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和宁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第一个比较完整意义上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党和红军经过努力探索,首次使用了少数民族“自治政府”的称谓,开展了回民自治的群众运动,运用民主的方式产生了政府领导机构,并通过了自治法规性的文件。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对革命战争时期党在局部执政地区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乃至对革命胜利后确定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都具有实践萌芽的意义,是党最初尝试运用民族区域自治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珍贵结晶。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探索 1936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和宁夏人民群众在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创建了我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回族区域自治政权──陕甘宁省豫海县【有时亦称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不仅被誉为“回民政府的第一次”、“回民解放的先声”【《红色中华》1936年10月28日。】,而且以首次鲜明地在党领导建立的政权中使用少数民族“自治政府”的称谓及其回民自治群众运动实践,对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局部执政地区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乃至对革命胜利后确定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都具有实践萌芽的意义,在党探索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仅就党在豫海地区领导创建回民自治政府的实践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促进人们的关注。
豫海地区指宁夏同心县西部及其接壤的海原县(时属甘肃)的东部一带。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一个级别较低的县级政权,但是,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在工农红军西方野战军尤其是红15军团和中共陕甘宁省委的周密筹备和努力工作下建立的。1936年8月,党中央曾专门派中共陕甘宁省委书记李富春到豫海地区协助筹备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组成了以李富春、程子华(红15军团政委)和王首道(红15军团政治部主任)等人为成员的领导机构【马青年:《回民解放的先声》,中共宁夏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宁夏军区政治部编:《红旗漫卷──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46-247页。】。在回民自治政府筹建期间,10月14日,豫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将代表大会拟发给党、政、军、群的通电稿上报,提出“务请来电指示并派代表前来指导一切为盼”。经党中央批准,《红色中华》于22日刊发了《召集预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通电》,其与上报件相比,明显有了多处重要修改【参见《预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关于代表大会给党、政、军、群的通电》(1936年10月14日稿);《召集预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通电》,《红色中华》1936年10月22日。】。 成立一个县级政府,为什么党中央如此重视?正是因为这个政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建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有重要的战略意图。 这个战略意图集中反映在《召集预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通电》中。通电指出:“正式成立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会后坚决在共产党领导之下,以争取预海回民整个中国回民之永远的解放。目前正当日本帝国主义积极进攻西北,我们要努力号召西北回民一致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联合全国同胞展开民族革命战争,保卫西北,驱逐日寇出中国。为我大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奋斗到底”。这段论述清楚地表明,建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宗旨,不仅仅在于追求豫海地区回民的解放,更在于争取“整个中国回民之永远的解放”,“为我大中华民族的自由解放奋斗到底”。而在日本侵略者图谋占领中国西北的危急形势下,建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直接目的,就是通过这个政府的作用,“号召西北回民一致拥护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联合全国同胞展开民族革命战争,保卫西北,驱逐日寇出中国”。豫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通过的《西北形势和全回民族解放运动的任务决议》,直接强调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要“尽其模范的推动的作用”【豫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西北形势和全回民族解放运动的任务决议》(1936年10月20日)。】。一个县级政府的历史使命,如此非同小可。《召集预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通电》及有关文件的论述,显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原因,也显示了党中央建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战略意图。 党建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战略意图,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为了打破国民党当局的封锁和“围剿”,巩固和扩大根据地,尽快实现驱逐日本侵略者出中国的民族革命战争,党中央在1936年2月组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向山西等地东征后,又于1936年5月中旬组成中国人民抗日红军西方野战军向陕、甘、宁三省边界国民党军事力量薄弱的地区西征,战略方向直指宁夏。目的是造成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扩大红军,争取西北抗日力量的联合。西征指向的广大地区聚居着众多回族群众,党和红军面临着如何接近回族群众及在回族聚居地区建立和发展革命政权的重大问题。鉴于国民党当局加紧对西北回民的统治,日本侵略者也加紧对西北回民的威胁、利诱和挑拨离间,妄图使它的侵略势力迅速达到甘宁青等回民聚居地区,建立所谓“回回国”。5月25日,毛泽东签发《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提出:“我们根据民族自决的原则,主张回民自己的事情,完全由回民自己解决,凡属回族的区域,由回民建立独立自主的政权,解决一切政治、经济、宗教、习惯、道德、教育以及其他的一切事情,凡属回民占少数的区域,亦以区乡村为单位,在民族平等的原则上,回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建立回民自治的政府。”【中共中央统战部编:《民族问题文献汇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367页。】从而公布了党在回族地区建立政权的政策主张。在此前一天,红军总政治部发出的《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指出:“我们对回民的基本原则是回民自决,回族事情由回族自己解决,我们只有站在帮助与督促的地位去推动与发动他们的斗争”。“(1)在回汉人杂居的乡或区,在回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的原则之下,组织回汉两民族的乡或区的混合政府……(2)在完全是回人集居的乡或村,则组织回人单独的回民政府,凡是愿谋回族解放的贵族、阿訇及一切回民都可参加,并可与附近的第一种政府或完全汉人的人民政府建立联盟的形式,以取得工作上、行动上的联系与配合”。【《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362-363页。】《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是向中共党组织及红军内部发出的,它是指导党组织和红军在回族地区组织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的具体政策。《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还颁布了部队对回族群众的“三大禁条,四项注意”【三大禁条指:(1)禁止驻扎清真寺,(2)禁止吃大荤,(3)禁止毁坏回文经典;四大注意指:(1)讲究清洁,(2)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3)不准乱用回民器具,(4)注意回汉两族团结。】,要求部队严格执行,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反对国民党军阀统治的压迫与苛捐杂税的斗争,同回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结合起来,启发回民的民族觉悟,争取与团结回民,建立回民自己的政权。6月8日,毛泽东等就关于对回民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政策问题致电在西征前线的彭德怀等,进一步强调:“在回汉民杂居地方,组织联合政府,回民区域组织回民政府”【《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380页。】。 由于西征战役取得胜利和形势的发展,党中央于8月提出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合力夺取宁夏的计划,打算通过夺取宁夏,巩固和扩大西北根据地,并打通同苏联的交通,首先形成西北抗日局面,进而出兵绥远,推动全国大规模抗战的实现。毛泽东等人在1936年9月19日的有关电文中指出:“夺取宁夏打通苏联,不论在红军发展上,在全国统一战线,在西北新局面上,在作战上,都是决定的一环”【《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593页。】。夺取宁夏的计划后来发展为“宁夏战役计划”。在此情况下,已成为西征红军的大本营的豫海地区,其地位骤然凸显,受到党中央、毛泽东的高度关注。毛泽东甚至提出:“周恩来因准备去南京谈判,以毛泽东、彭德怀、王稼祥、朱德、张国焘、陈昌浩六人组织军委主席团,指挥三个方面军。主席团地点暂在同心城附近为宜”【《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633页。】。中共中央要把最高军事指挥机关设在豫海地区,可见豫海地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加上有着优秀革命传统的宁夏回汉各族人民积极拥护支持党和红军,党中央、毛泽东和陕甘宁省委对宁夏群众评价很高,认为“宁夏群众很好”【参见《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第607页。】,正在同心一带采访西征红军的国际友人斯诺耳闻目睹了共产党、红军“同回民建立了良好关系”【〔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第2版),东方出版社,2010年,第330页。】的真实情景。在豫海地区建立回民自治政府已经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建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战略意图,由此应运而生。
从1936年5月中旬开始西征战役,到7月底,红军对坚持反共的国民党宁夏马家军阀以沉重打击,解放城镇10余座,开辟了纵横200余公里的新根据地。红军认真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三大禁条、四大注意”,十分尊重回族的宗教信仰,克服部队中一些人“忽视回民为一个民族”的错误观念,严格纠正部队中存在的不尊重回族风俗习惯和在打土豪中与民争利的个别现象,以实际行动影响回族群众,消除回汉民族隔阂。红军还将做宗教人士的工作和做基层群众的工作结合起来,既努力通过阿訇等宗教界人士开展群众工作,也不放松其他群众工作。红军在竭尽全力满足回族贫苦农民利益要求的同时,对回族中的土豪采取了十分慎重政策,原则上不分回族土豪的财产,只打回族群众痛恨的并且要求打的土豪。红军各部队都以团为单位成立了回民工作团,深入开展回族群众工作。红15军团成立了回民独立师,红一方面军建立了回民连,这些红军回民部队在宣传党的政治主张与民族政策、发动群众、消灭土匪和建立革命政权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红军还对国民党宁夏马鸿宾、马鸿逵部队积极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和政策瓦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所有这些都是党探索在回族聚居区建立和发展政权必不可少的工作,并为政权的建立创造了群众基础和有利条件。 《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和《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是指导西征红军、陕甘宁省委和豫海地区人民建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纲领性文件。两个文件的相同之处,是都强调根据民族自决的原则,主张回民自己的事情,由回民自己解决。两个文件又有各自的侧重点。《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是对回族人民及全社会宣布的,它从强调回民自决及回民自己管理自己方面提出“回族的区域由回民建立独立自主的政权”和“在回民占少数的区域以区乡村为单位建立回民自治政府”两类政府形式。《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主要是用于党组织和红军内部掌握运用政策的,它从有利于争取与团结回族,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的角度指出,“在回汉人杂居的乡或区组织回汉两民族的乡或区的混合政府”和“在完全是回人集居的乡或村,则组织回人单独的回民政府”这样两类政府形式。综合两个文件,可以说党当时提出了建立三类政权形式,即回族区域的回族独立自主的政权;回汉人杂居的乡或区的回汉混合政府;回族人口占少数的区域以区乡村为单位的回民自治政府。政党是政权的建立者和领导者,为了推动建立回族地区政权,党还提出建立回民人民党。然而,历史发展的最终结果是,在回族人口占绝大多的豫海地区成立的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并不是原来设想的“回族独立自主的政权”,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隶属于中华苏维埃政府陕甘宁省的县级自治政府,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何如此?答案在于党和红军没有拘泥于书本文件,而是从实际出发,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 西征初期,党就在强调回民自决基本原则的同时,指出要“坚持与正确的灵活去运用这一原则,到回民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362页。】。一些西征红军将领也很快认识到,“抓住。嚎个时期的工作重心,灵活地采用有效方法,是打开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保证”【《王首道文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年,第50页。】。按照当时中国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要求,在西北回族地区建立的政权,既要有利于反对坚持反共的国民党军阀,又要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还要体现回族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民族平等权利。这究竟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权呢?问题集中表现为:这个政权和已有的党领导的革命政权的关系上。党最初的设想是,根据建立联邦制和民族自决的原则,这种政权关系应该是“联合”的关系,党领导的政权“联合”将要建立的回族政权。但是,这种政权“联合”的关系能够切实做到既要有利于反对坚持反共的国民党军阀,又要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还要体现回族人民自己管理自己的民族平等权利吗?迫在眉睫的问题,首先摆在了前线的西征红军将士面前。 纵然军情紧急,问题也须在全力夺取军事胜利的同时,靠全力政治探索去解答。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在1935年7月28日给后方的电文中分析指出,“西宁平凉凉州宁夏广大地域回民虽有宗教习惯的不同,在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觉悟,与汉人没有根本的分别”,特别是近数年来军阀的抽丁当兵等苛政的统治,宁夏回民和当地汉人一样受到更为深重的剥削压迫,沉重的高利贷、地租剥削和苛税使农民破产,土地集中,雇农成分在农民中占了相当数量。回族人民要求土地革命的愿望是普遍现象。基于这种状况,他提出工作意见:“在上述区域有共产党的发展基础,即组织共产党,不要人民党”,“由革委会过渡到人民苏维埃政权”,“回汗各半的地方共同组织回汗人民苏维埃,完全回民区则组回民苏维啊。”。可以看出,彭德怀根据对实际情况的掌握,实际上已提出回族区域、回汉杂居区域建立的政权应该是和党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有着同样的民族民主革命性质,应属于党领导的革命政权的组成部分。他称之为“回民苏维啊。”、“回汉人民苏维啊。”,就是认为应该而且能够将其置于中华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成为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政权的部分。而“组织共产党,不要人民党”的建议是与此相联系的。无独有偶,红1军团领导人左权、聂荣臻、朱瑞、邓小平在7月31日的电报中提出:“陕甘宁一带回民的经济条件与汉人一样,所以斗争的基本内容应是土地革命与民族自决是不冲突,而且是密切联系的任务”,同时由于回族不同于汉族的特殊状况以及革命斗争的需要,“我们执行土地革命的方式不与汗人一样,应该比较以慎重”。红1军团领导人对政权和政党组织的思考是,“政权是人民革命政府”,“回汗杂居,组织回汗人民革命联合会”,“不组织回民人民革命党,只组织共产党,因为其任务为土地革命”。另一支重要的西征部队红15军团在30日给后方发出的电报中,虽然仍提出“党用革命党(回民人民党──笔者注),最好的加入共产党”,“政权组织适用以前规定”,但是也认为,回族群众“苛捐杂税、封建剥削、担负公差与汗人相同,文化的进步、政治的要求接近汗人”。实际上表明了建立政权等工作应该符合这些实情。在实际工作中,红15军团占领豫海地区的纯回族地带同心城、王家团庄后,这两个区成立了回民革命委员会,而没有称之为回民革命政府,军团政治部在关于西征中的回民工作报告中对此专门进行了说明【《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393页。】。建立的政权称为回民革命委员会,而不是回民革命政府,并且为此专门向上级说明,联系上述红15军团的报告,很显然这种建立政权的做法不是偶然的,而是从实际出发的表现。 到了1936年8月,认识继续深化。8月26日,西方野战军发出《关于西征地方工作总结的训令》,明确指出:“回民政权组织目前是区、乡、县的自治政府。”“在回汉杂居的地区,若某区乡中有几个乡或村是回人,几个乡或村可组织自治政府。由这些自治政府联合起来成立区或乡的自治政府。这种自治政府应加入苏维埃,在苏维埃内成立经过选举的回民委员会。凡关于回民方面的决定,须经过该委员会的同意才能执行。若汉人少的地区不能成立乡苏维埃时可直属自治政府。”【《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426页。】训令中虽然仍提出成立回民革命党,但强调在组织回族的群众组织回民解放会时,首先要吸收其中最好的分子加入共产党,同时准备组织回民革命党的必要条件。1936年9月3日《党的工作》刊发《回民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署名文章,进一步阐释:“过去工作的经验是某部分采取的回汉联合政权的形式而部分是采取回民独立政府的形式。今天来说,我认为总政治部的指示,在甘宁区域中,成立回民自治政府是正确的。”文章还提出:“至于如全是回民的县(如海源)及回民人口占重要部分的地区汉民可以参加这个县、地区回民的政权组织,当汉民是一乡一区的聚居时,可以有汉民选举的区乡政府,但仍隶属于回民的县区政府”。【《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520页。】从这些历史文献可以看出,随着工作的深入,西征红军对西北回民大杂居、小聚居的特征有了更切实际的把握,这对党从建立回族政权多种形式的观点转变到只实行回民自治政府一种形式的认识,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还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由于提出新建的回民自治政权里应有所管辖地区的汉族群众代表,这样的认识就开始体现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在这里萌芽了。聂荣臻后来回忆说:“凡是红军协助组织起来的回民革命政权,承认它是区乡县的自治政府。对尊重回民风俗习惯,又作了更严格的规定。工作做得比过去更细了,团结的基础包扩大了”【聂荣臻:《西征和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旗漫卷──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第110页。】。为了普遍建立回民自治政府,西方野战军政治部还抓紧起草回民自治政府的组织纲要。1936年10月17日,毛泽东、杨尚昆向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红二、四方面军的领导人发出《关于征求对回民问题决定的意见》电报,指出:“在完全为回人的乡或区内组织回民自治政府”,“在回汉杂居的区域中,这种回民自治政府仍加入苏维埃,在此种苏维埃组织中须成立经过选举领导回民委员会,并与回民有关之一切决定,必须取得该委员的同意才好进行。”【《民族问题文献汇编》,第435页。】这表明党中央对建立回民自治政府同样有了新认识,即这个政权绝不是空洞说教的、甚至和党领导的革命政权相分离的所谓“回族独立政权”,而只能是在中华苏维埃政府领导下的回族自治政权,这个政权的自治区域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的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 也正是因为党和红军有了如此认识,一场前所未有的回民自治运动在豫海地区开展起来,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呼之欲出了。
1936年9月,党中央决定建立以李维汉任书记的定边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宁夏地方工作的领导。同月,驻扎在豫海地区的红15军团拟订了《十月份地方工作计划》,围绕筹备成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部署以发动回民自治运动与武装回民为当前地方工作的中心任务。部队划分了回民自治的工作区域,确定以同心城或王家团庄为中心筹建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由西方野战军政治部负责指导已成立区政府的预旺堡区的工作,同时指导李旺堡区的工作,由军团政治部组织工作团负责王家团庄,由75师政治部和军直属队政治处共同负责同心城区,由73师政治部负责关桥堡区,由军团政治部组织特务游击队及工作团负责窑山区。为了加强回民自治政府筹备工作,成立以马青年为主任,唐天际、黄镇、程宗寿及预旺堡、李旺堡、王家团庄、同心城各区和回民独立师分别派出代表参加的豫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负责大会的具体筹备工作。同时,扩大回民自治运动的宣传,制定宣传大纲,由各区选择回民先进分子和在回民独立师中挑选先进分子,组织回民自治宣传队进行宣传。并于10月7日至23日举行回民自治宣传运动周活动。至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前,李旺堡、王家团庄和同心城分别成立了区自治政府。各区通过召开回民自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出席县自治代表大会的代表。关桥堡、窑山等地则由区、乡回民解放会选出了代表。还分别建立了9个乡的回民解放会和高崖子、麻春堡两个乡的乡革委会。扩大了十三四个游击队。【参见红15军团政治部主任王首道、地方部长张毅忱、地方部副部长程宗寿《豫海县回民自治运动初步工作报告》;红15军团政治部《十月份地方工作计划》。】在回民自治运动中各地普遍组织回族群众开展了抗捐抗税,减租减息,反对抽壮丁,打回奸等斗争。党和红军还按照以王家团庄为重点建立共产党组织的计划开展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在王家团庄区建立党支部,其他各区建立党小组。并要求各区党的组织重视培养当地干部,党员的能力则采取办流动训练班的方式来提高。与此同时,红15军团在回民自治运动中也取得了筹粮筹款、收集物资和扩大红军等成绩。通过这些积极而有成效的工作,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的条件成熟了。 10月14日豫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向党中央上报、22日由《红色中华》刊发的《召集预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通电》宣告:“现在各处最热烈的进行回民自治群众运动的动员,并决定于本月二十日召集各地回民代表、回民教主、名人举行预海回民自治代表大会,准备讨论西北形势与回民自治与抗日救国各问题,正式成立预海县回民自治政府。” 10月20日至22日,豫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在同心城清真大寺举行,这座已有五六百年历史的古老清真大寺,原本就是融合着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建筑,这时它见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及回汉群众大团结的隆重场面。来自各区乡及回民独立师的220余名代表和100多名旁听群众共300余人参加大会。会议代表中除回族外,还有汉族代表25人。老阿訇马大发首先讲话,“因为宗教的关系,听众大受感动”。然后,红15军团政治部主任王首道、人民苏维埃中央政府的代表和陕甘宁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代表先后讲话。大会讨论通过了《西北形势和全回民族解放运动的任务决议》《告陕甘宁青新等以及全中国的回族同胞书》,通过了《回民自治政府的组织及工作条例》《为处理债息暂行条例》等条例以及自治政府的有关决议,通过致马鸿逵、马鸿宾当局与宁夏当局的信。并决定立即建立废除高利贷委员会,开展清查极受群众痛恨的高利贷剥削行为。大会一致表决通过马和福等37人为执行委员,组成了回民自治政府领导机构。【以上所述豫海县回民自治代表大会情况参见红15军团政治部主任王首道、地方部长张毅忱、地方部副部长程宗寿《豫海县回民自治运动初步工作报告》。】政府的领导人有:主席马和福(回族),副主席李存德(回族),保卫部长杨奇清(汉族,红军代表),军事部长马青年(回族,红军代表),青工部长贺崇华(汉族),少共书记韩民栋(汉族)。启用刻有中国共产党党徽和中阿两种文字的政府印章。会后,回民自治政府办公地点迁至同心城以南15公里的王家团庄。党为了加强对回民自治政府的领导,组建了中共豫海县委,陕甘宁省委经向张闻天、李维汉请示,任命中央党校应届毕业的党员干部贺恩宽(贺旭东)为县委书记【参见《(李)富春关于预海 固北 铁边县干部调配向洛甫罗迈的请示》(1936年10月20日)。】。 豫海县所辖地区是陕甘宁根据地的一部分,有同心城、王家团庄、李旺、窑山、关桥堡等7个区【曾有研究者提出8个区(6个巩固区和2个游击区)之说和12个区(8个巩固区和4个游击区)之说。但笔者根据最新看到的档案──1936年10月20日《洛甫关于给固北、预海两县配备干部等问题给罗迈的指示》,其中明确讲到“固北五个区预海七个区”;同日《(李)富春关于预海 固北 铁边县干部调配向洛甫罗迈的请示》中也讲到“预海、固北两县共十二个区”。】。回民自治政府成立后,进行了继续开展回民自治运动,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建立地方武装,镇压回奸恶棍,巩固新生的自治政权,组织发展生产,恢复商业,筹粮筹款支援红军等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它为红一、二、四方面军会聚同心城,前所未有地展示红军大团结作出了特殊贡献。后因宁夏战役计划中止,1936年11月中旬红军撤离豫海地区。次年4月,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被敌人杀害,回民自治政府活动停止。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虽然存在时间短暂,但它的建立不仅播撒了革命火种,对西北人民的革命斗争和回族人民的翻身解放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更是萌发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幼芽。虽然当时难免还有主张“民族自决”的原则和建立“回民人民共和国”的口号的历史痕迹,一些认识也还是比较朦胧的,但是,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建立对在中国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探索与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政治制度是党夺取全国政权时确立的,然而,万丈高楼平地起,早在新中国成立的13年前,党就在局部执政的豫海地区进行了起步性质和比较系统的探索,它是中国共产党最初尝试运用民族区域自治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珍贵结晶,为后来最终建立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历史借鉴,树立了个案典范,积累了宝贵经验。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的历史功绩和重大意义,永远彪炳史册。 (本文作者布青沪,中共宁夏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教授;陆维成,中共宁夏区委党史研究室副巡视员银川750011)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