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学术文献民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2-1-20 03:06|查看: 55|评论: 0|原作者: 范钟声 谢国刚|来自: 光明网

贵州黔东南原生态文化──富民与传承相得益彰

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苗寨的苗族少女用拦门酒迎接客人 国刚摄

原生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

镜头一:自古以来,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岜沙苗寨把树当作崇拜的对象和生命的象征,村民相信每个人的生命都将由一棵树来庇佑。因此,苗寨里的孩子一出生,他们的父母会立刻为他们种一棵属于自己的树。这棵树成了庇佑生命的神灵,孩子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都由它来陪伴。

当村里某个人去世了,村民们会将属于他的那棵树砍下并剖成四瓣,将遗体包裹起来埋在密林深处的泥土里,并且在掩埋处再种一棵树,象征生命仍在延续。因此,在岜沙祭祀生命的陵园里,看不到一个坟头或是一块墓碑,万木茂盛的大山便是岜沙人安然长眠的地方。人的辞世及树的新生使得生命的起点与终点在这里聚合,人与树汇聚成了更加生气勃勃的力量。岜沙“人本是树”的生命哲学代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原生态文化。在这种文化理念的引导下,村民不仅与自然和谐相处,更使得当地生态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循环系统。

由于历史及地域的原因,黔东南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人文生态系统比较完整,森林覆盖率达63%,原始森林遍布全州,古朴浓郁、神秘独特的原生态文化得以良好保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黔东南列入世界十大“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胜地之一。1998年,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把黔东南列为世界18个原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目前,黔东南州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2项,占全国名录总数的23.4%,名列全国地州级第一位,被专家学者誉为“原生态民族文化博物馆”和“文化千岛”。

镜头二:苗乡侗寨好地方,山清水秀人善良;鼓楼座座立寨中,花桥横跨溪涧上;歌声悠扬似天籁,苗侗儿女幸福长……2010年3月22日,上海世博会第二十七次公众论坛──以“和谐城乡互动发展”为主题的西江论坛在黔东南州雷山县的西江苗寨举行,300多名来自国际展览局、联合国相关机构代表、专家学者云集一堂,国内外100多家主流媒体聚焦苗乡侗寨。68岁的歌师陆海安作为特邀演讲嘉宾在演讲台上引吭高歌,歌声也通过全球媒体传递给世界。

论坛选址在风景秀丽、原生态文化浓郁的西江苗寨,演绎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丰富多彩的文明。事实上,西江苗寨不只是吸引了上海世博局,这个隐藏在大山深处刚刚开发、开放不到3年的苗族村寨,仅在今年1至8月就接待游客近137.6万人次,预计全年接待游客将突破200万人次,这个数字相当于西江村民的400倍。

黔东南的侗寨大歌、苗族木鼓舞蓬勃发展,被誉为“歌舞之州”,同时,黔东南又被誉为“百节之乡”,全年民族节日达396个,其中万人以上规模的节日就有122个。2009年9月,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黔东南完整的生态系统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的依托所在。游客来到这里,往往被原始古朴的民族歌舞、神秘独特的原生态文化及造型奇特的民居建筑所吸引,流连忘返。

发展不忘保护 保护以求发展

岜沙和西江只是黔东南原生态文化保护与开发的缩影。黔东南州委书记廖少华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黔东南州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是发展旅游业之根本,是黔东南人探求的发展旅游业和保护原生态民族文化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展不忘保护”是黔东南原生态文化开发利用的根本原则。目前,被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列为重点保护的民族文化村寨,全州共有100个,而有特色的、50户以上的民族文化村寨有3900多个。

近年来,黔东南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优秀原生态民族文化进行全面普查、深入挖掘、及时抢救、充分保护。在“四个一百”工程(100个重点民族文化村寨保护工程、100名民族民间文化传承拔尖人才扶助工程、100名原生态民族文化高级人才培养工程、100个原生态民族文化典型建筑保护工程)、推行民族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在大中专院校开设原生态民族文化专业等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涌现出一批高素质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传承人才。此外,州政府还通过申报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建立生态文化博物馆、整理编辑出版有关民族文化的影像图书资料等方式来大力弘扬原生态民族文化。

“保护以求发展”是黔东南原生态文化保护的重要动力。黔东南积极挖掘丰富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重点构建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开发体系,努力形成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蓬勃发展的产业格局。在此过程中,州政府将促进旅游富民与群众自觉参与保护、传承原生态民族文化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原生态民族村寨旅游、原生态民族文化展示等旅游产品;深入开发生产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民族服饰制作、银饰煅制、苗侗民间建筑营造、苗侗民族医药、民族艺术演艺、传统民族餐饮、民族传统工艺品、民族原生态艺术品音像出版等产业。同时,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和文化交流、文化推介等活动,老百姓也从广泛参与中增强了民族荣誉感和归属感,既使原生态民族文化得到良好传承,又传播了独特神秘的原生态韵味,扩大了黔东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个拥有33个民族的自治州正在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预计2011年全州接待游客将超过200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将超过12万人次。健康合理的开发利用使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熠熠生辉。

⊙ 作者简介

贵州省黔东南州旅游局、贵州省黔东南州委办公室)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2 12:39,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