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学术文献民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11-27 03:28|查看: 32|评论: 0|原作者: 原思明|来自: 中国民族报

开发少数民族文化资源 给力中原文化与经济发展

河南回族有尚武健身的传统,东大寺更是武学历史悠久。资料图片


回族文化是中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文化强省建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晋升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河南省上下议论最热的一个话题。然而在众多的讨论中,却较少有涉及开发、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方面的内容。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曾在不久前的一次讲话中提到,河南是一个民族大省,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据2008年的统计,河南省不仅拥有全国所有的55个少数民族,而且少数民族人口多达138万余人,是我国无民族自治地方省市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最多的省份。河南省的少数民族多为世居,较大的民族区(乡、镇)有24个,民族村有555个,许多民族村人口超千。

河南省少数民族不仅人口多,而且颇具特色。据统计,回族占河南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5%以上,2008年即达119万余人,仅次于宁夏、甘肃两省区,居全国第三位。目前全国仅有4个回族城市民族区,河南省就有3个。河南省的回族除有一般回族的特点外,还因地处中原,更具有“懂经济、善经营”的突出特点。

河南回族在清真食品制作和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的种种佳绩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而“亚洲毛皮第一村”孟州桑坡和“中国畜产品开发第一乡”叶县马庄更是全国闻名。

在文体方面,河南省于1995年设计的回族服装及舞曲第一次亮相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就一炮打响,引起了普遍关注和高度赞誉。开封市回族传统体育表演团表演的查拳、七势、心意六合拳、摔跤、撂石锁、抛沙袋、耍礅子等项目,曾多次登上各级各类电视台。河南省有3座清真寺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统体育项目石锁及舞蹈项目文狮舞、回民秧歌,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都说明,少数民族文化确是中原文化中的一支亮丽奇葩,是推动河南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一支宝贵力量。


东大寺社区是回族文化荟萃之地

开封东大寺社区位于开封市老城中东部,是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的核心,也是回族最为集中、回族文化氛围最为浓厚的一个社区。这里有东大寺、东大寺女学、王家胡同清真寺和王家胡同清真女学4坊清真寺,生活着2000余户7000余名回族居民,这里还有河南省首个回族中学、首个回族小学和首个回族幼儿园。

开封东大寺被誉为“河南首坊”,该寺建筑古朴典雅,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结合之典范,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光辉的历史也令人赞叹。据载,清道光年间,开封遭遇水患,坊上回民不惜拆掉房屋及清真寺来堵住城墙的决口,19位回族青年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河南巡抚牛鉴为此上奏朝廷重修东大清真寺,今日大门上方的“护国清真”匾额即为当时皇帝所赐。此后,牛鉴又亲书“护国佑民”四字,并特制“无论官民人等,到此下轿下马”木牌一块,立于东大清真寺大门右侧。此外,河南省人民积极响应辛亥革命、组织武装起义及成立“中国回民促进会豫支部”等许多历史重大事件都与东大寺有密切关联。河南回族有尚武健身的传统,东大寺武学历史悠久,高手辈出,开封市回族传统体育表演团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王家胡同清真女学是我国现存清真女寺中历史最早者之一(创建于清朝嘉庆年间),是我国伊斯兰教史上的一个创举,是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的产物,具有多方面重要的价值。

东大寺社区的回族群众围寺而居,他们的日常生活如婚丧嫁娶、宰鸡宰羊和宗教活动等都与清真寺关系密切。正是这种特殊的居住榜局与生活方式,孕育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使民族社区成为一个民族文化博览馆,也使人们从一个城市回族社区即可观察到中原回族文化的全貌。


建设东大寺社区有利于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发展

因多种原因,开封东大寺社区至今还处在较为落后的状态。房屋破旧,道路狭窄,基础设施和卫生条件较差。许多深受大众欢迎的民族特色食品和民族用品商店一直受困于空间,简陋狭小。有的居民甚至只能在路边摆地摊,不仅对城市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也使少数民族经济难以大步发展。因此,改变落后状况、建设新的回族社区,和全市、全省人民一样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是社区居民长久以来的愿望。

东大寺社区既是开封市城区的一部分,又是著名的少数民族社区。因此,对其的建设工作既是城市建设工作的一部分,又是一项重要、特殊的民族工作。建设东大寺社区,不仅是一项关系到少数民族的民生工程和城市建设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新产业的开发工程。笔者认为,在建设新的回族社区过程中,不仅要增加少数民族群众的住房,还要努力多留商用房;在疏通道路、改善环境的同时,应使小区的民族特色进一步呈现;不仅要将已有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好,还要完善并增添一些新的文化设施,使之成为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旅游区和民族商品贸易区,是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与民族特需商品经营于一体的新景区。

笔者认为,将回民新区建设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区和民族商品贸易区,可为进一步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中华文化和中原文化是由56个民族文化组成的多元文化,只有各族人民共同参与、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展现出其固有的丰富内涵和绚丽光彩。在已经如火如荼进行的文化产业大发展中,增添这样一个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区,必将为河南省的文化旅游业增添一个新的品牌,使中原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更加具有活力。作为我国中原城市群中的一个少数民族社区,新的回族社区也将为少数民族特别是回族树立起一个样板。

将回民新区建设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区和民族商品贸易区,也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推动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体现了党的民族平等思想。使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更好更快发展,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工作主题思想的生动体现,可为社会各界观察、了解、认识党的民族政策提供一个窗口,也是对社会各界进行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宣传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不仅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学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增进民族友谊和团结,而且对国际友人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政策、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将回民新区建设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区和民族商品贸易区,有助于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和促进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人们在轻松、有趣的游览交往中增进了解、消除隔阂、加强团结,不失为一个新的尝试和创造,更可能成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精彩一笔。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8 11:11, Processed in 0.0780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