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经典《论语》中有二十余处提及“思”,孔子着重阐述的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等。 孔子的学生还说过“君子思不出其位”、“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这样的话。 孔子告诉了弟子想一想──也就是“再思”的重要性。他对弟子主张因材施教,并且提出作为君子应该多想一些问题。后来孔门弟子只是做了简单的补充,并无什么新见。 看来关于怎样去思考,怎么才是科学的思维模式,孔子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还有自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错”,悟到了什么,最多那只是自己的事情了。至于老庄之学的“无为而无不为”更是被一些人曲解为“消极到什么也不要做”了。 孔子、释迦、老子也许是期望后贤去体会该如何思维,许多事情才没有多事嚼舌,可是问题却又来了: 爸爸养大的儿子不知道如何去孕育下一代,于是乎就去偷别人的孩子、于是乎就借种、于是乎就“乱”了。这种混乱,我想一定有人看得出究竟,可是制造混乱的,有时候是控制生杀、荣辱、名利的人,于是就有投机分子为了眼前的利益去迎合说:这种混乱局面是历史的必然──很合理、很英明……谎言万遍,谎言千年,“学而不思则罔”啊,我们被蒙蔽了几千年,怎么办? 我的同乡楚渔仁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问题,他说,不会科学的思维,就是中国落后之所在!并列举了大量事实作依据,本诸矫枉必须过正之道,逐一剖析、批判,同时提出了他所认定的科学思维方法,楚渔仁仲积极的态度令老朽感慨万千。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性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反映的都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加以共证,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国家才会大有希望。楚渔能无顾忌地提出问题;能催促他的读者一同去思考和解决,这是了不起的。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