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学术文献宗教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3-28 21:46|查看: 89|评论: 0|原作者: 佚名   |来自: 中国新闻网   

竹林寺寺庙音乐:天籁之音今杳然

曲谱残缺不全,老艺人相继去世,年轻人多不愿学习传承,阳原县竹林寺寺庙音乐面临失传的危险。因而,抢救性保护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愈发迫切。


天籁之音

2008年,河北张家口阳原县竹林寺寺庙音乐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说起竹林寺寺庙音乐,就不能不说竹林寺。出阳原县城东北40公里的东城镇境内有一座青元山,竹林寺就坐落在青元山的中峰台上。青元山由五座矗立的山峰所组成,人们习惯把这五座山峰分别称为东、南、西、北、中“小五岳”。四周的山峰如莲瓣,中峰如莲台,整个山势如一朵莲花,故称五岳莲山。竹林寺就建在莲台之上,形成了“莲座中心,万山朝圣”、“千峰环向,若揖若拱”之胜景。

因规模宏大,造型独特,竹林寺号称阳原第一古刹。

登上竹林寺后,立刻产生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斜的感觉。如今,寺庙虽历经百年风雨侵蚀,遭遇文化大革命破坏,但各殿内墙壁上面的人物依清晰可见,绘画栩栩如生。

据《阳原县志》载:阳原佛教始于汉代、兴于六朝;而道教则起源更早。明万历年间,阳原境内的佛道儒三教融合相继形成,时任边关总兵的梁尚文(阳原县东城镇人)告老还乡,用其俸银在当地建三教合一的竹林寺,并住持修道,信民间宗教,以道为主,佛次之。经卷、乐本中佛道内容均有,竹林寺寺庙音乐雏形渐备。

据说,当时每逢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信男信女们都会前来竹林寺内焚香拜佛。遥想当年香火鼎盛时节,寺院内碑刻林立,信徒们手捧香火往走于寺内的玉皇殿、文昌殿、三圣殿、奶奶庙……正殿前的空地上,寺内的乐师吹笙弄竽,击鼓鸣锣,萦绕在青元山顶,宛如天籁之音。

随着时间的推移,竹林寺寺庙音乐慢慢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之中,并得到了进一步传承和发展。在竹林寺寺庙音乐发展鼎盛时期,当地的龙王庙过节、城隍出驾等年节庙会都离不开它,婚丧嫁娶也要聘请乐队演奏寺庙音乐,烘托气氛,寄托美好祝愿。


珍贵遗产

杨润春是河北省文化厅命名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竹林寺寺庙音乐代表性传承人。

70岁的杨润春,精神矍铄,耳聪目明,这和他潜心数十年多年的音乐演奏是十分不开的。杨润春小时候家里供着一个名叫祁培林的牌位,老人告诉他这是祖师爷。杨润春爷爷的爷爷杨育,最初是木匠,后来在干活时不小心伤了脚,这才改行学竹林寺寺庙音乐。杨育的师父就是祁培林。

竹林寺寺庙音乐传到杨润春的父亲杨俊声这一辈,依然是完整的,但“文化大革命”期间杨俊声珍藏的曲谱唱词几乎全部被毁。在当时的大形势下,杨俊声不打算将竹林寺寺庙音乐传给杨润春。直到改革开放后,百业俱兴,杨俊声觉得传了好几辈的手艺不能就此中断,而且这一行当还可以养家糊口,他就把这些寺庙音乐传给了杨润春,曲谱基本能记起,但唱词只能记得一部分。能记起的唱词就凭记忆写出来,到杨俊声82岁时去世前,他整理出来的唱词有《九函灯科》、《沐浴科》、《破狱遇桥游莲赞》等三本册子。

据杨润春介绍,竹林寺寺庙音乐所用乐器有管子、笛子、笙、镲、鼓、云锣、铙、钹、海螺号(俗称海锥)、当当十种,一般有8人组成班子,指挥者由班主担任。其表演类型大多数属于吹打乐,一般以吹奏乐器为主,弦伴奏,打击乐控制节奏与速度,并起到烘托气氛、填补乐器停歇空隙作用。表演形式有行乐和坐乐两种,行乐以一定次序沿街行走进行表演;坐乐在室内坐凳演奏,表演时身披道袍,头顶道士帽,但表演者一般不是道人。

现在,杨润春家里还有一整套祖传的乐器。他的主要乐器都藏在一个皮箱里,不用的时候就放好。还有一些不常用的如海锥、铙、钹等就放在了别处。

杨润春珍藏的云锣,相比其它乐器造型显得比较特殊:一个大木架内含10个方框,每个框内悬一小面铜锣,下面有手柄。铜锣有小碗大,轻轻一碰即发出悦耳的声音。木框由硬木制成,已磨得圆滑发亮,框上雕琢着两只蝙蝠,振翅欲飞。云锣重达十几斤,杨润春的小孙子双手举着都吃力。其余的乐器如笙、管子、镲等都是大部或全部由铜制成,精美,厚重,古朴。


“三元义鼓乐班”

杨润春是杨氏“三元义鼓乐班”第六代传人。

数百年来,寺庙音乐的技艺传承,主要为家族传承,也有少数为拜师学艺,传于他姓。当年,全县曾经有十几个寺庙音乐鼓乐班分支,到民国初年又出现了“三元义”鼓乐班,由于名气大,后把寺庙音乐鼓乐班泛称为“三元义”。逢有丧葬出殡、超度亡灵、寄托哀思,“三元义鼓乐班”就会被请去吹奏,已是多年习俗。寺庙音乐与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能绵延不断、流传至今。

从12岁开始,杨润春一边念书,一边和父亲外出演出。开始,他负责一些打击乐器,如镲、锣等,之后,逐渐熟练掌握全套乐器的演奏技能。

竹林寺寺庙音乐曲谱,已形成完整套路,有道家风格、佛家风格、古乐曲和古民间乐曲四类共50多种曲目,曲调幽思悲壮,加上海锥的呜咽声,给人以威严肃穆之感。前几年,省有关部门专家专程到阳原,将竹林寺音乐乐谱整理出来,编辑成册,共有寺庙音乐、古曲、民间音乐、打击乐、补遗五册。

“竹林寺寺庙音乐是阳原县及周边地区的优秀民间音乐文化,尽管“三教合一”的音乐体系尚未形成,但竹林寺寺庙音乐对丰富和完善中国音乐史,将生产一定的推动作用。”杨润春说,近年来,受多元文化影响,竹林寺寺庙音乐的演出大为减少。以他为首的“三元义鼓乐班”,仅是为了生计而时断时续地演奏。此外,由于曲谱残缺不全,老艺人相继去世,年轻人大多不愿学习传承,竹林寺寺庙音乐面临失传的危险,需要进行抢救性保护。“今后,我将尽我所能进一步传承和发展竹林寺寺庙音乐,让天籁之音传得更久远。” ●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5 05:06,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