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学术文献民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11-27 03:14|查看: 44|评论: 0|来自: 中国土族文化信息网

土族聚居区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一 互助县教育现状的剖析
(一)近年来互助县的教育呈现相互良好的发展趋势

1.国家在农村地区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加快了该地区教育的发展

近几年来,政府将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全面免除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书本费,还在许多地方补贴寄宿学生的生活费,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中国农村教育,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教育的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老百姓高兴地说,“种田不纳税,上学不交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农村教育,特别是中西部农村教育的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重大举措。十七大报告着力强调促进教育公平。过去几年中,农村教育在政策的扶持下,加快了发展速度,因而,互助县,尤其是县城周边的农村地区的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适龄儿童入学率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教师的年轻化、知识化。

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给教育领域增添了新的活力。教师的学历层次逐年抬升,互助县中小学的新增教师中,具有大学本、专科学历的教师成为主体。鼓励大学生农村支教、代课教师的培训转化、中青年教师已日渐成为该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力。教师队伍总体上呈年轻化态势,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新事物的认识及更加便于师生间的交流,而且对于在该地区推广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使教育变得更加科学,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3.教学设备和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与过去相比,近年来互助县中小学的教学设备和办学条件也有所改善,就我所读过的互助县第一中学,高中已全部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学校的运动场也在前几年扩建,寄宿学生的公寓楼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建立了语音室、微机室、配备了电脑,教学设备相比从前有很大改善。我小学时就读过的“北庄小学”,曾经只有一排平方教室,一排平房教师宿舍,两间简陋的办公室,教室里是破旧的桌椅,依稀记得,冬天,刺骨的寒风从有缝的窗户里呼啸而入,黑板上破了一大块洞但我们依然用了三年。而现在,受慈善人士捐助,一栋漂亮的教学楼在学校建起,明亮的教室,干净整齐的桌椅,现代化的取暖设施,若非亲眼所见,我根本无法想象仅时隔四五年,我的小学竟也成为了我小时候只能在电视中看到的学校的景象。上述变化使孩子们更愿意上学,更向往上学,也使学生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从而提高了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学校的教育水平。


(二)互助县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设备落后

虽然该地区的办学条件与教学设备较之从前已有很大的改观,但总体来说依然存在很多严重的问题,尤其农村的办学条件与教育事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农村中小学在软硬件方面的条件极其欠缺,普及计算机教学的目标面临着很大的困难。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农村中小学的危房问题,据200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青海省农村初中和农村普通小学的危房率分别为8.38%和8.92%。该县的农村中小学校舍同样存在许多危房,据调查,仅D级危房在该县就达28738平方米。①这种情况令人担忧。危房问题不仅严重阻碍教育的发展,也对学生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2.许多学生家长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严重阻碍了该地区教育的发展

首先,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也较低,家庭对孩子的学前教育不够,儿童智力难以开发,再加上落后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也不利于教育的快速发展。举个简单的例子,互助县是土族自治县,全国最大的土族聚居区,人们从小就讲民族语言,家长不注重幼儿时期孩子的汉语教育和学习,导致该地的小学生不会讲,甚至听不懂汉语,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严重,一般的土族孩子小学一二年级根本学不了什么知识,而是在努力的学习汉语,一方面幼儿的早期智力得不到正常开发,另一方面为师生交流增加了难度,导致当地学校的土族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跟不上汉族学生,这看似微小的问题,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该地教育的阻力和难度。

其次,落后的经济加上落后的思想观念,使得许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太重视,而更多的是让自己的孩子尽早出去打工赚钱。以前一般只让孩子读小学,后来,九年义务教育在全国普及开来,各项优惠政策减轻了义务教育期间学生家长的负担,于是,大部分人基本都能完成初中学业,但以后的高中生、大学生人数又渐渐减少。家长观念的落后也是促进当地教育发展的一大难题。

另外,该县的农村地区重男轻女思想观念仍然十分顽固,不少家长不愿意在女孩儿身上有太多花费,许多人不支持女孩的学习,女孩子早婚早育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阻碍了教育的发展,也极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也有不少家庭受家庭经济水平的限制,无法负担孩子九年义务教育以后的费用,导致学生无奈辍学,无法完成学业。但近几年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各项优惠政策对当地的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如对大学生的无息低息贷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贫困学生的学费问题,另外,社会公益事业的慈善机构也对当地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3.该地区的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

近几年来,该地的中小学师资队伍素质有所提高,但从目前看,农村师资总体素质不高、队伍不稳的情况显得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教师学历合格率低、合格教师短缺、代课教师相对较多等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该地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恶劣,教师待遇差、工作条件差,因而骨干教师流向发达地区,使该地的基础教育力量更加薄弱。

4.社会整体对教育认识的错位。

把传统的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当作唯一的成才之路以及唯一的学习路径,所以看到孩子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一些缺陷后,家长不是去让子女去尝试更多的技能培训,而是转为在家务农或到外面从事体力劳动,再加上国家扩招带来的各种剩余大学生劳动力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得家长更有理由让孩子放弃“求学之路”。

5.人才的外流。

任何经济欠发达的地方都会面临人才大量外流的问题。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互助县很难吸引的外来人才,甚至是自己培养的人才也绝大多数呈孔雀东南飞之势。大至全国,均存在这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 发展和提高互助县教育的必要性

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民族素质的发展,而民族素质的发展则是民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民族发展的重要条件。民族发展,最根本的内容是民族素质的提高和优化。民族文化对民族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和发展以及我国目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互助县目前的情况是人多地少,因而劳动力大量剩余,据该地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2000年的农业户人口中,农村劳动年龄人口达18.51万人,占全县农业户人口的53.6%,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净增4.32万人,十年间,年均递增2.7%。但是,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又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2000年该县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合计为283763人,文盲人口73211人,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25.8%。七种,15岁至59岁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口10853人、小学文化程度144090人,初中文化程度92644人,高中文化程度20119人,大中专文化程度4148人。③可以看出,农村剩余劳动力中低文化层次的人数居多,总体素质较差。而这一情况一方面使得农业科技推广举步维艰,仍维持着旧的劳动生产方式;另一方面影响到产业结构和类型的调整,成为农业内部与非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素质障碍,从而影响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程度还直接影响着人的道德素质,因此,只有发展多元化的教育才能更好地推进该地自己特色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可以反过来推动文化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持社会的安定,从而不断推动整个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不仅能带动经济的发展,还能提高少数民族的整体素质,这对于地区政治稳定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综合以上论述,该地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它的教育发展不仅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于整个国家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也有不可替代的重大影响,它们就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部分的性能和状态直接影响着整体功能的发挥。因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应该是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 对于发展互助县教育的几点建议

1 加强该地区教育必要性的宣传和学习,尤其在农村地区

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认为,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进步和向前发展,错误的意识则对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该地区农村落后的思想对教育发展的阻力相当巨大,因而,加强农村地区对人们教育必要性的宣传和学习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来说,人的思想是最难进步和改变的,但人的思想一旦进步,那么它所带来的益处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提高家长和学生本人对教育的重视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

2.应该增加对教育方面的投入,改善该地区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备

虽然近年来该县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备均有较大的改善,但仍存在明显多问题和不足,因此,地区的财政应对教育发展方面予以倾斜,用以修建校舍,更新设备等,并且应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和福利,避免骨干教师的外流。还应保证贫困大学生都能得到入学贷款,另外,教育经费也不能光靠政府单方面的力量,应该多渠道筹集,比如,社会慈善基金事业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和促进着该县的教育发展。

3.应大力倾向对该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

该县还存在这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过大的问题,因而为缩小城乡差距,政府对农村的资

金支持力度应该适当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和福利也应给与适当的改善,并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补充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促进教育的发展。

4.积极开展教育方面的交流,借鉴经验,共同发展。

由于该县中小学是当地教育发展的主体,因此,学校自身也应积极开展与其他县市的教育交流活动,而不能仅仅是封闭的教育模式,应当借鉴教育较为发达的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从而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互相交流经验,最终实现共赢。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4 01:30, Processed in 0.109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