅长处理街头流氓、黑色暴力以及人物精神分裂的风格迥异。影评人有句烂俗的恭维话,认为《雨果》是斯科塞西写给早期电影开创者乔治梅里埃、电影爱好者和影评人的一封情书。《综艺》杂志评论:“斯科塞西第一次尝试拍一部适合各年龄层观众的电影,公然挑衅那些质量差、赶时髦的儿童片,取而代之的是求知的好奇心,以及对电影萌发的兴趣本身。”在烂番茄网站上,该片好评度高达94%。

让詹姆斯卡梅隆惊讶的是,像斯科塞西这样的好莱坞保守派也投入了3D 技术的怀抱,“打破了大家对3D电影只是吹嘘大场面、专为天花乱坠的商业大片量身定制的恶俗印象”。4月,参加北京电影节的卡梅隆公开称赞:“《雨果》的3D效果,完全超越了我当年拍的《阿凡达》,让这种技术充满了艺术感。”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该片拿下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响效果、最佳音效剪辑、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摄影5项大奖。

马丁斯科塞西和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乔治卢卡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被称为好莱坞上世纪80年代的四大导演,他们一起创造了好莱坞新浪潮的黄金时代。但在之后30 年里,四个人的人生轨迹都发生了转变:科波拉拥有了自己的红酒庄园,现在他更乐于谈红酒,有空再拿自己的闲钱拍电影;卢卡斯已经凭借《星球大战》系列,尝到了好莱坞商业大片的甜头;斯皮尔伯格则更积极地拥抱好莱坞商业大片,他现在是大制片公司里的一方霸主;唯有斯科塞西还和多年前一样,继续在艺术与商业的平衡间挣扎。

斯科塞西被称为“电影社会学家”,他一直坚持用电影冷静地剖析社会、人类的种种顽疾;但另一方面,他又在向好莱坞的商业环境妥协。10多年前,他信誓旦旦,无法接受数字取代胶片;3年前,他还斩钉截铁地告诉记者,绝不会去碰3D电影。不断出现的梦魇,某种意义上也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但这并不妨碍大家评价斯科塞西,他照样是好莱坞的艺术家。正如影评人所言:“他给经典好莱坞带来天赋,也给现代好莱坞带来了切合实际的艺术感。”

3D《雨果》耗资巨大,影片里的巴黎火车站完全是实景搭建,对于一部儿童片而言,这绝对是奢华的视觉享受。《综艺》杂志因此担忧,制作上的精致奢华、以及营销上的花费,会让这部电影短期有亏欠的风险,但又话锋一转:“这个巨大的时钟已经往前走了半个世纪,不管如何,《雨果》的永恒品质是它最显著的风格成就,也能够承受物质的限制。”

B=《外滩画报》

M=马丁斯科塞西

B:《雨果》是你为自己12岁的女儿Francesca所拍摄的电影,我很好奇,她看完电影之后对你说了什么?

M:这是我和她之间的秘密。但我做3D 电影的原因之一,的确是为了我12岁的女儿。这12年里,我开始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至少我很努力地尝试用孩子的眼光去解释、思考,通过孩子的想象力去判别什么是自由。所以当这个故事最终出来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自然。3D很有趣,我是个3D的狂热分子,我一直想用3D做点什么。当项目成立时,我向我的女儿和她的好朋友宣布我们将拍3D电影时,她们都很兴奋。我们抓住了这次机会,一起做了各种各样的调查,得出了什么是真正的3D,而不是转换后的3D。

B:很多人认为,电影里的小男孩雨果执着、固执,他身上有什么地方打动了你?

M:小男孩被孤立,感到孤独,他想要和家庭成员沟通等等这些感觉,我都曾经深有体会。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得了哮喘,在上世纪40年代,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我几乎整天被关在屋子里,不能参加任何体育活动,不能跟小动物接触??大人们更多地是带我去电影院,其他任何事情都跟我没有关系,我只能每天在窗口看着外边的人。

B:很多人没想到像你这样的导演会使用3D拍摄电影。3D过去只是为商业巨片服务,而你试图赋予3D技术以艺术感,并且完成得相当不错。你是怎么做到的?

M:我喜欢老的3D 电影,它的作用有时候超越了空间。当摄像机滑动的时候,我总是努力接近观众,把他们置身于那个世界,然后再把孩子放在最前面。因为每个早上,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看看孩子,抱住他们,然后亲吻他们,我也希望观众也能找到那种感觉。3D电影适合各年龄层次的人观看,而《雨果》又是部关于家庭的电影。新科技的产生,带来了很多新的想法,比如怎样数字化地保存作品。那些伴随我一起成长的老电影院基本上都倒闭了,我们能做的,就是更好地保存那些作品,让年轻的朋友来看。

B:乔治梅里埃是你最钟爱的大师导演吗?他对你有多大的影响?大家都很兴奋,你居然用3D的方式重现了他当年的经典电影,比如《月球旅行记》、《仙女国》、《婆罗门与蝴蝶》,这些片段是如何拍摄的?

M:我有一台DVD机,当然,还有很多梅里埃的电影,那些DVD的封面上印有他的照片。有一次在片场,两个12岁左右的孩子看到盒子上的照片,问“这个是本金斯利(饰演梅里埃的英国演员)吗?”我说“不是,这是真的梅里埃。”

作为一位电影人,我感觉现代电影中的任何一切都始于梅里埃。100年之后,你仍然能从他的作品中有新鲜的发现。在自己的电影里,利用3D技术重现当年他拍摄片场的魅力,令人兴奋,同时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想不到挑战性会这么高,但同时也令人乐在其中。因为我感觉仿佛真的在梅里埃的片场拍片,向那些存留至今的经典作品致敬。

B:卡梅隆最近来中国时公开称赞《雨果》是他看过最好的3D电影,但你并不像卡梅隆,并非电影技术的狂热分子,你利用这些技术的诀窍是什么?

M:当我开始着手《雨果》的时候,可能脑中的第一个镜头就是雨果边跑步,边看着他的肩膀,眼中有渴望的眼神。3D技术赋予面部特殊的亲密感,而他们跟我们的距离也更近。我觉得3D将有助于在观众和角色之间创建一个更深刻的联系。

B:《雨果》里除了梅里埃的一些电影片段,还出现了一些经典老电影的镜头,比如《火车进站》等。对于100多年的电影史,您是否怀有很深厚的情感?

M:

梅里埃非常了不起,他使用的几乎每样东西都由他亲自探索和发现。从1930、1940和1950年代的科幻、奇幻电影,到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詹姆斯卡梅隆的作品,都直接继承了他的发明。那些早期的经典电影都很完整,也是我喜爱的早期艺术形式,表现力很强,而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献身于这种电影艺术。

事实上,梅里埃和那些早期电影让我很想追溯过去,但我起初并没意识到,直到我拍摄完成后,我的朋友会说:“这和你非常像。”(笑)我当时并没有那样想,但我的朋友都认为这是完全自然的事情。

B:电影里多次出现了时钟的特写镜头,在展现空间的电影里强调时间,有什么特殊的代表意义吗?

M:,时钟或者齿轮,这些东西出现在电影里,是因为那是孩子记忆的一部分。你知道吗? 钟的声音,以及所有这类东西,象征着一个完美的故事正在打开。

小男孩住在一个火车站里,和钟表的机件器械等在一起,这一直是让我着迷的地方。我记得我的祖父有一个小玻璃球状的时钟,他把它给了我。我一直对它很着迷,因为在它的背面,你可以看到时钟被放大的工作方式。

我不喜欢机械,但我被它们深深吸引。电影与时间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它是一种消失在时间里的经历。在很多情况下,电影有很强的、深远的、强大的反应,可以改变你的生活。这确实改变了我。

B:在今年的奥斯卡上,《雨果》拿到了多项技术类奖项,对你来说是否有遗憾?

M:事实上,孩子们读《雨果卡布利的发明》这本书,品尝电影诞生时的兴奋,赞叹制作电影是多么神奇??这些都会让我内心很温暖,足够了。

B:你的电影一贯是奥斯卡奖的大热之选,凭借《无间风云》拿到奥斯卡最佳导演之后,你是否还会惦记小金人?

M:我把《无间风云》看作是自己对警匪片

的一次尝试。在我所有的作品中,这部是不同寻常、可以单独挑选出来的电影。相比奥斯卡,家庭给了我更多的欢乐。大家发表演讲词的时候,总是会感谢他们的家庭,事实上,家里人真的是太激动了。我的一位婶婶最近去世了,她是我父母那代最后一个亲戚,我记得拿奖的时候,她兴奋得热泪盈眶,这对他们来说意味重大。

而小金人对我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但它十分甜蜜,因为它使许多与我一起共度人生长旅的人感到满足。

B:好莱坞的创作环境已经变得越来越商业,你是否觉得自己继续这样坚持,会非常辛苦?

M:我只拍那些最感兴趣的电影,尽管我也希望观众能紧紧跟随我。但事实上,并非都是如此。有很多次,我甚至都觉得自己可能根本无法再拍下去了,因为这个项目应该在大的电影制片体系下才能运作起来。

瞧现在,我真应该感谢我还能够拍《雨果》这样的电影,这些片子背后必须要有一两家大的制片公司支撑才行。我知道怎么去运作商业,事实上,我也喜欢这种商业。说到底,就是这样才能够让我拍成自己想拍的电影。

B:你曾经说过,任何电影都可以用3D来表现,包括《公民凯恩》。这是否意味着,接下来你会坚持用3D拍所有的电影?

M:坦白说,我肯定会继续用。我不认为有什么电影题材是不能用3D来拍摄的,也没有什么讲故事的技巧无法容忍附加的景深效果。我们日常生活都是有景深的。当然,有些题材确实不是为3D技术而准备的,但你可以回溯一下1935年开始出现的彩色电影。大约在10到15年里,彩色电影技术被运用到音乐剧、喜剧和西部片,当时很多人认为,它并不适合严肃题材的影片。但现在,几乎所有电影都是彩色的。所以,这仅仅是思维方式的不同──观众渴望颜色。现在大家忘了还有空间。一旦技术再发展,我们观看3D电影都不需要戴眼镜,机器变得越来越灵巧,还有什么理由不用3D技术呢?这是一个自然的进化过程。

B:你已经年过70,从影超过40年,还能保持旺盛的创作力,电影是否已经成为你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东西,根本无法停止下来?

M:有许多导演像希区柯克和约翰休斯顿,都是临死前还在拍电影。我们无法知道是否某些东西会延续,我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尽可能老老实实地制作电影并承担风险,不管这意味着什么。做你认为正确的事情。我正在努力制作电影,如果从现在起我还能活20年,我可以看着它们说:“这正是我想要的!”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03:13,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