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由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观点不仅不符合中国的民族实际,而且还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不利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1.伤害民族感情,不利于民族团结。 我们知道,民族感情是一个民族成员对本民族共同的历史、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民族利益等各方面共同事务的一种认同感、荣誉感,是民族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是维系一个民族成员之间的重要纽带。因此,对待民族感情必须采取特别谨慎的态度,尽可能避免民族感情受到歧视性或污辱性的刺激,防止负效应的产生,促进民族团结、和谐.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各民族不分大小、不分发展情况都一律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中华民族是由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说法不符合中国的民族实际,涉嫌把未识别民族等族群排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之外,容易使那些未识别民族有受歧视、受排斥的感觉,是国家的“弃儿”,严重地伤害他们的民族感情,对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非常不利。 2.不利于维护祖国统一。 我国的未识别民族多数族群郁是居住在国家的边疆地区,而且又是跨国而居,其中有的族群主体在国外,国内外同一民族之间语言相通、习俗相同,甚至同饮一江水、共耕一座山.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和婚姻往来,这些族群在中国的政治地位如何,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如何,他们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情况如何,关系到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关系到国家的统一和安全。如,夏尔巴人除约两千人居住在中国外,居住在尼泊尔北部边境的孔布、比贡、劳布吉、工巴雄、嘎里召、南岗里、巴东岗、巴岗等地有七万余人,还有少数夏尔巴人散居在印度锡金邦和不丹境内;中国的克木人虽然只有约三千人,但是在邻国的老挝、泰国、越南、缅甸等国家却有约40万人,其中仅老挝就有约30万人。莽人也主要居住在越南。这些在中国被列为未识别民族的族群,在有的邻国中已经得到政府承认了单一的民族。如,在越南公布的54个民族成分中就有克木族和莽族。同一个族群,在邻国获得了政府的承认,而在中国却没有得到政府的承认,难以享受到少数民族的优惠政策,难免会使这些族群的一些人产生以为国家忽视他们的想法,成为边疆稳定发展以及国家统一与安全的隐患。 3.容易给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找到制造事端的借口。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包括这些未识别民族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沿海发达地区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各民族要求加快经济文化发展的愿望十分迫切。而国外一些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寻找借口攻击中国、诋毁中国。我们无意地把本属于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的族群排斥在在外,无疑是给国内外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找到制造事端的借口提供方便。 江泽民同志在1993年11月7日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民族宗教无小事,全党都要充分认识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重要性,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中华民族的民族成分构成问题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却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目前,在认识中华民族成分构成中普遍存在几个错误提法,这些错误的提法都不利于增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不利于民族团结,也容易为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寻找分裂中国、挑起民族矛盾的借口。 1、我们都是黄皮肤、黑眼睛 世界人种的自然体质特征主要以头部、五官、头发的形状,肤色、毛发颜色,眼色,身高及其比例等来划分为不同的人种。中华民族的体质特征是什么?“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之类的说法充斥于各种报刊、影视节目和网络文章之中,不仅见于大众传媒、普及读物之中,还存在于学术研究的论著里,足见这种观念的根深蒂固、影响巨大。如,由国家六大部委联合主办,全国十八家媒体共同携手,由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特别制作“2006《中国骄傲》”推选活动,在2006年11月5日中央电视台直播颁奖典礼上,主持人就说,八位当选的“中国骄傲”人物“他们的故事感动着我们这个拥有众多英雄的古老国度,骄傲着每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显然在这里,主持人认为只有“黄皮肤黑眼睛”的才是中国人。而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房宁和樊未晨两位老师在《未来公民的社会意识──北京地区中学生政治社会化状况调查》一文中则更加明确地指出:“中华民族在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在这里,他们毫不犹豫地把不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排除在了中华民族之列。 中华民族的成员是大部分都是属于蒙古人种(黄种人),其体质突出的特征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但是,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还有俄罗斯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等民族的体质特征与蒙古人种有比较大的差别,有明显的欧罗巴人种(白种人)的特征,他们最突出的体质特征并不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即使是同一个民族内部体质特征也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如,维吾尔族人的外貌特征各地就有差别:北疆人接近俄罗斯,无论从地理条件或通婚等原因来看.他们的肤色比较白,发色、眼色浅,基本上接近白种人的特征;南疆人接近印度、阿拉伯,从地理气候、通婚等原因.他们的发色、眼色较黑;有的接近阿拉伯人特征;哈密地区由于接近蒙古人民民主共和国,那里的维吾尔族人具有比较明显的蒙古人的特征。可见,用“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来概括中华民族在外观上最显著的特征显然是以偏概全,是不恰当的。 2.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 长期以来,许多人包括在教科书里、媒体上都喜欢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世胄",“炎黄子孙”、“华夏子孙”,意思是说中华民族是炎黄的后代,炎帝、黄帝或华夏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笔者以为这些长期、广泛流行的观点是没有充分证据、经不起推敲的。首先,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只把伏羲或少典氏、有娇氏或华夏或炎帝、黄帝、蚩尤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均不够确切;其次就汉民族而言.汉族本身就是一个“混血体”,是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因此其来源也是多元的,只把伏羲、少典氏、有娇氏、华夏、炎帝、黄帝、蚩尤中的某一个定为汉民族的始祖也是不够准确的;再次,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个明确的中华民族的血缘先祖。除汉族祟拜炎黄以外,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崇拜的人文始祖,如,壮族崇拜布洛陀,苗族崇拜蚩尤,瑶族祟拜盘瓠……因此,把中华民族称为“炎黄世胄”、“炎黄子孙”、“华夏子孙”同样是以偏概全,是不恰当的。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已经发表了专论,在此不再展开。 3.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期以来,许多人已经对“龙是超越民族、超越地域的图腾神,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龙是中国最为神圣的动物神,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作为瑞兽、图腾和精神的偶像来崇拜”之类的提法已经习以为常。 龙是华夏或汉民族的象征。而且,不仅汉族崇拜龙,藏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也有龙崇拜,当然他们的龙信仰与汉族有差别。一些少数民族原来没有龙信仰的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也有了龙信仰或龙崇拜。这些民族包括畲族、瑶族、苗族、彝族、哈尼族、德昂族等。但是,龙崇拜在这些少数民族当中并不是最重要的信仰。如,苗族、瑶族、畲族中最主要的信仰是盘瓠,龙信仰在其信仰体系中所占的地位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况且这些有龙信仰的民族在中国众多的民族并不占多数,中国的回、维吾尔、东乡、撤拉、保安、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兹别克、塔塔尔等10个民族中的大多数人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主张一神论而不是多神论,反对偶像崇拜,所以清真寺内没有任何由人形和动物形组成的偶像图案,寺内装饰大多以阿拉伯文、几何图纹和花卉画纹组成抽象图案为主。笔者以为这种提法也是不符合事实的,是不利于加强和巩固中华民族团结的。 以上几种的错误提法,把汉族等同于中华民族.忽视少数民族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和作用.既不符合事实,也会极大地伤害少数民族的感情,不利于加强和巩固中华民族团结,都是应该摈弃的。当前和今后的民族团结教育中,应该多宣传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特点,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加强国民教育,促进中华民族的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总之,就中国目前的少数民族实际情况来看,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抑或澳门,都限有必要对“中华民族是由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的提法进行重新思考。这是关系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大问题。 ●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