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对外交流更加活跃。尤其是新疆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一系列对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的出台,新疆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此外,国家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师资培训方面也都在给予极大的支持,使我区教育事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地区对人才尤其是“民、汉、外语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根据2009年新疆年鉴,截止2008年底,新疆现有在校本专科生230,971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36.6%,然而纵观我们的教育,新疆的人才储备和教育水平远远低于内地尤其是发达省份,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整体水平更是不高,成为严重制约新疆发展的瓶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已经成为新疆所有高校英语教学所要面对的难题。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我国一个特殊的英语学习群体,他们从小接触民、汉语言环境,文化氛围十分特殊,从而为他们的英语学习提供了先天的优势,表现在极强的语言天赋和接受外来文化的能力,同时他们外向型的性格特征造就了他们中大部分人独特的英语学习动机。与此同时,由于其较为典型的多元文化和多种语言的社会背景,新疆各少数民族在自己的形成和发展中,受其所处的独特的地域、社会意识形态和风土人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文化体系。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群体的精英,在文化适应上表现的更为敏感。他们从自己熟悉的母体文化进入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之后就不得不面对语言沟通不顺畅和跨文化适应的考验。汉语所代表的中国文化与英语所代表的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别,与此同时新疆各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国主体汉文化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别。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时既要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又要受到英语国家文化的影响。其所受的文化碰撞性远远比汉族学生深刻,造成比汉族学生更多的“文化诧异”现象。这种文化冲突势必会影响学生在外语学习上的输入效果。他们在英语学习上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但是也有一定的优势。
新疆辽阔的土地孕育了性格开朗、豁达、自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乐于表达,也善于表达,为语言学习创造了天然的条件。其次,新疆各民族之间双语或多语现象较为普遍,少数民族学生接触的语言体系不同于汉族学生,是一种以母语为主,汉语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为分支的语言体系,他们交叉使用着一种以上的语言,使他们获得了语言学习的丰富经验和语言实践效果的成就感,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民族心理特征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就必须了解这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否则就没有真正掌握这种语言。来自较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其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深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接触了解西方文化的机会较少。母语、汉语和外语三种文化共同构成了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生态环境,在三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文化的输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拓宽其文化视野,使他们在更加广阔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学习英语,但同时也可能对其传统文化价值判断造成冲击并与汉文化价值判断产生矛盾,增加他们英语学习的难度。 英语学习动机的模糊和偏差。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动机的作用不容忽视。Gardner & Lambert(1972)提出了“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的概念。国内动机研究表明,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80%出于“证书动机”。而少数民族地区出于其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一般和外界的文化交流较少,少数民族学生很少有机会与目标语使用者接触、交流,因此他们缺乏融合性动机。 教材忽视少数民族学生的思维模式。新疆目前现行的英语教学教材采用了全国统编教材,忽视了民族的差异性。有很多内容民族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对他们来说,教材的新鲜感过去后,他们马上就陷入一知半解的境地,加上部分教材内容死板,没有趣味性,不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给少数民族英语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要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教材编写者必须与一线有丰富经验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合作,承认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差异,突出本地区的地域性特色,遵循教育性、科学性原则,编写出适合少数民族学生使用的教材。
少数民族大学生既然在英语学习上有这么些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在一定长的时间段内继续存在,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就应当尊重学习主体,从少数民族族学生实际出发,有效应对这些特殊性来搞好英语教学。
如前所述,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冲突现象是影响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时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能够直接体会英语国家的思想观、道德观、价值观和精神蕴涵,体验不同文化观念的冲击与碰撞。英语学习的结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也有利于他们思维观念的拓展和价值观念的提高。在新疆少数民族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加强英语文化和汉文化的对比、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对比以及汉文化与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对比。努力实现学生对多元文化更广、更深地理解。
新疆民族高校的英语教师一方面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深造提高自己的语言功底和教学水平外,还要大力加强自身多元民族的素质培养,既要提高自己有关中西文化的综合素质,还要了解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民族心理、风俗习惯等,从而提高跨文化交流意识,担负起在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汉文化以及与其本民族文化进行对比的任务,避免母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缺失。
当今世界,文化、政治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一方面教师应培养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既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做到既不夜郎自大,又不妄自菲薄,成为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使者,中国和世界各国沟通交往的桥梁。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开设英语课,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各民族自身发展的需要。他们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要重视这种特殊性研究,从各个方面积极应对,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从而更好地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和新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