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 六祖惠能文化节 岭南虽偏于一隅,开发较晚,但就佛教和佛教文化而言,却内涵厚重、色彩鲜明,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向来是中国佛教和佛教文化重镇。岭南是印度佛教海路来华的首站──“西来初地”。印度佛教在两汉时期从海陆两途来华,海路中所走的线路是历史上的“海上丝路”,从印度洋经南中国海,首先抵达岭南。有史料记载,西域僧人支疆梁接于三国孙亮五凤二年(225)抵达广州,开启了印度僧人跨海抵达岭南的先河。 昔日:佛教文化重镇 广州是中国早期三大译经中心之一。广州的译经开始的时间似已难以考证。东汉时的安世高在华20余年,译经达30余种,曾两次来到广州。安世高所传是小乘安息法门,他所译佛经中,有部分可能是在广州译出的。从东汉到南北朝时期,一直有外来高僧在广州翻译佛经。其中,尤其要关注的是被称为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家之一的真谛。他在华经历了梁、陈两代,共20余年,其中在岭南居住了10余年。据《光孝寺志》记载:“陈武帝永定元年,西印度优禅尼国波罗末陀三藏,陈言真谛,来游中国,至广州,刺史欧阳頠,延居本寺。请译佛经《阿毗昙》、《般若金刚经》、《无上依经》……共计四十部。”可见,真谛所译佛经中,大部分是在广州译出的。 历史上,云集岭南的高僧大德,为岭南佛教禅宗的发展筚路蓝缕、躬身践行,使岭南的佛教禅宗传续不断、生机勃发。这些人中,既有本土僧众,也有翻山越岭而来的岭北名僧,还有泛舟蹈海而至的西域祖师。 安世高、强梁娄至等西域大师,将佛教的种子播撒在岭南大地。中国禅宗六代祖师中,初祖菩提达摩在广州活动,三祖僧璨在罗浮山活动,六祖惠能长期在岭南弘法。唐宋时期的文偃等,近当代的虚云、印顺等大师,均是各时期传播中国佛教的巨擘。这些高僧大德云集岭南,不仅推动了岭南本土佛禅文化的萌发和前行,更凸显了岭南在中国佛教发展中的地位。 今朝:学术研究薄弱 岭南在中国佛教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中国佛教和禅宗研究都将岭南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通史类的中国佛教和禅宗著述也都把岭南作为重要篇章。 改革开放以前,除了冼玉清先生的一部《广东释道著述考》之外,广东的禅文化研究成果寥寥。改革开放初期,蔡鸿生、姜伯勤、覃召文等学者先后出版了《清初岭南佛门事略》、《石廉大汕与澳门禅学》、《岭南禅文化》等具有开拓性的学术著作。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禅宗六祖惠能的稍具规模的研究才正式启航。1997年,六祖惠能与岭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首次召开,随后相关的禅宗文化学术研讨活动才陆续开展,渐成气候,尤其是近年来,由政府职能部门主导的、每年一届的“六祖惠能文化节”,把禅宗文化研究推向了高潮,获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虽然将以六祖惠能为代表的岭南佛教和禅宗文化作为研究重点是应该的,但需注意六祖惠能并不是岭南佛教、禅宗的全部,还应将目光放大放远。另外,对六祖惠能禅文化的研究、学术层面的惠能传记及思想专著均不是出自岭南学者之手。因此,岭南本土研究者应积极、主动地担当,并有所作为。 当下:整合研究力量 为拓展岭南佛教禅宗文化的研究,应首先整合研究力量,形成合力。从广东省现有研究力量分布来看,在学界,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民族宗教研究院等设有相对专业的研究机构,其他院校和科研部门也有零散的研究人员;在教界,四家佛学院(曹溪佛学院、云门佛学院、岭东佛学院、尼众佛学院)凝聚了一批研究人才,各寺院也有僧人从事研究。此外,民间也有不少人从事佛教和禅宗的研究。 虽然研究机构众多,但目前并没有一个能够领军各研究院所的机构。前几年成立的一些相关研究机构,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至今尚未取得显著的研究成果。有些新成立的研究机构基本上还是停留在讲座层面,而研究方面的工作尚未开展,而且类似学会性质的机构也难以肩负起整合力量的重任。鉴于此,广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广东省佛教协会可以联合组建一个具有行政职能的专业研究机构,一方面整合全省的研究力量,另一方面争取政府及社会各界的财力物力支持。该机构应通盘规划,组织力量着重研究以下相对宏观的问题。 第一,岭南佛教史或岭南禅宗史。不少省市关于研究通史式的区域佛教史已有成果问世,而广东却相对落后。 第二,岭南佛教或禅宗思想发展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岭南的高僧大德们的经论、语录、偈颂及开示等蕴涵厚重的佛教禅宗思想。下一步研究重任应放在对他们思想的总结和解读上。 第三,岭南佛教禅宗资料汇编。佛教禅宗的研究资料浩如烟海,有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搜集、甄别、点校、注释。这是一项艰巨的基础性工程。 第四,岭南高僧传。岭南历代高僧辈出,僧侣众多,因此,可以各宗派的法嗣传续体系为线,尽可能全面网集岭南历代的僧侣,另外,还应重点甄选有成就的高僧作传,出版岭南高僧传系列丛书。 第五,岭南名刹志。历史上一些祖庭、名刹、大刹均有寺志存世,因此要对这些寺志进行旧志新校、续修、去伪存真并补充内容。另外,对还没有寺志的名刹要新修寺志。再有就是,对岭南历史上的所有寺庙,包括现今已不存在的,作全面普查梳理,叙其历史,存其名录。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