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学术文献民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1-20 03:09|查看: 98|评论: 0|来自: 光明网

民族区域自治的最初实践

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旧址──同心清真大寺

编者语:10月20日,中共宁夏区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宁夏中共党史学会、中共吴忠市委、中共同心县委和同心县人民政府等多家单位,在当年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的所在地──宁夏同心县,隆重召开了纪念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龙新民,国家民委办公厅副主任黄耀萍,中共宁夏区委副书记、银川市委书记崔波,中共宁夏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松南,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天贵等领导出席本次会议。来自区内外社会各界代表和有关新闻媒体的记者共150余人参加会议。以下是座谈会上部分发言摘录。


独特而又珍贵的历史资源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龙新民:

宁夏将纪念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75周年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活动的重要内容,很有必要,也非常有意义。

第一,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建立,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创举,是党在局部执政的条件下民族区域自治的最初实践。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建立,做到了坚持党的领导、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培养回族干部、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教育事业、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等多项目标的统一。

第二,认真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是我们党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一条基本经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是推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三,要充分挖掘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这一独特而又珍贵的历史资源,发挥党史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宁夏同心县等地作为当年红军西征的主战场,是一块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这块热土上诞生的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中共党史和宁夏地方党史的亮点,蕴涵着独特而又珍贵的红色资源。深入挖掘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历史,对坚持和完善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增强民族团结,扩大宁夏对外的影响,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条具有宁夏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中共宁夏区委副书记、银川市委书记 崔 波: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民族问题的一次光辉实践。它不仅被誉为“回民解放的先声”,极大鼓舞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群众争取当家作主的革命斗志,而且是我们党在局部执政的条件下,对民族区域自治的第一次探索。

自1958年自治区成立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民族工作作为民族地区的中心任务,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着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区,走出了一条符合宁夏实际、具有宁夏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今年9月,贾庆林主席在宁夏视察时指出:“宁夏在民族团结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宁夏的确是我国民族大团结的模范”,对宁夏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我们一定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弘扬豫海精神,继承光荣传统,把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促进和谐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之以恒地抓紧抓好,不断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新发展,取得新进步。


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智慧与胸怀

国家民委办公厅副主任 黄耀萍:

在多民族国家,用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来解决民族问题,是关系国家政局稳定乃至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经过长期探索和反复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道路。尤其是在少数民族集聚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更显示了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智慧与胸怀。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巩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保证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根本利益,促进了56个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维护了我国安定团结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极大地激发了少数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调动了各族群众建设现代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祖国大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践充分说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是中华民族对人类解决民族问题的贡献。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实践的萌芽

中共宁夏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布青沪:

其一,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是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建立的,具有“争取豫海回民与整个中国回民之永远的解放”的引领示范的战略意图,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闪耀的历史火花是格外绚丽多彩的。

其二,它首次鲜明地在党领导建立的政权中使用了少数民族“自治政府”的称谓,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有着完整意义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有奠基之功,开风气之先。

其三,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建立是党领导的一场回民自治的群众运动,它是在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回族群众踊跃参与下出现的,回族人民第一次实现了民族平等,并且行使了民主权利,真正做到了翻身做主人。它是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进步的历史教材。

其四,它是党在局部执政的条件下对民族区域自治最初的一次比较系统的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民族宗教工作经验。

其五,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创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历史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上都有所创新。

其六,这段历史对宁夏来说尤为特殊、尤为珍贵,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取得巨大成就的社会之源、历史之根。深入挖掘它,对增强宁夏的民族团结,直至推动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富裕的新宁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主任 马 力: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最适宜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正确政策,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各民族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虽然只存在了短短数月时间,却将革命的火种播撒在宁夏广大回汉人民心中,在回民解放的历史上,特别是在同心、海原的革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是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回族聚居区的最初尝试,正是有了这一场、试,才有了后来5个自治区的成立,有了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的陆续建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始终坚持民族自决和区域自治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政策,形成了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良好局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壮大不断加强和完善,到目前已经成为成熟的、稳定的政治制度,成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政治制度。


党的回族、伊斯兰教政策框架的奠定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李兴华: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回族、伊斯兰教政策大体轮廓的奠定,这一大体轮廓具体包括以下十项内容:

一是回族作为中国的一个民族的政策真正落到了实处。中国共产党早就承认回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早就在民族政策中包括了对回族的政策。但回族作为中国的一个民族的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实践中得到真正全面性的落实,却是始自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这是该政府成立的首要意义和首要内容,也是党在回族聚居或相对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理论前提,并从此与清朝民国两代政权不承认回族是中国的一个民族的政策彻底划清界限。二是回族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正确全面实施和初步民主程序化,回族独立、平等、自由权利得到示范性的空前完整的实现。三是引导回族人民走将自己的解放与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结合在一起的正确道路。四是回族的宗教信仰得到有力维护,回族的宗教活动场所──清真寺等得到有效保护,回族的风俗习惯,特别是饮食方面的风俗习惯,如禁食大肉大油等得到了高度尊重。五是回族、伊斯兰教政策关键环节──领导带头作阿訇工作的成功垂范。六是在注意作阿訇工作的同时,加紧作培养回族干部的工作,使其在回族、伊斯兰教政策涉及人才问题时做到两条腿走路。七是在一些回汉共同的领域,对回族实行变通灵活的政策。八是推广十五军团过去的经验,用与回民联欢、赠送清真寺幅联、以适合回族的仪式“非常之隆重地尊敬地送去”等创新形式赢得回民的热情欢迎。九是党群、回汉、军民三大基本关系的和谐运行。这三大关系是互相交叉的,而且是以回汉关系的满意解决为基础的。十是红色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一度和合。


党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宁夏大学回族研究院院长 马宗保: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隶属于陕甘宁省,陕甘宁省又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一个省级行政区。自治政府成立不久,还成立了中共豫海县委。这些都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根据地又建立了几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这些政权基本上都采用了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模式。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创建,为我们党积累了更加丰富的民族宗教工作经验。在筹备、成立的过程中,我们党加深了对回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的了解并从中总结、提炼出了对回族的民族政策。《对回族人民的宣言》和《关于回民工作的指示》是党的民族政策史上具有创新意义的历史文献。

当时提出来的“三大禁条”、“四项注意”和“十五条口号”虽然主要是关于回族的,但它为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确立积累了素材、创造了条件。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有力地支援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这个政权的成立,在国民党统治的宁夏中部地区形成了一个有利于革命事业的“红色地带”。红军西征过程中,将预旺、同心、海原的部分地区连为一体,成立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扩大了党的根据地,为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和向陕北地区进发赢得了空间和时间。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爷爷,是骄傲,更是榜样

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烈士外孙 马英环:

每当提起我的爷爷(外祖父)马和福,我的内心都不能平静,眼前总浮现出母亲经常给我们讲的往事……爷爷很慈祥,他的一生很短暂,但经历却很不平凡:爷爷于1893年出生在甘肃临夏县一个雇农家庭,4岁时随祖父和父母亲逃荒到宁夏西吉县沙沟,从小便给教主放羊,后来又到豫旺一带打短工、扛长工,当过皮匠、石匠、泥瓦匠、榨油匠、寺师傅,受尽了苦难。由于他乐于帮助穷苦人,所以在当地穷人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1936年6月,西征红军解放了豫旺堡。同年7月,爷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了豫旺堡区回民政府主席,成为豫旺堡地区优秀的回民干部。10月22日,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在同心清真大寺宣告成立,爷爷被推选为主席并兼任县回民游击大队队长。他带领广大回汉群众支援红军,迎接三军主力会聚同心城。

1936年11月中旬,红军实施战略转移,他毅然留下与敌人继续进行斗争。1937年2月,爷爷到锁家岔开展工作时,由于坏人告密,不幸被捕。在被关押审讯的日子里,爷爷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视死如归。4月3日,爷爷在同心城西门外河滩上英勇就义。

新中国成立后,同心县人民政府追认爷爷为革命烈士。

爷爷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始终以爷爷为榜样,虚心做人,踏实做事,干好本职工作。


建设和谐新同心

中共吴忠市委常委、同心县委书记 张兴斌:

同心县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75年前,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在这里汇聚并留下光辉足迹,“爱民如天”、“同心城里结同心”、“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广为传播。这里,承载着革命先辈的崇高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与穆斯林,红军与人民群众,回族与汉族,国际友人与共产党人之间同心同德、血脉相通、水乳交融的血肉之情,书写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今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彰显红色历史,推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逐步完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75年来,同心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长征精神,励精图治、同心同德,艰苦创业、与时俱进,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新的长征,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使当年的豫海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我们将以更加开放的思想观念、更加执著的奋斗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走“富民为先、产业为要、以民为本、富民强县”的路子,谱写和谐幸福的新篇章。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10:21, Processed in 0.1872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