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学术文献宗教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3-30 12:23|查看: 125|评论: 0|原作者: 冬利|来自: 中国民族报

由古老信仰而来的满族居住臂念


崇拜萨满为满族居住臂念打下根基

满族社会在漫长的进化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文化观念体系,其中最具有核心性与影响力的当属萨满教信仰。可以说,萨满教是满族居住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根基。

对神圣天穹的崇拜,是崇信萨满教的满族世代崇祀的一种古老习俗。《后汉书》载,扶余人“以腊月祭,大会连日,饮食歌舞,名曰迎鼓”。至金代,祭天礼俗更加庄重,《金史》记载:“金因辽旧俗,以重五、中元、重九日行拜天之礼。”清代满族除保留本民族古代祭天古俗外,又集辽金元诸朝拜天礼仪,使祭天古礼尤为盛行。

满族萨满教最原始的崇拜就是宇宙天穹间的自然崇拜。萨满教原始的意识就是朦胧模糊的多神崇拜的天穹观念。满族的萨满神谕中,称天是“舜莫林”(日马)的地址,即日马的驰骋之所;有的萨满神谕称颂天穹是“昂阿额顿”(风嘴),将天穹比喻为风的巨口,可恣意吞噬世间万物;有的萨满神谕称颂天穹是“亚涩”(眼睛),北方女神奇莫尼妈妈双眼紧闭时天穹晴朗无云,眼睛睁开时则风雪冰雹骤降人间;有的萨满神谕形容天穹像水一样流动不定、像气一样无影无踪。这里反映出满族先民各部落原始的天穹观念不尽相同,但天穹观念在萨满祭祀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同时,萨满用的神器也与天穹有关,萨满的神鼓代表宇宙;萨满的神裙代表云涛;萨满的腰铃代表风雷;萨满的神帽代表日月星光;帽顶的神鹰象征在穹宇中自由奋飞,成为沟通天穹和人类的使者;萨满的鼓鞭则是宇宙的坐骑,鼓声的缓急代表飞天的步伐。

满族曾经长期过着渔猎生活,因此,在他们原始的天穹观中,动物充当了开天辟地创世神祗的重要角色。灵禽神兽成为人类始祖的神话传说,进一步显示了满族先民的原始天穹观念。满族的民间传说中多有人生怪卵被弃之河溪山谷,被神鹰、神兽或天风庇护,卵中裹有壮儿,长成英雄,为本部落开拓伟业。这些反映了早期萨满教动物造天的天穹观念,演化成一种灵禽神兽崇拜,并且渗透在以后的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中。在萨满教所奉祀的许多神偶中,有不少神威无敌的宇宙大神是半人半兽合体神偶,这反映了远古时期人类认为人与动物有着血缘关系的氏族图腾崇拜观念。


多层天界观影响满族的居住信念

居住信念是在特殊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产生的宇宙观、时空观、权威观等观念条理化后形成的哲学思想体系投射到居住生活上。

受萨满教的影响,历史上满族社会普遍持有萨满教的“三界”宇宙观,认为宇宙是一个立体的世界,分上、中、下三界,每一界又分为多层。作为体验世界的物性对象,这个被满族民众视为分做三界的宇宙体,已经是观念持有者体验着的或经由体验的物性对象,满族民众的感性判断已汇入其中,情感也汇入其中,是已然感性接受的物性对象,也是已然情感评价的物性对象。因此,这种物性对象实际上并不等同于客观的物性世界,已与真实的客观的物性对象拉开了距离,是主体性或主观性融入其中的物性对象。以“宇宙分上、中、下三界”这一判断来看,这个宇宙便是信仰萨满教的满族民众所感官地接受、情感地感受过的“宇宙”,而满族的精神世界及其哲学思考主要是依托于这一基础建立起来的。

满族萨满教多层的天界观,是原始初民凭借肤浅的肉眼直观印象所形成的朴素观念,满族神谕中就有“登天云,九九层,层层都住几铺神”。满族的萨满神谕中,估量天穹的广度由“九”代替,出现“九天”、“九层”之数。在萨满教观念中,“九”代表事物的极数、尽数,具有“很大”的意义。在清《祭神祭天典礼》中的祝辞就有“贯九以盈”的赞句,视为满数。满族先世悒娄人“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九”被视为吉祥数。所以,萨满跳神要转9个“迷溜”才能逢吉辟邪、躲过灾祸、顺利登上九天神楼,可与神交往。因此,天分九层的观念在萨满教中影响普遍。除此之外,还有天分七层、五层诸说。

满族将宇宙比做“宇宙树”、“天树”或称“萨满树”反映了原始人类初期的象形观念,比“以数喻天”的观念要古远得多,影响也比较广泛。


伦理位序决定满族的居住价值体系

能为社会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用以判别居住文化价值的一切标准的集合,称为居住价值体系。它同居住信念体系一样是一个集合体,其中居住伦理道德对居住信念体系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居住的伦理道德指的是维持人与人之间共同居住生活及其行为所应遵从的各种准则和规范。它通常依靠社会舆论的力量对居住生活起约束作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居住伦理道德并不相同。满族居住的伦理道德通过伦理位序的形式表现出来,伦理位序主要表现为正偏、内外两种。

满族院落多为一进或二进的合院式布局形式,每组院落仅由一条纵向轴线所控制,呈现为单向纵深发展的空间序列关系,无横向跨院。相互比邻套院的控制轴线往往呈现为一组平行线,院落之间无横向联系。这种院落格局的形成源于早期满族贵族“占山为王”的习惯。他们将院落建造在狭窄的山脊上,建筑随山脊的走向,前后延展排列,而向两侧发展的空间则受到地势条件的限制。这种单向纵深发展的院落格局甚至影响到后期迁都沈阳时的皇宫建筑。分期形成的沈阳故宫即由3条相互平行的南北向纵轴线分别控制着东路、中路和西路的3组多进院落。

满族人尊老的风俗习惯中包含了其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这些也都体现在其居住文化中。满族传统民居正屋居中,厢房对称纵向排列在东西两旁,正房建在整个院落的中轴线的高台之上,多为长辈和德高望重的人居住,厢房多为子女居住,对于正房自然归于从属地位。正房与厢房在建筑规模、屋顶样式、室内装饰和陈设上也有薄厚之分。正房的建筑面积大,基座高低、台阶的多少都为一院之首。另外,传统的满族民居强调两厢绝对的对称统一,以显示父对子的公平与兄弟之间的平等。在建筑规模、风格、装饰和陈设上都要求保持一致,以避免兄弟之间因居室的差异而引起纠纷伤害和睦。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03:20, Processed in 0.3744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