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是人们在种植、加工、营销、饮用茶叶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茶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1]。茶文化的物质财富部分包括茶叶的种植、采制、加工、利用,茶具等,而其精神财富部分则指由其物质部分所衍生出来的茶艺、茶道、茶德、茶俗等有关茶的精神层次上的追求。正是由于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才构成了中国多姿多彩的茶文化,为浓厚的中国文化带来生机与活力,成为中国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
卸甲坪是位于位于松滋市西南边陲,襟湘带澧的一个土家族民族乡。是两省四县市结合部,东与刘家场镇接壤,西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相连,南临?水与湖南澧县、石门隔河相望。辖8个村,42个村民小组,3461户,14435人,其中土家人口825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7.21%[2]。作为一个土家族人占人口大多数的民族乡,卸甲坪乡有着独具土家特色的民风民俗和文化底蕴,奇特的茶俗文化是其民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且历史悠久,渊源深远。 湖北自古就有“神农场、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解之”的传说,这就是茶最早的起源。长江三峡一带的古茶树也被认为是荆楚茶文化的“根”。被誉为“茶圣”的湖北天门人陆羽,因著成《茶经》,闻名遐迩。《茶经》共分为三卷十章,七千多字。分别从茶之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十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茶叶的生产、饮用、茶具、茶事等方面的问题。这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部最完备的综合性茶学著作,对中国茶叶生产和饮茶风气都起来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显示了湖北茶文化的渊源和广博,是世界茶文化的一座丰碑。而卸甲坪土家族乡处于尽。楚茶文化氛围之中,在浓厚的茶文化熏陶和土家人特有的生活习俗共同作用之下,形成了其源远流长的民族茶文化和别具风格的饮茶习俗。
古人认为,茶是天地灵气之结晶,因此,被称为瑞草之冠。而中国人常说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充分说明了茶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饮茶习俗,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近。对于卸甲坪土家族来说,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滋生出了他们以茶入饮、以茶入礼、以茶入歌的浓厚茶文化氛围及以茶带动地区发展的经济效应,对土家族来说,茶文化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孤立的习俗,而且已经深深根植于土家族文化的土壤中,成为土家族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一)以茶入饮 土家人待客淳朴热忱,极讲礼性。在日常生活中,以茶待客,客来敬茶便成了主家接待客人的重要礼仪。而对于土家人自身来说,生活中亦离不开茶饮。平常渴了要喝茶,吃饭要喝茶,干活时要喝茶,重要节日也要上茶。卸甲坪土家族人常说的茶有以下几种: 1、沙罐茶 沙罐茶制作简单方便,因此,是土家人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茶饮。制作沙罐茶时,先将沙罐放在火上烤热,再放入茶叶,摇动沙罐,使茶叶均匀受热,再注入开水,煨泡过后,即可饮用。注入开水时,一般只注入沙罐的一半,据说,这样更能保持茶的清香、甘美。土家人爱喝沙罐茶,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初次见面的朋友来访,他们都会献上挚爱的沙罐茶。土家歌谣“土家人礼性大/进门就把椅子拿/毛把烟沙罐茶/开口说话哦嗬啦”,则充分体现了土家人的待客之道,待客时的淳朴与热情如同茶香扑鼻而来。 2、擂茶 擂茶又被土家人称为“十全大补茶”,是土家人款待客人的最高礼仪,只款待尊贵客人,一般是喝不到的。土家族的擂茶一般有十种原料:芝麻、核桃、绿豆、猪油、红糖、红枣、黑胡椒、花生、黄豆、生姜。当贵客来临后,主妇会将这十种原料放在擂钵里研磨,然后倒入沙罐中注入沸水,煮泡一会后,再用小碗盛出端给客人食用。 3、阴米子茶 此茶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将糯米先用蒸锅蒸熟,再把蒸熟的糯米晒干,然后放入烧干的锅里爆,爆的时候放上一些粗砂,可以使糯米受热均匀,防止炒糊。不过现在一般土家人都用盐来代替沙子,因为相比之下,盐更干净卫生,而且爆出来的糯米带着点点咸味,更为鲜美。炒好的糯米土家人称之为阴米,当有客人来时,取些阴米煮泡后打上个荷包蛋,煮好了端给客人食用,但只会在碗上放一根筷子,寓意这不是正餐,只是茶点,先供客人充饥。而自家人饿了的时候,也可以冲上一碗阴米子茶,可谓方便又美味。 4、鸡蛋茶 鸡蛋茶是土家人节庆礼仪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饮食。土家人的婚礼上,男方家长亲团坐在堂上,由新郎逐一向新娘介绍,新娘要给在场的长辈们每人端上一碗鸡蛋茶,长辈们吃了鸡蛋茶后,要回赠“茶钱”以表示祝贺。大年初一的早上,做媳妇的要给公公婆婆每人端上一碗鸡蛋茶,以显示对长辈的孝敬。土家人的鸡蛋茶是将煮熟的鸡蛋剥皮,放入碗中,一个碗里放三个,然后加入红糖或土蜜,用开水冲开。但如果家里有司机,鸡蛋是要放四个的,取其司机平安(四季平安)之意。鸡蛋茶体现了土家人尊敬长辈的民族美德,彰显了其独特的民族风俗。 5、姜茶 还有一种茶经常出现在土家人的生活中,那便是姜茶。姜茶是土家人用来治疗感冒或者提神的。当天冷或有人感冒时,土家人会用红糖、生姜,有时候也会放些白胡椒,熬水,热着喝,喝过后身体发汗,防病防寒,治疗感冒。若家里有人去世了,也会给守夜的人熬些姜茶喝,用来吊胃口,提神。可谓以茶当药,一茶多用。 (二)以茶入礼 说到以茶入礼,很多人会想到将茶叶当做礼物赠送,卸甲坪有自己的茶树,自己的茶厂,上好的云峰茶,盛名远播,远近闻名。因此,将茶叶当作礼物赠送也很正常,但是那里的人对茶的热爱却不仅仅停留于此,作为一种民族习俗和文化传统,土家人将生活中很多与礼相关的东西都被赋予了茶的名字、茶的内涵。 卸甲坪土家族人重礼仪,而茶在各种礼仪中又极具地位。女婿上门,稀客来访,走亲访友,相互赠送的礼品,称之为“茶礼”或“带茶”;客人来后,主人给客人端的茶,称之为“塞茶”;长辈给新娘的礼钱,称之为“茶钱”;吃早饭叫“吃早茶”,宵夜叫“宵夜茶”,等等很多与生活相关的礼仪和行为,卸甲坪土家人都会将之与茶联系起来,赋予茶的名字、茶的内涵,可见他们对茶的热爱和钟情。 (三)以茶入歌 土家人热爱山歌,以歌代话。而茶又是土家人生活必不可少的饮食,因此,这些世居深山的勤劳、聪慧的土家族茶姑、茶妇、茶婆们在播种茶籽、培植茶苗、采茶、炒焙、揉制茶叶的劳动生产中创造了千百首“茶歌”。茶歌有好几十种曲牌,如《茶歌》、《采茶歌》、《阳雀采茶》、《茶号子》等。卸甲坪土家族有首《采茶歌》是如此唱到:“正月采茶是新年,手拿金枝点状元。二月采茶茶发芽,手扳茶枝过细?。三月采茶茶发青,茶姑腰系花围裙。四月采茶茶叶长,采茶姑娘两头忙。五月采茶是端阳,茶树脚下歇阴凉。六月采茶热难当,不采茶叶去采桑。七月采茶茶叶稀,茶姐坐上织布机。八月采茶秋风凉,风吹茶花满园香。九月采茶是重阳,姐卖茶叶把街上。十月采茶叶正红,十担茶篓九担空。冬月采茶下大霜,姐运茶叶过大江。腊月采茶一年完,茶叶卖了好纺线”。歌谣道出了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贩卖等过程,揭示了种茶的时令,是一年到头都在进行的工作,贯穿了土家族生活的全部,充分反映出土家人民对茶的重视程度及茶在土家生活中的重要性。 还有一首《喝茶歌》是这样对唱的:“(男唱:)喝茶就喝茶,你哪里这多话?我问你个爹妈呦,在家不在家?(女唱:)爹妈不在家,这是好源发(机会),陪我滴个亲哥哥,去呀嘛去玩耍……”此外,还有《敬茶歌》《筛茶歌》等很多与茶相关的山歌、小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四)以茶带动经济发展 在卸甲坪这个人人饮茶、爱茶的土家族乡中,丰富的茶源除了满足他们自己的生活需要,还为土家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特别是远近闻名的绿茶“云峰茗剑”。此茶入口,香溢四身,回味无穷,且能医病治毒。关于云峰茶的来历,卸甲坪有着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刘备进西川后,受命二弟关云长镇管荆州。公元223年初夏,关云长率人自公安向西巡视,一日,遇一高山挡道,关云长吩咐,即在山下歇人饮马,在周仓、关平的陪同下,信步顺山径而上,观尝荆西山地风光。但见遍山茶绿树茂,郁郁葱葱,山风拂过,芳馨透体,三个人停停走走,不觉已至峰顶,只见云雾中,一硕大银杏树下,一老者正摆凳沏茶。见了他们三人,便热情招呼入座,各自泡一盏香茶。关云长揭开盏盖,只见此茶叶青水绿,芳香扑鼻,便亲热地问起老者何方人士,尊姓大名?老者笑着打了一个哑谜道:“土生露长此山中,坐木戴草名云峰。”关云长听罢大喜,伸出大拇指赞道:“好一个云峰,与我云长一字之隔,你我同辈也!”众人皆大喜。一盏饮罢,只觉芳香透体,精神倍增,连道:“好茶!好茶!”欲待添盏,可眨眼老者不见,桌凳全无。原来他们都分别坐在三株丰茂的大茶树下呢。关云长马上回忆起老者的哑谜,“人,坐木戴草。”恰好一个茶字,原来乃茶仙点化此峰为名茶是也,于是当场定名此茶为“云峰茗剑”。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将此茶命名为“云峰茗剑”,而此茶也因关云曾在此尝景遇茶仙而誉扬荆楚。 1、传统的手工制茶 在出现茶厂和机器制茶以前,卸甲坪的茶叶都是靠茶农们自己加工生产的。茶农们将采回的新鲜茶叶放入洗干净的大锅中用大火炕,等到茶叶变软时捞起,开始用手搓揉,然后将搓揉好的茶叶再放入锅中用小火炕,直到将茶叶炕干,即成。炕干的茶叶是不需再暴晒的,因为暴晒会影响茶叶的颜色、品质和口感。早期的卸甲坪土家人就是靠着自己的一双巧手,制作出甘醇清香的云峰茶。 2、现代化的机器制茶 随着社会的发展,卸甲坪土家族乡的茶叶生产也趋向于现代化。乡里有着众多的茶叶生产厂。大的如银峰茶厂,拥有大规模的茶园和茶叶生产设备。有些小茶厂也用上了茶叶的杀青机、揉捻机、理条机、烘焙机等齐全的现代化生产设备。将新鲜茶叶用杀青机进行杀青后,摊凉,再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将茶叶用不同的机器进行揉捻或者理条,最后将茶叶放在烘焙机上烘干,上好的茶叶就制成了。同样的原茶中间一环节选用的机器不一样,成茶除在颜色、形态上不一样外,口感也会不同。拿芽茶来说,若用的理条机,出来的茶叶扁直,颜色偏浅,口感也比较清淡;若是经揉捻机揉捻过的茶,颜色深而且呈弯曲状,口感也较之浓郁。所以对于消费者需茶口感的不同,选择制茶工序也是有差异的。 卸甲坪土家人从自身对茶叶的热爱到把茶叶进行生产销售,从最初的手工制作到现在的现代化机械生产,使茶叶的生产技术更加成熟,出产的茶叶品质更好,量也更大,而且能够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从而打开了卸甲坪土家族乡的茶叶销售市场,促进了茶叶经济的繁荣。卸甲坪土家族的茶文化生活,不仅反映出了土家人的深深茶缘,也为他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成为其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柱。
茶不管作为一种饮品还是一种文化习俗,都在人们的生活中彰显了巨大的作用。 (一)茶本身的保健作用 古时,人们就知道饮茶能够延年益寿、活跃思维、解毒抑菌、降噪去火。而关于茶的功效的相关文字记载也是非常之多。如汉代《神农食经》记载:“荼茗久服,人有悦志。”东汉华佗《食论》:“荼茗久食,益思意。”唐代《本草拾遗》:“茗茶苦寒,久食令人瘦,去人脂,使人不睡。饮之宜热,冷则聚痰。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止渴除疫。”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茶,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这都说明了饮茶对人身体健康大有裨益,显示了它巨大的药用功能。 而现代科学技术对茶叶的功效有了更深的认识,茶叶中含有300多种化学成分,大体可以分为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两大类,如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生物碱、茶多酚、脂多糖等。饮茶除了先前提到的作用外,还能利尿消肿、增强抵抗力、防癌防辐射、减肥剑豪等。饮茶对人的身体有如此多的好处,在卸甲坪土家族乡可以看见很多六七十岁的老人仍然精神矍铄地在田间劳动,八九十岁的老人身体健朗的也不在少数,这跟他们生活中热爱饮茶也不无关系。 (二)从土家茶俗窥见茶德 饮茶敬茶能寄托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思想感情,体现出人们的道德品质。中国茶道精神中的“和、敬”,就是提倡和诚处世、相互尊重。我国唐代的刘贞亮在《茶十德》中也提到了茶的社会功能,如以茶利礼让、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致、以茶可行道。这些都说明了茶有调节人际关系,表达情意,修身养性的重要作用。卸甲坪土家族人以沙罐茶、擂茶待客,以鸡蛋茶敬老等独特的饮茶习俗正彰显了他们以茶待客、以茶睦邻、以茶联谊、以茶敬友、以茶敦亲的传统民族风俗,以及其中蕴含的廉简育德、和诚处世、敬爱为人的高尚的情操。 茶以其自身独特的魅力和难以抗拒的亲和力,渗透到土家族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带来了与之相关的种种饮茶习俗和审美情趣,形成了丰富的土家民族文化,彰显了土家族人们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茶入饮反映出茶作为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充分体现了茶在土家生活中的重要性,茶无处不在;以茶入礼则脱却了茶的物质外衣,以更深层次影响着土家人的礼仪、礼俗;以茶入歌使得茶投射出土家人的内心世界,深深影响着土家人的精神文化。 § 参考文献 [1]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肖学平:土家明珠──卸甲坪乡[M].松滋市鸿运印刷厂,2009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