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藏族传统美术以其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风采、深邃的宗教文化内涵、鲜明的地域风格特色、多元文化精华凝铸的优势,伴随着藏族传统文化、藏传佛教文化的兴旺发展以及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与普及推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文章就藏族传统美术在当代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环境条件、创新活动事迹、创新的追求趋向、创新的实践探索、创新的总结思考等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综观藏族传统美术从产生经成长到成熟的整个历程,是一个完整的无间断的发展创新的历史,每个发展阶段,又都呈现出创新的面貌,收获着创新的成果。从原始时代的美术到吐蕃时期的美术,是藏族美术由萌芽到成形的发展期。从藏传佛教“前宏期”接受外来美术形式内容到“后宏期”主动吸收外来美术营养,形成藏族美术优势,是一次整体的全面的发展;从“勉唐”画派鼻祖勉拉顿珠美术古典情调寄托自性中的宗教感情到丹增若布玛倡导并实践写实的现实主义精神,更是藏族美术拥有意义的一次进步。“噶玛嘎孜”画派和“热贡”民间美术结合拉萨美术绘制基调,使藏传美术发展到成熟阶段,奠定了中华民族美术典范和藏族美术的体系风采。其间创新一直伴随着藏族传统美术漫长的历史发展步伐,发展中始终蕴含着创新的因素,创新又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基本动力,呈现着每一时期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来神风貌。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现代藏族美术活动形成了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创新趋势。这种以创新作为发展主要动力的积极追求,是在藏族美术特有的大时代背景和大美术环境中发展的一种客观必然。在这种时代和文化的外部条件中,蕴含着许多新因素,使得藏族美术采取了创新的姿态,并获得了创新的成果。 1、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在同一个时间上的综合展现。20世纪50年代的民主改革使藏区和藏族人民产生了划时代的社会进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思想、宗教顺应社会的新态度及生活生产中的新风尚,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藏族美术的发展。美术也随之带上了这种时代特有的气息,以至主动地在题材内容、形式技法、审美趣味上配合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时代的产物。 处身于当今信息时代的藏族美术,强有力地受到国际国内各文化领域新动向的冲击。各种新思潮被客观介绍,各种新科技成果被广泛引进,使藏族美术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趋向更实际、更开放。藏族美术也必然以创新变革的姿态关注和参与外部世界的进步,从而强化了藏族美术的信息作用、商业价值、社会效果、文化意义、实用功能等。同样原因,也使准艺术变得通俗化,泛艺术显示经典化,藏族美术也是一方面走向适应大众要求,一方面走向提高文化品位,并努力在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和有机的结合,这也就促成了藏族美术在创新上求发展的必然性。 2、美术环境 现代藏族美术以创新促发展,更有美术环境因素的影响。近百年来,以西方美术为模式的国际美术环境,先是前卫的美术不再显得那么激进,现代派的美术也步入后现代,最年轻的“新生代”美术也日渐衰老。连国内美术界也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10余年间,把西方和世界美术史的历程作了一次大体系统的快放式演习,这无疑使现代藏族美术在参考国际美术走向时,产生至少是间接的影响。国内美术界对藏族美术也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近年国内所有美术作品中约有20%的题材直接反映藏区风光、民俗风情。不少非藏族作者的油画、版画、工笔画流露出深沉的藏族美术审美因素和特质,使藏族美术获得了某种局部的天时地利,在创新发展选择上也就处于一种人和的优势。另外,国内美术界关于国画现代化、油画民族化、版画多元化的思考,给了现代藏族美术以提醒,藏族美术同样面临着现代化和民族化的问题,且显得更加突出。同时,现代藏族美术具有的世界性意义,要求它在创新发展中,去重新明确自身在人类美术史、国际美术大格局中的定位,以利于藏族美术主动地走向世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世界的欢迎。而处身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美术大潮中进行创新的机遇,要求藏族美术在现有基础上推陈出新,在形式和内容上、从民族风格和现代感上全面出新。 3、现实条件 藏族美术还有许多现实条件使其能在发展中得以创新。作为一个处于内陆性地理形势的地域美术,一个有深厚根基和悠久历史的民族美术,藏族美术一直让藏族人民倦恋、热爱、珍视。藏族社会备阶层把自己的传统习惯和民族心理,部分寄托于藏族美术,因此现代藏族美术也就理应有历史的、社会的、民族的责任心,以现代的、进步的美学思想,科学的、高超的美术专业技能,求真、求善、求美的审美创美心态,去满足人民的需求。藏族美术只有从生活体验、艺术修养上努力创新,才能实现“二为”、“双百”文艺方针的使命。藏族美术内在与外在的创新因子在和周边美术的交流与碰撞中,得到提炼和升华,接受着其他美术的影响。同时,藏族美术也要使自己的影响在其他美术中得到扩大,使自己以创新的姿态和新的成果完成自身向民族性、时代性、世界性全面发展的历史使命。由此可见,正因为有了以上诸多现实条件,才使藏族美术在特有的时代文化背景和宏观美术环境中的创新成为可能。藏族美术选择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带动创新的主动姿态,其实也是一种客观的必然趋势。
20世纪以来,藏族美术发展到了美术史的现代时期,随着时代的进步,作为创新意义的美术活动和美术事迹层出不穷,呈现出一派生机。 1、创作活动事迹 现代藏族美术的发展体现在创作的兴旺上。近百年来,藏族美术经历了一连串较为重大的创作活动。在布达拉宫维修中,对壁画的保护性修复工艺已呈现鲜明的创新意识,打破了历史上多以固有画面翻新的沉闷局面。罗布林卡的新作壁画《藏族政教源流》大体上已不再是制作而是创作了,新画意、新画题、新画技使这一优秀壁画成了藏族现代美术和传统美术分水岭式的作品,艺术水平也达到了自古以来的高峰。后来创作的“农奴愤”大型组雕是藏区首批现代雕塑,使佛造像一统雕塑天下的局面为之一新。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壁画,是以现代审美观和写实手法为基调,却又不失民族美术风格的创新之作。四川甘孜新藏画成批的创新作品也是以新、老民间美术画师和专业美术工作者相互结合、各自发挥特长集体创作的典范。热贡所绘创纪录的长卷唐卡巨作《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云南《香格里拉全景图》百米巨幅绣唐、四川甘孜千幅《格萨尔唐卡》的恢宏成果呈现出近作与遗迹的许多不同。以上这些创作活动事迹形成了藏族美术创新发展的大体面貌。 个人创作事迹也是现代藏族美术的一个重点。更敦群培的美术活动,有开启传统美术创新之先河的意义,而安多强巴取西画之法用于藏族美术完成了重要的创新。另外,西藏有丹巴饶旦、罗松西饶、益西喜饶等一批作者活动在藏族美术创新的尝试中,四川的通拉泽翁,青海的夏吾才让也都是现代藏族美术创作的著名画师。其后的一批个人创作事迹,以西藏拉萨韩书力、计美赤烈、巴玛扎西及四川格桑益西、其加达瓦较为突出,青海湟中一批农民画作品也属于藏族风格的创新探索。 2、现代美术机构建设 在现代藏族美术事业中,美术机构的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上世纪20年代寺院设立画楼、画室,是专业性质的绘画机构。50年代,拉萨大多数著名美术大师也由政府组织在一起,从事系统的创作。另外,各地先后成立的机构如“青海热贡艺术研究所”、“西藏美术家协会”、“拉萨群众艺术馆美术组”、“四川甘孜州藏画院”、以画师命名的“格桑益西藏传绘画工作室”等,是重要的现代藏族美术工作机构。这些美术工作机构在研究、创作、组织活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备机构以自身优势,发扬特长,集中创作力量,明确创新目标,展现创新成绩,并呈相互参照,相互促进局势,在宏观上形成一个整齐的统一体,在微观上独立成若干以个性特征为原质的单元,是现代藏族美术事业得以发展的主动力。 3、理论与学术工作 理论与学术工作,在藏族美术中是新生事物,也是现代藏族美术的特色。先后开展的一系列对藏族美术遗迹的考查工作,是现代藏族美术活动的重要内容,取得的许多实际成果,直接有益于藏族美术的发展。尤其在正确认识藏族美术的文化艺术特质,深刻地理解藏族的审美观和创美心,弄清藏族美术史中的难点、疑点,清理藏族美术遗产陈迹等现代藏族美术发展的基础建设上,这些考查工作的作用不可估量。通过这一基础建设,使藏族美术事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具有国际意义。同时,对藏族美术历来遗存的史料,包括对作品和典籍著述进行收集、整理、研究的工作也全面系统的展开,并结合创作实践,使许多学术成果得以及时转化成创新的动力。尤其是对“日土”崖画、“查拉鲁普”石窟、敦煌藏密壁画、古格遗址重点项目的研究,分别突破,全面推进,形成了一个个不小的热潮。新时期以来一系列有关藏族美术的学术专著、美学论文、美术史论、美术作品欣赏、美术评论等方面的著作,传统美术资料图片,创新美术作品画册陆续问世,并以其观点新、水准高、科学性强、实用性大、审美性强的优点,使藏族美术的学术工作有了零的突破,对作品的创作出新也起到了积极有益的实效作用。康·格桑益希的《藏族美术史》、丹巴饶旦和阿旺晋美的《西藏美术史略》、张亚莎的《西藏美术史》、于小冬的《藏传佛教绘画史》、根秋登子的《藏族传统美术概论》、宗哲拉杰和多吉仁青的《藏画艺术概论》等可以说是填补了藏学研究的空白。西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开设了“藏汉美术研究”、“藏族美术史研究”、“西南地区民族民间美术研究”等专业方向硕士点,为培养高层次研究人才搭建了新的平台。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各地有关藏族美术发展创新的各种学术研讨活动以不同层次,不同规模广泛开展,进一步推动了现代藏族美术的发展。 4、人才培养 现代藏族美术事业对人才培养很重视,出人才不只是创作实践的指导性口号,也是专业教育的根本宗旨。目前,以传统授徒方式和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科学的藏族美术人才培养体系,保证了人才的培养。20世纪上叶,拉萨档案馆所办“美术学小。”有40余名学员,由著名大师执教,从实际操作入手,他们中的佼佼者,都成了当今成就卓著的大师。这种行之有效的特有教学形式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仍被采纳,四川省藏文学校“美术班”就是由当地噶玛嘎孜画派大师通拉泽翁集中授徒,解决了藏族美术人才一度青黄不接的问题。至今,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西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省职业艺术学院、昌都丁青县中学职业唐卡班都办有这样的民族美术班。培养的人才从本质上掌握了民族美术的特有风格,出落成民族特色型美术人才。以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为主的藏族学员学成后回归乡土,他们是具有系统美术专业知识的现代人才,从高水准上保证了藏族美术的阵容,充实了当地的美术创作力量。四川美术学院上世纪50年代中期办有五期民族班,选录藏族少年入学,经系统的学院式教育,接受现代美术知识技能后,又返回藏区美术创作实践中去,形成一支鲜活的创新力量,其中的许多人成长为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有益于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对藏族美术的发展创新起到了切实有效的作用。近年,西藏大学艺术学院、西北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还尝试开展藏族美术本科生、研究生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同时,藏区民间那些自学自悟的美术人才,在适当的时机投入美术创作实践,展现了鲜明的个性风采,成为现代藏族美术创新探索的重要力量。 5、其他 为配合现代藏族美术的创新发展,充分肯定各阶段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现代藏族美术创新作品积极参加全国各地、各种层次、各种主题的美展,并结合展出突击创作,如“全国美展”、“少数民族艺术节美展”、“少数民族作品展”等。藏族美术新作的专题展览,在国内外频繁举办,反响热烈。一大批个人作品展推向国际环境,极大地鼓舞了藏族美术的创新实践,并使现代藏族美术在中东细密画、日本现代浮世绘的比较中,清醒创新认识,明确发展方向。创新作品的出版发行,一度在藏区掀起过不小的热潮,使创新成果面向人民群众,不但能让藏族人民更加珍视自己民族的美术,加固藏族美术的社会基础,同时又能从人民中间得到对创新的鉴定评价,从中总结得失,以利今后的创作。现代藏族美术创新作品被《民族画报》《西藏日报》《雪域文化》《中国西藏》《美术》等媒体刊载,被国内外新闻界、美术界介绍,在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宣传了藏族美术的成绩。中国美术馆、民族文化宫、援藏基金会等对创新作品的收藏,从更高的层次肯定了现代藏族美术的学术成果和艺术价值,使创新之举得到高起点的关照,许多创新作品每每得到各种级别的奖项。
在藏族美术漫长的历史中,发展的速度虽然缓慢,创新面貌虽然含蓄,但发展的线索是清晰的,脉络是不断的,创新面貌也总是和固有的、内在的那种藏族特有的审美意义相吻合,创新的追求和发展的趋势总是潜藏在深厚的民族性格中,融合于渊博的民族文化中。 1、发展创新的历程 进入当代以来,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藏族美术的发展也有了一个较快的进程,本土原始美术由萌生经成长到成熟的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奠定了藏族美术这一体系。成熟后的藏族美术在近代美术史中,似乎没有像许多其他艺术一样因成熟而形成停滞和衰退,反倒广采博娶兼收并蓄。现代人文思想、科学思想、进步思想使20世纪的藏族美术在美术史中划到了现代的格局,有一种向更高层次升华的大发展。创新也随之而活跃,且成绩卓著。藏族美术在政治、经济、宗教、民俗等外力推动下的“他律”发展中,产生了由美术自身的艺术特质决定的“自律”性发展,进而又有了由客观的自然发展中觉醒的美术立体。 综观藏族美术的发展轨迹,既有与世界其他美术共同的特点,也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有从实现人性到实现神性,再到实现人性的发展过程;也有从审美到实用,又到审美的发展过程;更有从现实生活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再到社会现实实际的发展过程。每个发展过程的前一步雏形成了藏族美术的历史和传统,后一步雏形成了它的现状,尤其是近现代美术的现状。 无论前弘期还是后弘期,藏族美术都基本处在从属于宗教的状态中,以佛造像为主体的人物绘画、雕塑作品,更多的偏重于对高僧大德、王臣、英雄等现实人物的描写,且很具有歌颂性。到20世纪后期,藏族美术回归现实生活,回归人本精神的发展趋向使她获得了藏族现代美术的格局,获得了现实主义的风格,获得了创新的生机和面貌。 2、发展创新的文化选择 20世纪初期,藏族美术已不再被寺院所专有,而是在民间工艺、书籍装症插图、实用挂图、示图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唐卡流向民间,并在宗教信物的意义之外,强调着审美的意义。更敦群培等人的美术活动,让美术更多的带有了文化性功能。20世纪中期藏族美术开始了与世界美术平行对照的局面,传统藏族美术被世界美术重视,并在安多强巴等大师的努力下开始出现了新的面貌和新的内涵。20世纪末藏族美术更是以崭新的面貌、强劲的势头和可喜的成绩实现着自觉的发展和有益的创新。新的一代美术人才迅速成长,他们或以坚实的现代美术功底和现实生活热情,着意于发扬藏族美术的审美观念和创美意志;或以藏族美术传统经验原则结合新美术的特长,来表现藏族人民的新生活、藏区的新面貌,探索着藏族美术新的内容实质和形式样貌;还有的以传统遗存作品的经典为标准,精益求精,追求藏族美术固有巧功夫和既定风格模式的完美。总的发展是以东方文化观、中华民族精神、藏族美术传统为根基,从社会生活、艺术规律、学术思考、创作实践出发,以世界性、现代性、地域性、民族性为选择,追求藏族美术与世界美术接轨和共鸣,并确定藏族美术在世界美术大体系中的坐标点。创新也成了藏族美术自觉追求的目标,自觉地在实践中总结理论,又由理论来指导实践,是现代藏族美术相比传统藏族美术的一大发展。着意求新而不一味为新而新,是藏族美术创新的要领。在不长的20余年间,创新从一种抽象概念到一种理想化企望,再进入到现实的创作实践。以创新推动发展,是上世纪50年代到上世纪末藏族现代美术的主流。 3、发展创新的艺术取向和审美追求 现代藏族美术创新发展的艺术取向和审美追求,首先是以传统为根基,在传统的脉络上发展,由传统演进,从而派生新意和新貌为一路;另一路是在现代美术的背景下发展,以现代思想和审美观来催化促进传统审美的再生,引入先进科学和技法手段于传统技法中,不背离传统而又不拘泥于传统,使传统观念技法产生长足的发展和崭新的创造;而更主要的一路是从新的角度对传统审美观念作深入的反省和回顾,从新的要求对传统技法作再认识,在风格样式、精神内涵上重新构筑传统,全面系统、深刻广泛地以创新推进藏族美术汇入现代美术的大潮。在许多情况下,又将上述三种路数相互结合,以一种优势强化另一种优势,以某些长处克服某一种短处,构成了藏族美术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民族风格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拓宽了发展创新的路子。藏族美术的创新发展没有在传统和现代二者之间划鸿沟,而是在努力为成熟后的那种定形、封闭、僵固寻找裂变和革新,不单是一种主观激情,更多的是一种客观规律。从开拓题材内容和更新技法手段的外层次转移,深入到对美学思想、审美意志实现的内层次探索,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和谐,达到美的境界开拓。从操弄技巧,再现物象,到述说心灵,寄托思想,把藏族美术从一种艺术形式的建树,引入到一种艺术本质的完善,在不脱离传统的前提下积极地走向现代。
藏族美术在发展中求创新,以创新促发展的创作实践,在20世纪80年代有了较为明确的思路和较为系统的实践目标:提高创新作品的艺术水准,强调新作品的审美感染力,构建新创作品的现代化风格。这种创新实践,主要是从技法手段、物具材料、题材内容、体式样份、风格个性等几个方面着手和展开的。 1、技法手段的创新实践 创新实践中新技法的使用并不是和固有的技法简单地拼凑在一起,而是在保证藏族美术原有特质的基础上,加强体现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技法手段的创新,首先是系统地接受了现代科学观念指导下的焦点透视、解剖、比例学等,这种宏观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对藏族美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塑造生活中的人物,表现真实场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另外,接受现代造型和构成观念,使变形简化、平面构成和传统的三道弯形制、二维平面经营取得巧妙的和谐。吸收体积感、质地感的表现手法来充实以线造型的固有手法。对现代色彩学、光学原理的领会,使传统色彩更加丰富,感情色彩结合色调、明暗处理,更强化了藏族美术在色彩运用上的优势。写实手法使夸张性、象征性、装饰性更为合理有效。大量实用性技术手段的采用,对发扬描线布线、色相对比等藏画的强项,更起着绿叶衬红花的作用,新旧技法通过充分的融和,转化为藏族美术自己的特色型技法。 2、工具材料的创新实践 藏族美术作品物表上的特征,大体依赖于自身特有的那套工具材料。在充分体现固有物材性质和工具性能的前提下,藏族现代美术主动地、有选择地开拓使用新型建筑材料、雕塑材料、绘画颜料、绘画基底材料、各种工艺美术原材料及现代制作工具,比如以水泥钢筋取代寺院殿堂塔院建筑的木柱、横梁、墙裙,用机制陶、石地砖取代原生石板,使传统建筑样式在浓烈的民族特色中展露出一种新颖的现代材质之美。又如以新型合金代替各色响铜,使因原料不足而式微的“利玛”铸铜雕塑得以复兴;用石膏、塑料作模具和粗料,使藏族工艺美术的普及得以实现;以帆布取代部分壁画基底,加强壁画的制作和保护等。材料的更新,使藏族美术有了一种由物性带来的艺风。炳息水粉等颜料不单是对日益难得之纯矿质颜料的物质补充,更是对藏族绘画色彩感的丰富和强化。平头笔、平刷、喷管等工具,相对地更新了传统藏画固有的操作程序。因媒体而产生语体的更新,从而获得了审美效果上的新意。现代藏族美术在材料工具上的更新,不但其原本审美风格未被削弱,固有艺术属性不致破坏,而且在发扬民族风格,实现现代风格两方面起到了协调、综合的作用。 3、题材内容的创新实践 以往藏族美术重要的审美目标,就是对题材内容直接进行审美,不太对技巧、境界方面过多关注,故题材上出新,也就成了藏族现代美术的重点。题材内容的创新,一方面以现代的眼光和意志重新回顾老题材,如《绿度母》《伎乐天》《合瑞图》等题材有常画常新的不衰生命力,在现代美术作品中已经少了些许宗教味道,多了若干生活气息;《雪域长青图》《辩经图》《唐蕃会盟图》等也以其形象生动,内容精彩而成为保留题材。另一方面以现实题材为主流,为创新铺开了广阔的道路。重大历史题材如《翻身农奴庆解放》《川青公路通拉萨》《金珠玛米好》反复被表现。普通的生活题材《放牛》《秋收》《赶集》等涉及到现实生活的每一个细小事物。同时,风光名胜、风俗人情、风物珍稀也是很引人入胜的题材。题材本是传统藏族美术显得狭窄的方面,而在创新实践中却成了最为丰富精彩的方面。在题材上反映政治思想,体现社会利益,寄托人生理想,倾述人民心声,体现时代精神,由题材的开拓获得的藏族现代美术新局面,无疑是其发展创新最得意的一笔。 4、体裁式样的创新实践 在创新实践中,藏族现代美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产生了体裁、样式、类型、品种上的新局面,绘画在固有的唐卡、壁画两大类型上出现了“藏派丹青”、“藏式布画”、“新藏画”等样式。唐卡体的电影广告画、商业招贴画、政治宣传画及各式藏族风俗画、风景画、肖像画、实用挂图、书刊装帧等,也如雨后春笋丰富着现代藏族美术的品种。藏族审美风味浓厚的油画、水粉画,藏区民间美术情调十足的版画以及一度兴起的湟中农民画,也都在广意、泛意的藏族美术阵容中各领风骚。称著“热贡艺术”的特色绘画更是成了一大热门。雕塑也不只是原野古迹和寺院专利,城市雕塑、展厅雕塑、架上雕塑已经是较普及的美术品种,且这些作品一经出自藏族作者之手,就会自然而然的带上藏族的审美本能特征。连有藏族审美修养的摄影作者的摄影作品,也几乎是天遂人愿,形式内容都一派地道的藏风藏味。仿藏式新建筑,拟藏味装潢设计以及油画客串唐卡的作品,虽在形式上具有边缘性和综合性,却使藏族现代美术的体裁式样、类型品种等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局面,让人从心底里感到藏族美术根基的雄厚深沉和博大恢宏,是现代藏族美术发展创新实践中的一道风景线。 5、风格个性的创新实践 现代藏族美术的创新始终立足于民族风格这一基点上,并不是游离于时代社会,脱离世界美术运行规律的孤岛,也不是缺少主心骨和本性的派生物。现代藏族美术在发展创新中始终保持着东方美术、中华民族美术和藏族美术的基本风范。另外在藏族美术这一基本体式上,新生着不同地域性质的个别风貌风采和不同单体的个性特征。风格的共性有单调狭隘的保守性,个性也没有数典忘祖的游移性,风格上的创新总是呈现着新鲜活泼而又有根有基的势态。西藏作者的创新多体现着早期吐蕃美术的精神气质;康区作者的创新包含着噶玛嘎孜画风的典范格调;青海作者的创新依于热贡艺术的强烈视感和精湛技法。安多强巴追求西画形式中的藏画风骨;丹巴饶旦作品保留着足够的寺院美术之严谨;人民大会堂西藏厅壁画《扎西德勒》充盈着现实主义的风采;韩书力的拉萨机场壁画《少女与水》洋溢着古格壁画古朴绢丽的神韵;巴玛扎西作品回顾着民间美术的生动活脱;格桑益西在理论研究和实践领域双管齐下探索着藏族美术在传统基调上的发展创新。 在创新实践中,个性风格总是呼应着民族共性风格,而民族共性风格中又激发出不同的鲜明个性。在民族共性的基因中提炼出适于现实精神和个性特点的元素,个人的创作风格能潜移默化地实现民族的审美风格,把整个民族共有的精神气质溶入个人的血脉中。另外,在自由发挥个性特点的同时,让民族风格自然地显露出来,同时对国画、油画、版画等新兴美术的藏族风格化,藏族固有美术品种的现代化风格之探索,也是藏族美术创新实践所极力关心的重点课题。
综观现代藏族美术,创新发展的道路是正确的,成果也是喜人的,大量的美术创作活动和作品,作为探索性努力和尝试性结果,从中能总结出许多可资参考借鉴的经验,更有一些让人自省和反思的地方。 1、藏族传统美术理论经验的发掘与总结 深入学习藏族文化,包括对藏传佛学中有关哲学思想的客观认识和正确理解。要熟悉藏族历史,尤其是融会在宗教史中的美术史,深探藏族美术的奥秘,发现和认识文字典籍之外的藏族美术理论知识。藏族美术理论在文字典籍中涉及不多,丰富深刻的美术理论通常保留在各地匠师的实践经验中。同样,潜藏在历代遗存作品中的许多不以文字论述的美学、美术道理,那些非文字著作的美术理论,只有具备极大的诚心和专业知识才能从作品中读解出来。同时,新的美学理论,现代的审美原则,也还须在社会实践中总结。传统理论的不尽完善,相对的给现代藏族美术新理论的建设留下了余地,使现代理论具有了在更大空间的定性和定向。不能认为理论建设是务虚,这也要求现代藏族美术工作者们应是学者型人才,至少要这样来要求自己,才能真正在创新中做出实际成绩。 2、藏族当代美术发展创新的民族审美特质 在创新发展中不失藏族特质的问题,是现代藏族美术面对的最重要、最困难的课题。创新应有原创性,应在藏族美术自身的客观规律中求新,这就要求对藏族美术,乃至藏族文化的本质意义和核心特征有深刻的认识。事实上,现代藏族美术作为一个自成的体系,应该确定其现代性、民族性以及世界性的高层次文化观和艺术精神。目前,现代藏族美术的攻坚点有三路,其中相对遵从传统的一路有守旧、古板之感;较多创新追求的一路,失去了藏族风格的根性;中间的一路更是只作平庸的操弄,既无创新的生气,也无传统的元气。一种更普遍的现象是怕脱离时代、脱离生活,反倒拘谨有余而创意不足。只有努力地去建树一种完善、系统、自立的样式格调,既不是老模样,也不是别人的模样,才能算是有了现代藏族美术自己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发扬优势,精益求精,推出自己的经典性作品。有了现代藏族美术自己的风格范式,又有了现代藏族美术自己的代表之作,现代藏族美术才能真正在美术界和美术史上立住脚。 3、藏族当代美术发展创新的主体与实践活动 藏族传统美术之所以显得成熟,在于她有一个宏观整体面貌的同时,具有一个完美的主体,即建筑、雕塑、壁画、工艺美术等都建立起了相当的高度之后,才推出了唐卡、“利玛”这样的尖端美术。若没有藏族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的现代化,也难有藏族绘画的现代化,藏族美术整体的现代化就更难以实现。同样作为美术的诸多媒体,现代雕塑、现代油画、新兴版画、新水墨画等,若总是游离于唐卡为中心的美术整体之外,唐卡将失去她的许多姊妹,现代藏族美术也将是不完整的。事实上,在油画,版画、水墨画及雕塑、建筑等身上,一样能表现出,甚至更加能表现出藏族美术的风格特色和美学特质。 创新发展的实践,最重要的因素无疑是人,只有在人才出新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作品的出新,这又主要表现在美术阵容建设和美术人员素质的提高上。新生力量的涌现少不了老一辈的提携,而老一辈的观念更新又少不了新一代的催化。一般而言,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总是在新型人才身上更具优势,故创新阵容中,新生力量比功德圆满的元老型人才担负更多历史的责任。同时,人才个体素质的提高,就更成了基础的基础。藏族美术的创新实践活动,应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创新发展的追求更应有久远的目标。而创新作品当然也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并要经得起历史的淘汰。她需要若干代人的持续努力,何况艺术的追求,人类文明的进步,本身就是无止境的。 当代时期藏族传统美术中的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篆刻、工艺美术等都获得了藏族特质的本体,都发展到一个崭新的历史水准,在中华民族美术和世界美术的圣殿中奕奕生辉,从中也折射出了藏族多姿多彩、自成体系的传统文化魅力和与时俱进、光照千秋的历史文明风采。 ⊙ 作者简介 格桑益西,藏族,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