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学术文献民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11-27 03:14|查看: 55|评论: 0|原作者: 黄柏权、向道远、孔刚|来自: 中国民族报

科学规划才能引领保护与发展

2009年9月8日,国家民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起,在全国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随着试点工作的逐步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越来越需要对以往的实践进行总结和理论提升。本文就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中的规划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引起社会的关注。


规划的定位问题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一项具有创新性、挑战性、极富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工作。规划既是统领试点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试点工作成功的前提条件。因此,规划设计的定位至关重要。要使规划定位准确,思考到位,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第一,定位必须围绕主题进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核心任务是“保护”、“发展”。“保护”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聚落、建筑及其负载的文化,以及良好的自然环境和风貌;“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所具有的人文、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发展主导产业,促进当地生产发展,提高经济收入,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走上富裕的道路。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反过来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在项目规划设计中,既要吸收以往民俗村、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保护民族文化的成功经验,又必须有所超越,要把“保护”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保护与发展”同时并举,使“保护与发展”共赢,二者相得益彰。

第二,定位必须与当地资源禀赋相结合。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各个少数民族村寨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资源禀赋完全不一样。在规划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对所规划的村落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村落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传统、交通区位、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资源优势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确立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从保护方面看:有的村落保护的主要任务是传统聚落及其建筑样式,有的村落则是民居的改造或修复,有的则是保护某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遗产;从发展方面看:有的村寨适合发展旅游业,有的村寨适合发展民族手工艺品加工。因此,在规划时,必须与当地的资源禀赋结合,找到最适合当地保护与发展的路径,以达到全面协调发展的目的。

第三,定位必须突出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尽管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多有相同或相近的资源,但在保护和利用资源时“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充分考虑差异性保护与发展。如重庆市在进行试点工作中就十分注意各个村寨主题定位的差异性。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罗家坨的主题定位是:深山苗寨,桃源农耕;彭家湾的主题定位则是:幽静山水,美食人家。尽管都是通过保护和展示古老的村落及其负载的传统文化、自然山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发展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地方经济,促进民族村寨全面协调发展。但每个村寨切入点和主题是不相同的。由于规划时注意了各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特色和优势,避免了村寨保护与发展的雷同和千篇一律,既达到了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目的,也体现了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的多样化路径。


规划的原则问题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乡村旅游规划、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是有较大区别的。在制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产业主导,协调发展的原则。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多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传统农耕经济长期延续,经济发展滞后。但这些村寨大多村落建筑及其民族文化保存完好,生态环境优美,有的地方土地面积广大。因此,各地在规划和建设中要根据其资源禀赋、地理位置、交通、人力资源条件选择主导产业。有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可能是以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有的可能是以传统手工业,有的可能是以种植业或养殖业,有的可能是绿色食品加工业。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村寨,都只能选择1至2种主导产业,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村寨的全面协调发展。

第二,保护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保护民族文化不是让其一成不变,如果只是刻板地保护,没有传承和创新就不可能保持民族文化的活力,也就达不到保护的目的。因此,在规划时要特别重视传承和创新,要通过家庭、社区、学校等载体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可以通过创作文学、电视、电影、歌舞等艺术形式开展文体活动,开发民族特色饮食、民族工艺品等形式提升民族文化,传播民族文化。

第三,保护与移植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受主流文化的冲击,许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文化记忆大多丢失,在规划时,要把学习和移植本民族的文化作为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恢复民族文化的记忆。

第四,活态保护与静态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都是独立的文化空间,有聚落、建筑、自然等物质存在,也有语言、歌舞、戏剧、礼俗、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在规划时,既要注重保护村落民众日常生活中存留的语言、歌舞、民间故事、工艺、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等活态文化,并通过保护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使传统活态文化融入当地民众的生活中;也要保护传统的聚落、建筑以及传统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服饰等。还可以把民间工艺品、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收集起来,集中展示在民族文化活动中心,使之保存下来。既使民族记忆得到保留和传承,也使其成为游客了解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

第五,政府引导,村民主导,学者参与的原则。作为政府来说,必须要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工作加强引导。比如,把这项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归口到相关部门直接管理,帮助村民进行保护和发展规划的拟定和实施,指导并帮助村民进行管理,帮助解决规划和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给予经费上的支持等。对村民来说,他们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主体,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既是他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关系到他们及子孙后代的利益问题,保护和发展需要他们付出,成果也是他们享受。作为行政部门和学者也要充分尊重村民的权利,听取他们的意见,村民的参与度和热情是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能否成功的关键。对于学者来说,要积极对这项工作进行研究和指导。因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还是试点,是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学者要充分利用其专业知识、学术视野和超脱的身份,积极参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项目的规划、设计、运用、推广和传播,并总结经验教训,作为指导我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的理论支撑。

第六,准确定位,规划先行的原则。各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确定自身保护的对象、发展的主导产业的时候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和思考,要因地制宜,定位必须准确,要对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村落建筑和文化进行重点保护,要选择最具潜力的产业进行打造。同时,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科学制定村寨的保护与发展规划,避免长官意志和随心所欲,规划一旦制定,就要严格按规划进行保护和建设。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千秋伟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需要探讨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很多。规划工作只是其中之一,希望全社会都关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使其能够顺利实施。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4 09:22,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