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学术文献民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2-5 10:10|查看: 142|评论: 0|原作者: 陈桂芬|来自: 中国哈尼/阿卡网

浅析山区哈尼族村寨可持续发展

当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步入小康社会的今天,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已成为当今世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以什么途径、什么方式,采取什么措施,帮助贫困人群(尤其是民族边境地区的贫困民族人群)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自然也成为今天的中国各级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贫困的勐宋哈尼族村寨的实地考察,从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经济发展状况;资源开发情况;政府采取的扶贫措施及效果等方面,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勐宋基本情况

勐宋村委会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龙镇,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市西南角,东与勐龙镇曼伞村委会相邻,西与勐海县布朗山隔山相望,北为勐龙镇陆拉村委会,南紧邻缅甸,是一个哈尼族聚居区,勐宋(傣语:高坝子)海拔15!“!“~21!“!“米,雨量充沛,全年干湿季分明,年降雨量在!”!《!“!“~18!“!“毫米之间,8!“%雨量集中在5~!”!“月的雨季,年均相对湿度8!“%以上,年均温度18°;c左右,冬天有轻霜。生境优越,土地面积99.8平方公里,其中森林面积!》4.85平方公里,覆盖率为!》5%,植被类型随海拔变化及局部小气候呈分带镶嵌分布,包括:针阔叶混交林,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及部分热带山地雨林。广阔的森林为坝子提供了纯净的饮用水和灌溉水源,也为哈尼族村寨提供了清幽的居住环境。

勐宋村委会由11个村民小组和一所完小组成,其中哈尼族!”!“个村民小组,拉祜族!”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人,其中学生32!“人,旱地面积!”!《!“!“亩,水田面积2!《3!“亩,茶叶13!“!“!“亩,其中老茶叶林!《!“!“!“亩(当地称祖宗茶或古茶)。茶叶是目前勐宋村委会的主要经济来源,年干茶量约在13!“吨,口粮主要以稻谷为主粮。据2!“!“8年末的统计数据,人均纯收入为92!“元,人均占有粮食4!“!“公斤,处于贫困线下,是属未解决温饱的低收入人口群,政府规定的贫困人口的标准是11!《9元以下,2!“!“8年勐龙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855元,景洪市为3!《11元。


二:对生态的传统保护模式

勐宋哈尼族是农耕民族,他们的农业经历了最初的完全依靠轮歇农业(即刀耕火种)到轮歇农业与水田灌溉农业并存的过程。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他们懂得了森林与农业、森林与水源的关系,同时积累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管理的知识,并把它纳入整个村社管理体系中,用族规、寨规和宗教来规范所有人的社会行为,使当地对自然资源可持久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了牢固的社会保障。根据土地资源的特征和用途,将整个村社的土地划分为村寨、森林、轮歇地、水田、沼泽地五种类型进行统一管理。平坝开垦为水田,村寨则建于平坝四周的山腰和山凹平坦之地,寨后寨周森林蓄养作为水源和风景林,严格加以保护,使青山常在,绿水常流,全村寨淹没于翠绿之中。溪流流过村寨,灌溉寨下农田,而轮歇地则规划在离村寨相对较远、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更充足的缓坡林地中。对整个社区的土地进行林──寨──地──田分片区划,对重要森林资源由村社统一管理,反映了勐宋哈尼族传统公有制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他们对森林──水源──农业等系统较深的认识和持久利用的原则。

西双版纳哈尼族在几百年的迁徙中不仅发展完善了精细的轮歇农耕技术,而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农耕礼仪。哈尼族的农耕礼仪贯穿于整个农事活动中,使单调而繁重的物质生产活动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神秘的原始宗教色彩。勐宋哈尼族的传统轮歇农业就是这样一种农耕制度,这种农业并不象人们所想象的“刀耕火种”那么简单而原始,它不仅是当地民族丰富的传统知识,而且是一个热带山地农耕民族文化信仰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看似虚幻、蒙昧的农耕礼仪(包括农业祭祀和农业禁忌),其实是热带山区民族与其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一种有效手段,它在客观上能有效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及其森林资源。而这种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其森林资源就是山地农耕民族赖于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这种论歇农业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生产活动,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和生态学意义,勐宋哈尼族传统的轮歇农业就证明了这一点。


三:现代社会对勐宋哈尼族传统村社及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勐宋地区便被禁止庆祝一切传统民族节日,停止举行农耕礼仪及任何宗教文化相关的祭祀活动,认为这是迷信活动而且影响生产,并经过以后的各种政治运动,其传统的村社公有管理制度基本解体。他们虽然继续耕作轮歇农业,但其中在村社公有管理制下共同组织的农业禁忌和礼仪已成为历史的记忆,包含在其中的具有生态学意义的当地民族知识亦随之消失。由于与轮歇农业生产相关的种种宗教文化方面的活动的停止,轮歇农业失去了其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和作用,同时原有轮歇农业的传统管理模式被打破。这一切都使原本处在一种良性循环的轮歇农业顿然进入一种混乱状态。传统保护的水源林和村寨防护林被砍伐耕种旱地,原为茂密的原始森林经过几番砍伐变成了荒山。

市场经济的导入和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但许多短期行为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却起了一些负面的作用。其一,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和高产,使传统轮歇农业的作物多样化种植方式被高产式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作物单一种植所代替,使原有丰富的当地作物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品种)多样性丧失。其二,一些具有较高药用、食用等价值的生物资源的商品化,使当地对生物资源的采收从传统的自我消费为主的可持续利用变成了一种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耗竭式的商业利益采收行为,造成一些当地生物资源的枯竭。使当地人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已不再是一种可持续行为,而且是一种掠夺性的片面追求经济价值行为,至今也未能制止。其三,自8!“年代初期兴起的淘锡业和锰矿业,高岭土矿(非金属矿)的开采无疑对勐宋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对自然的破坏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由于淘锡,曼加坡坎村、大寨村等的集体林里的许多小箐沟都被破坏,使这一带的树木倒塌,曼加坡坎村的12!“亩南奇水田(现勐宋第二座水库址)也因淘锡而只好放弃耕种,使他们一度解决了的口粮问题再度出现,并加重了他们对其他土地的利用压力,不得不再去砍伐已所剩无几的森林来解决吃粮问题。勐宋又是勐龙坝子的主要水源之一,因淘锡、高岭土的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影响到勐龙坝子水田的正常耕种。其四,198!《年在勐宋成立藤器加工厂,开始向村社类保护林每年砍伐几十吨的藤条,许多藤条是勐宋的哈尼族先辈们!”!“!“多年都没有动过的,所以都长得看不到头尾,而藤器加工厂的工人大多又是外来的,在砍伐过程中对藤条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被勐宋几代人辛辛苦苦保护了!”!“!“多来年的藤类资源被砍得所剩无几。

近几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勐宋又兴起了种植新式茶叶的高潮,原已开始恢复了的小树林不得不又被砍伐。再加上一度茶叶价格的突飞猛涨当地群众对野生古茶加强管理的同时部分森林又被砍伐。帮助贫困山区民族种植山地经济作物这是政府为了帮助贫困山区群众促进经济发展、脱贫致富的一项举措。但就勐宋地区而言,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生态造成的破坏相比是弊多利少。


四:传统自然资源管理模式与开发发展适合勐宋实际的资源、产业相结合是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勐宋哈尼族村社传统的对当地资源的分类与管理是系统而科学的,对植物界的认识也是相当深刻的,反映在他们对森林的分类和管理上,他们把森林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绝对保护的,包括村社藤类保护林(兼有水源林之功能)、村寨防护林(风景林)、水源林、坟山林,由于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原因,这些森林都是绝对禁止砍一草一木,所以都是以原始森林的形式被保护下来。另一类是可进行使用的森林,包括传统用材林、传统薪炭林和传统经济林三种,而传统经济林又分为茶园、藤园、竹园、染料地四小类。这些森林由于其功能不一,其管理方式亦不尽相同。这种对森林的传统区划管理不仅发挥了森林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多种功能,且较成功地解决了利用和保护的这一对矛盾,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勐宋地区尚保存有西双版纳最完好、最典型的热带山地雨林,这是当地哈尼族对我国乃至世界热带森林资源保护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但由于传统村社管理体系的解体及其宗教文化的极大削弱,勐宋各村寨的防护林和坟山林因不再是禁地、圣地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有必要在勐宋开展其传统植物崇拜知识的全民教育和宣传活动,使那些传统受保护的动植物继续受到当地村社的绝对保护,使村寨防护林和坟山林重新变成禁地、圣地而受到绝对保护,让它们又得以进一步向好的方向演替和恢复,让勐宋村寨永远被包围在绿海之中。轮歇地、山地园圃以及庭园都是当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活的作物种质资源库,其最值得借鉴的地方就是成功地解决了保护和利用的矛盾,以利用促进保护,保护是为了利用,其最大特点就是经济而有效,这也是现今开发资源值得借鉴的地方之一。但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市场经济的冲击,这些作物种质资源库面临着丧失,这是政府及科学界必须重视的问题,不要一提到山区发展之路就是简单的“坡改梯、定耕农业”、“引进某种高产经济作物”、等等,片面开发以破坏当地传统资源为代价的某种资源,这种做法可能短期内提高了当地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这往往引起当地丰富的原作物品种的丧失,古老的传统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接着而来的是病虫害,水土流失,旱涝害,杂草滋生,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结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当地民族的更加贫困和艰难,甚至会面临失去生存条件的威胁。这在勐宋五十多年的扶贫开发、发展过程中给传统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教训是深刻的,也是为什么五十多年的扶贫开发至今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勐宋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当地群众仍处于贫困线的原因所在。所以这是考虑山区发展时尤其在考虑轮歇农业的改良与替代时要注意的问题。鉴于综上所述,根据勐宋在景洪地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紧邻缅甸,与境外同一民族),自然环境(尚保存着西双版纳最完好。最典型的热带山地雨林,古老的茶树林),气候条件(海拔15!“!“~21!“!“米,四季如春,这一优越的气候条件在景洪地区是独有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采取特殊的途径、特殊的形式考虑其发展问题,在制定扶贫开发发展计划时应把恢复和保护传统生态系统放在首位,走既不再破坏现有的传统生态系统又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当地民族生活水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依托勐宋特殊的自然资源引导当地民族开发和发展新产业:如,利用勐宋坝子的水田及平地有计划、有规模地开发绿色蔬菜,勐宋的蔬菜以它优良的品质、绿色、口感好在景洪地区早已有一定的声誉,在其他地区是少有的,视市场、效益情况还可以建成景洪地区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距西双版纳州府所在地允景洪仅!”!“!“公里),勐宋可建成西双版纳地区的民族、边境、生态为一体的旅游度假胜地。但仅靠勐宋这样一个贫困山区村委会是办不到的。需要政府帮助规划,有关部门、企业帮助寻找市场,帮助引进外资,人才来创办,以发挥它所具有的山地、民族、边境、生态的经济社会功能,使其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感叹勐宋传统生态、自然资源被破坏。当地民族面临生存危机的同时,让人们感到欣慰和庆幸的是酝酿多年的勐宋第二座水库终于重新开工,有望在三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期盼勐宋第二座水库的建成将对恢复勐宋传统生态、自然资源起到积极的作用;政府及有关部门也正在对勐宋的进一步开发发展做近期及长远的论证规划。相信勐宋的明天将是青山常在,绿水常流,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纯净的饮用水,清幽的居住环境的哈尼族山寨。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国内外休闲度假、旅游的客人。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00:34,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