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学术文献历史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6-12 01:06|查看: 158|评论: 0|来自: 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从西北到西南:文化、环境及生业的视角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是北纬45°边地半月形文化分布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就是西北和西南文化交流的走廊,春秋战国至汉代更成为羌戎系民族迁徙的大通道,青藏高原东缘更对西南诸民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北方草原文化向西南传播的通路。因此,该线路的考察对理解民族迁徙、文化交流互动及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青藏高原东缘,即甘肃南部―川西北―川西南―云南沿线,属于华夏农业文明和游牧等其他文明的交接带,四川大学童恩正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以其独特的敏锐和见识从考古学角度指出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化现象〔1〕,他通过对我国从东北沿蒙古草原到西南至青藏高原一带的大量考古发现材料的对比、分析和研究,发现在这一地带中存在着众多的、惊人相似的考古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因素包括细石器、石棺墓、大石墓―石棚和石头建筑遗迹以及建筑、葬式、墓葬结构治、考古器物等等,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童恩正先生进而提出了二个重要观点,即认为从新石器时代至铜器时代,我国从东北沿蒙古草原至西南存在着一条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并从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进一步论证了这一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形成的原因。对这个地域进行考古调查,有利于探明南北、东西文化传播的路径和方式,以及各人群民族融合的进程和模式。

有鉴于此,近日,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起,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广泛支持的青藏高原东缘联合考察活动顺利进行。考察队成员包括:世界著名的石器时代考古学家、美国哈佛大学考古人类学系Ofer Bar-Yosef教授,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城教授,植物考古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志军研究员,科技考古专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吴小红教授,冶金史研究专家、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所长梅建军教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研究员,环境考古专家、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夏正楷教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闵锐副研究员,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后林怡娴,长期在川西高原岷江上游和大渡河上游从事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剑副研究员,长期在金沙江流域和云南省从事考古调查和发掘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周志清副研究员。

考察队成员自甘肃省兰州市出发,沿途经过甘肃临夏州、甘南州,四川阿坝州、成都市、德阳市、雅安市、凉山州,云南楚雄州、大理州、迪庆州、丽江市、昆明市、玉溪市、昭通市等地,行程逾万里,跨越黄河、嘉陵江、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等水系,考察了数十处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遗址和10余座博物馆,召开了4次学术讨论会,举行了1场大型学术报告会。考察队的多学科人员通过协作考察和广泛交流,对黄河上游、长江上游南北文化交流互动的时代与阶段、动因和机制,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生业方式与作物种类,环境变迁与文化演变,冶金技术的起源与发展等课题有了新的认识,并为进一步的合作研究设计了具体的方向和课题,有助于推动青藏高原东缘考古及多学科的整合深入研究工作。

其中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邀请考察队成员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了的一场精彩的大型学术报告会。来自四川大学考古学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博物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100余位业务人员及师生聆听了学术报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毅研究员、副所长江章华研究员相继主持了本次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会上,7位专家学者相继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美国哈佛大学考古人类学系Ofer Bar-Yosef教授的报告题目为《Why the onset of cultivation began during the end of the Younger Dryas or immediately after in North China?》,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城教授的报告题为《从西北到西南:文化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志军研究员的报告题为《农业起源研究──四川盆地的新发现与新思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吴小红教授的报告题为《考古年代学研究方法与实例》,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所长梅建军教授的报告题为《近期世界冶金技术起源与传播研究的进展》,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研究员的报告题为《近年来有关羌戎考古学考古的新发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夏正楷教授的报告题为《新时期环境考古学》。这些报告的内容涉及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考古、农业考古、冶金考古、环境考古及考古年代学等学科领域,报告人均为本领域的世界级和国内的学术领军人物。通过他们的报告,与会人员不仅了解了有关的学科前沿信息,同时学习了一些新的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使报告会成为一场斑水平、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


§ 参考文献

〔1〕童恩正《试论我国从东北至西南的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文物与考古论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17~43页。《中国西南民族考古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童恩正文集南方文明》,第558~603页,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年。


⊙ 作者简介

陈剑,邱艳,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四川成都,610072。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09:14, Processed in 0.1716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