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到底由多少个民族构成?这是一个似乎已经毫无疑义的问题。然而,仔细琢磨,似乎又还存在不严密之处。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种提法是符合中国实际的。 远在传说时代,在黄河流域中下游就居住着汉族的先民“华夏族”,住在他们周围的人们共同体被称作“北狄”、“南蛮”、“东夷”、“西戎”。从商周到秦汉.出现了更多的民族名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战乱、逃难、移民戍边、经商务工、通婚等的原因,各民族的迁徙和人口的流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时而像涓涓细流,时而像山洪暴发,不均衡而已。在频繁的杂居、接触、通婚、交流的过程中,有的民族消失了,或融合成为其他民族的一部分,如鲜卑族、党项族;或民族分化成了好几个新的民族,如今天的苗族、瑶族、畲族就被认为是同源的,中国和东南亚的壮族、傣族、水族、泰族、老龙族等壮侗语族各民族也被认为是同源的。而汉族人口如此众多,则是因为不断吸收了其他民族“混血”融合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 但中国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谁也没有一个准确的或明确的答案。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提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即所谓“五族共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在全国陆续出现的民族单位名称就有400多个,其中云南一省就达260多个。众多待识别的不同族称,归纳起来基本上可划分为两大类:一是要弄清待识别的民族共同体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二是在少数民族内确定究竞是单一民族,还是某一民族的一部分。经过几十年的民族识别,1979年确认了第56个民族──基诺族,这就是中国56个民族说法的来历。因此,也就有了“56个民族56朵花”唱遍中华大地,“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似乎已经成为唯一正确的提法。
1、“中华民族是由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说法是否涉嫌把未识别民族排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之外? 关于“中华民族”概念的内涵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着法。笔者同意周建新提出的观点:“中华民族”的人民基础也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广义的中华民族不仅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之内的所有公民,也包括广大的海外华侨、华人。狭义的“中华民族”,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之内的所有中国公民(包括港、澳、台人民及侨居在国外未放弃中国国籍者)。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之内的所有中国公民(包括港、澳、台人民及侨居在国外未放弃中国国籍者)是不是只有“56个兄弟民族”呢?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陆人口总数为1242612226人,其中汉族1137386112人,占91.53%,55个已经确认的少数民族共104490795人,占8.41%,此外还有未识别的民族人口734438人,外国人加入中国籍941人,二者相加占0.06% 中国境内未识别的和外国人加入中国籍的民族人口,他们当然是中华民族的成员。除外国人加入中国籍的难以划为某个民族外,这些未识别民族也基本上认为自己不同于已经识别的民族,而是单一的民族共同体,政府也就很难将他们合并到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当中。这些族群主要有:(亻登)人、夏尔巴人、克木人、莽人等.(亻登)人居住中印边境一带,在我国西藏东南部察隅县一带的额曲、察偶曲、格多曲和杜莱曲这几条河的流域上居住着一万多人,聚居在喜玛拉雅山区中国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工国交界地带的夏尔巴人,在我国西藏境内有两千多人,聚居于定结县的陈塘区和樟木镇的立新、雪布岗两村及定日县绒辖区的边境地区;克木人分布于老挝、泰国、越南、缅甸和中国,老挝最多,中国约有三千人,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和景洪市,是当地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莽人居住在中越边境一带,大部分分布于越南,在我国居住在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金水河镇共680多人。这些未识别民族的人口虽然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微乎其微,但他们毕竟也是中华民族大家庭里的一员,只提56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无意中就把他们排诉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之外显然是不恰当的。 2.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成分问题也是一个值得重新认识的问题。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领导人多次表示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台湾世居少数民族当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目前我们把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统称为“高山族”。台湾世居的少数民族,直到宋代一般都被称为“东夷”、“山夷”,从明代开始把对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称呼开始从“夷”转变为“番”。清朝1683年统一台湾后,台湾世居少数民族被称为“土番”,而且根据居住地、发展程度的不同,被分为“熟番”、“生番”或“野番”。日本侵占台湾初期,仍用番族旧称,只把“番”改为“蕃”,但后来日本殖民当局把台湾世居少数民族改称为“高砂族”。几乎所有的研究台湾少数民族的日本学者在他们的著作或调查报告中都用“高砂族”。这个族称是日本侵略者初到台湾时,发现岛上风光与日本播州海滨的高砂相似,就称台湾为“高砂”,侵占之心昭然若揭。但是,日本侵略者也根据学者的研究把“高砂族”划分为阿美、泰雅、排湾、布农、鲁凯、卑南、曹、赛夏和雅美九族。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反侵略战争,1945年入侵中国的日军被迫宣布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在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称呼上,人们都不约而同地要求摈弃日本殖民主义者使用的“高砂族”的名称。经过多方商讨,最后决定使用“高山族”作为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名称。为什么使用这样一个名称?因为台湾岛有62座300米以上的高山,称得上是一个美丽的“高山之岛”,以“高山”这一高尚而坚韧的名称来作为自古居住在这个岛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是十分恰当的。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把高山族确认为单一的民族,直到今天一直沿用高山族作为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正式族称。但是,台湾当局很快就摈弃了“高山族”这个名称,1947年4月台湾当局就把“高山族”改为“山地同胞”(简称“山胞”)。同时,高山族并不是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自称,他们也开始了他们的“正名”运动和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此外,20世纪中期台湾本岛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通过对台湾少数民族的源流、语言、传统文化等进行深入研究后,也提出有关台湾少数民族不是一个民族的论点,台湾少数民族九族的分类法得到广泛的认同。那些没有被承认为单一民族的族群纷纷要求“正名”,即要求当局承认他们单一的民族地位。为回应这种呼声,1994年8月台湾当局的“宪法”增修条文,改称“山胞”为“原祝厚”,成立了“原祝厚事务委员会”。2001年,台湾当局首次突破沿袭自日木侵占时期使用的九族的分类方式,首度承认邵族为新增的单一民族地位。尔后又陆续承认噶玛兰族、太鲁阁族、撒奇莱雅族。截止2007年台湾当局正式承认把原祝厚划分为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邹族(原来的曹族更名)、鲁凯族、排湾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邵族、噶玛兰族、太鲁阁族、撤奇莱雅族等13族。目前还不断有族群要求台湾当局承认他们为单一民族。2007年11月14日台湾“行政院”还通过《原祝厚族自治区法草案》,允许原祝厚族按照族别、单独或联合成立“自治区”,实施“民族自治”。 台湾当局对台湾少数民族成分的确认政策早已经改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中国政府却还一直沿用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划分方法,把台湾少数民族视为一个民族,实际上早已得不到学术界以及包括世居少数民族在内台湾的各方民众的认同。因此,早在20世纪80年代大陆就有学者提出要重视这个问题。中央民族大学许良国教授认为,用高山族作为台湾少数民族的统称并不确切,民族识别工作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即“名从主人”,同时又要有科学根据,台湾少数民族的识别同样应该坚持这一原则。在台湾尚未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情况下.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准备,逐步改变过去那种视台湾少数民族只是一个单一民族的概念,这有利于统一工作。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副主任黄光学、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法规司原副司长张祟根等人都认为,台湾世居少数民族不是单一民族,他们的族属问题是一个历史条件具备之后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既然“高山族”不是单一的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到底由多少个民族构成就当然需要重新思考。 3,土生葡人是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已经成为必须正视的问题。 随着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过去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土生葡人的族属问题也就凸显出来,土生葡人是不是一个新的民族已经成为必须正视的问题。土生葡人一般是指“那些在澳门出生、具有葡萄牙血统的澳门居民,包括葡萄牙人与中国人或者其他种族人士结合所生的混血儿,以及长期或几代在澳门定居的葡萄牙人及其后代”,他们的人口一般认为澳门有1万多人。土生葡人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是“中西合璧”的结晶,是一个在体质风貌、地域、语言、风俗习惯、文化、宗教信仰以及族群心理上有鲜明特征的族群。东西方的血液在他们体内同时流淌,东西方文化也在他们身上交融:“用筷子吃牛排,用刀叉吃米饭”;喜欢唱歌跳舞,但也喜欢打麻将;既过圣诞节、复活节等洋节,也过春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他们的婚礼仪式是世界罕见的,一方面保持西式婚礼的主要内容,同时却还要按中国传统婚礼仪式另外再举行一次婚仪;在信奉天主教的同时,有不少人又信妈祖和观音,多数土生葡人在家中还设神龛拜赵公元帅及忠义关帝。他们大多和葡萄牙没有其他联系,他们中的大部分也从未到过葡萄牙,不太了解葡萄牙文化,许多人却拥有葡萄牙护照。因此,尽管生长在中国的上地上,过去他们却不承认自己是华人。但是,土生葡人有着永远不解的乡土情结,自称“本地之子”,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后,澳门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越来越多的土生葡人认同于中国,是实实在在生活在而且还将世世代代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中国人。因此,有的学者指出:“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族群,我们不应该回避他们的族属问题。只有正确地解决土生葡人的族属问题,确立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大家庭中的地位,他们的利益才可以从根本上得到尊重和保护,澳门才能稳定、发展和繁荣,澳门的特色才能保持、发扬和光大。”。这种观点不无道理。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