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各界庆祝饶宗颐获颁首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资料图片) 2月28日,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及学术馆之友举办晚会,庆祝汉学大师饶宗颐获颁第一届“中华艺文奖终身成就奖”。会上,旨在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及艺术发展的“饶学研究基金”宣告成立。 饶宗颐,字固庵,又字伯濂、伯子,号选堂,1917年生于广东潮安。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通晓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印度语、伊拉克语多国语言文字,还精通梵文、巴比伦古楔形文字等“天书”。他幼承家学,游学四海,通晓六国语言文字,诗书琴画亦卓有成就,是享誉中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家。2011年7月,国际天文联盟批准将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10017的小行星命名为“饶宗颐星”。 季羡林称,饶宗颐先生在中国文、史、哲和艺术界,以至在世界汉学界,都是一个极高的标尺。学界誉为“亚洲文明的骄傲”。
“经济有李嘉诚,文化有饶宗颐”,这是潮汕在20世纪对于中国的最大贡献。在2010年的全球场”人盛会──第十五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召开前夕,南方日报记者赴港专访这位传奇学人。在与记者的谈话中,饶宗颐先生所流露的尽是禅门的境界。 面对“国学大师”桂冠,他淡然一笑:“大师?我是大猪吧。大师是指和尚,我不敢当。” 谈及文明危机,他白眉一动:“我对人类的未来是悲观的。我倡导不要天人互害,而是互益,这比天人合一更为重要。”
有人说,饶宗颐不食人间烟火,安心书斋做学问。但其实不然。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前矗立四个大字“慈悲喜舍”,蕴含着他对人间的一片悲悯之心 记:您对人类文明的前景怎么看? 饶:我对人类的未来是悲观的。人的本性是恶,人类自己制造各种仇恨,制造恐怖,追求各种东西,变成物质的俘虏,掠夺地球资源不够,还要到火星去,最终是自己毁灭自己,人类可能要回到侏罗纪,回到恐龙时代。全球化同时意味能源消耗、环境恶化,大自然正在惩罚人类破坏所造成的恶果。 记:怎么改变呢? 饶:季老倡导“天人合一”,我更进一步,提出一个新概念“天人互益”。一切的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是损人的原则出发和归宿。 我提“天人互益”,是以《易经》“益卦”为理论根据的。马王堆《易》卦的排列,以《益卦》作为最后一卦,结束全局。这与今本《周易》以“既济”、“未济”二卦作结不同,而异曲同工。《益卦》初九爻辞说:“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上九的爻辞说:“立心勿恒,凶。”我们如果要大展鸿猷,不是光说说而已,而是要展开“大作为”,或许可以达到像苏轼所说的“天人争挽留”的境界。 要向从古人文化里学习智慧。不要“天人互害”,而要造成“天人互益”的环境,朝“天人互惠”方向努力才是人间正道。
香港大屿山有一游览胜地,38株巨木镌刻着斗大的《心经》全文。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户外木刻心经简林,是饶宗颐2002年创作的,要为香港开启智慧。 记:据知《心经》最深沉的意蕴在于“心无挂碍”。如何做到? 饶:“无挂碍”中的“挂碍”,是指自己造出来的挂碍。现在人太困于物欲,其实这是人自己造出来的。 记:您的诗句“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令人深思。 饶:我是弹古琴的。有一次,我和学生在海上弹琴,做了两句诗。“万古不磨”,就是中国人讲的“不朽”,中国人讲“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这个“自在”,是佛教的话。我写心经简介,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自在”,就是像观世音一样。观世音是印度的舞神Siva变来的,她有千手千眼,就是千手观音。“中流”,在水的中央,说明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有六个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佛教认为行者到达彼岸的无上法门)。就是要保持一种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 ●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