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学术文献民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11-27 03:14|查看: 46|评论: 0|原作者: 斯钦高娃|来自: 巴林右旗新闻网

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与蒙古民族发展历程浅析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历来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发展更是备受关注。正是由于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及地区的积极努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绩,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我区实现生产总值11655亿元,首次超过万亿元。全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530元,比建国初期人均纯收入的60倍还多。这光辉的实践是离不开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是党和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依据,是维护民族团结的生命线。建党90周年之际认真回顾总结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形成发展和完善创新,讲述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对蒙古族人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实践来证明民族理论政策正确和伟大,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解决民族问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为核心的民族理论政策基本框架。

50年代初期,中央特别注意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特点。在土地改革中,刘少奇指出:“我们应该给予各少数民族以更多的时间去考虑和准备他们内部的改革问题,而绝不可急性。我们提出的土地改革法草案亦规定不适用于少数民族。”周恩来也指出:“对于各民族内部的社会改革工作,却采取完全依靠各民族自觉自愿的原则,反对

在这方面采取强迫命令手段。”乌兰夫在内蒙古自治区,既遵循中央的统一政令,又从内蒙古的民族特点、地区特点出发,稳妥而成功地解决了许多特殊问题。如以“承认历史,照顾现实,解决问题,达到团结”的原则,解决民族关系上的许多复杂问题乃至民族纠纷与矛盾;牧区民主改革采取“三不两利”政策,实行和平改革;蒙古族农民划分阶级成分,分配土地与生产资料也与汉族不同;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稳、宽、长”原则,抵制了合作化运动中的冒进风潮;农业合作化中对蒙古族社员的特殊规定,调整了民族差异;牧区实行“人畜两旺”的方针,有力地促进了蒙古族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蒙古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实行扶持优惠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强力推行“禁止开荒,保护牧场”方针,既保证了畜牧业的发展,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这是50年代治理内蒙古的经典之作,有些还在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推广应用。内蒙古自治区曾被誉为民族区域自治的榜样。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申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地位和党的民族政策,实现了民族工作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进一步丰富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1979年4月,中央召开全国边防工作会议,全面重申党的民族政策。在民族工作任务方面,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不断巩固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在民族区域自治方面,强调要使各民族实行“真正的民族区域自治”,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在各民族繁荣发展方面,明确提出不把经济搞上去,民族区域自治就是空的;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方能不能发展起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举行至新世纪的开始,内蒙古国民生产总值从51.65亿元增长到1400.81亿元,增长26.12倍;牧业产值从7.8000亿元增长到205.4581亿元增长25.34倍;牲畜总头数从4428.6万头(只)增长到7300.5万头(只),增长64.84%。各级各类学校蒙古族在校学生从1978年的509455人增加到652.693人,增长28.11%。蒙古族人口从193.1万人增加到399.5349万人。这虽然不完全是蒙古族发展的数据,但足可见证蒙古族经济、文化的长足发展。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鲜明提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重要思想,科学阐明民族问题的内涵,并把发展作为现阶段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核心,推动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发展创新。党中央、国务院于1992年召开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民族问题既包括民族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等方面的关系。这个论断,第一次把发展引入民族问题的内涵,为民族工作的思想解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1999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经济,强调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国家先后实施的沿边开放战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

2005年为例: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822.77亿元,“十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6%,快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6.6个百分点。牧业年度全区牲畜存栏头数达10615.29万头(只)牲畜总增5169.16万头(只)。普通高校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在校学生6.29万人,在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5.23万人。少数民族在校研究生2366人,在少数民族在校学生中有蒙古族研究生2130人。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鲜明提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实现了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的与时俱进。2005年5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深刻阐述了“两个共同”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指出共同团结奋斗,就是要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只有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具有强大动力;只有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才能具有坚实基础。“两个共同”的主题,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基本经验的精辟总结,是对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任务的高度概括,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进一步为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此基础上,2008年9月,针对近年来我国民族团结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胡锦涛指出,强调民族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保证,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这一重要论述,与"两个共同"的主题既内在统一又相得益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对民族工作的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在民族工作实践和认识上的新突破,体现了各族人民和社会各方面对民族工作的新期待。

近年来,全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处于领先位置。生产总值增速连续7年居全国之首,经济总量居于五个自治区之首。2008年内蒙古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16位,在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居第1位,经济总量占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总量的37.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2个百分点,增速连续7年居全国首位。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各省区市中与湖北省并列第14位;增速居全国第3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总量和增速均居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第1位。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族教育全面发展。蒙文图书、期刊和报纸976种、47种和13种。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农村牧区人口1434.4万人,参合率达到94.69%。自治区的体育事业在普及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具有民族特点的项目逐步进入全国先进行列。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实现了自治区在奥运会历史上奖牌零的突破。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90年来,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口的增长来看194!》年的83.2万人至2!“!“!《年底,423.83万人。这一数字里可以看出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充分体现了利于蒙古民族发展壮大的历史规律,蒙古民族90年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正确的,伟大的。90年来蒙古族人民生活从半原始状态上发展成现代化的道路上飞速前进的民族。意识形态上从封建迷信转变崇仰科学,坚信科学发展观的民族。被自然灾害侵略,被疾病困扰已经成为历史,奥运会上获金牌的强壮体魄的民族。从文盲半文盲占绝对数的民族改变成全体民族受教育程度比汉族还高0.43的民族(1990年统计数字)。从没有自主权的傀儡政权动荡政权到今天发展成的有5万余名干部,全区党政机关总数的近32%的民族。地质力学家李四光、哲学家艾思奇、中国化学界泰斗杨石先、中国现代成形外科学的奠基人朱洪荫等蒙古族杰出人物在各自的领域奇峰崛起;而防火涂料专家乌可力、“世界试管山羊之父”旭日干、蒙古文软件先驱嘎日迪、运输机械专家梁宝忠等一批蒙古族精英则与新中国一起成长。2008年北京奥运电动公交车上动力锂离子二次电池研制和生产任务的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以下简称“盟固利”)总经理、国家“十一五”863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教授其鲁博士等众多民族精英们为在各行各业中为国家做贡献。蒙古民族的这90年的发展历程是世人共睹的。这都是共产党的90年来对少民族的关怀离不开的。

回顾过去,我们充满自豪;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坚信,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指导下,我们蒙古族人民的生活远将来建成一个繁荣、美好、更有活力!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23:35, Processed in 0.0624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