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学术文献民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11-27 02:59|查看: 80|评论: 0|原作者: 次旦扎西|来自: 《西藏大学学报》2004年9月

浅谈西藏人民抗英斗争精神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已经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阶段。为了掠夺原料和抢占市场,列强纷纷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瓜分殖民地。由于清朝中央政府腐败无能,国力衷败和帝国主义的贪婪,因而直接导致了英国势力的乘虚而入,企图侵占我国西藏,在亚州三个大国中国、俄国和印度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以维护和扩大其在亚州的殖民利益。

为了达到控制西藏的目的,英国利用侵略东方的大本营一东印度公司于1816年占领了尼泊尔的部分土地,于是1864年占领了不丹南部地区,于1886年又以武力占领了整个锡金,从而控制了西藏的三个藩属,直接把侵略基地建到了我国西藏的南大门,对西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并于1888年和1904年发动了两次侵藏战争。大敌当前,为了保家卫国,西藏人民团结起来,同仇敌性,同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尤其是1904年5-7月的江孜保卫战,更是充分表现了西藏人民热爱祖国、英勇无畏和乐观向上的伟大精神,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永远受到人们的怀念和尊敬。西藏人民抗英斗争精神是无数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100年以来,这种精神已超越了时空,超越了地域,融入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河之中。继承和发扬这种抗英斗争精神,已成为一代又一代西藏人追求崇高理想和壮丽人生的美德。

西藏人民抗英斗争精神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西藏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值此庆祝江孜抗英斗争100周年来临之际。对什么是西藏人民抗英精神?其实质又是什么等问题正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这里,根据我们的归纳、总结和理解,对此作如下阐述。

首先是表现为热爱祖国,热爱西藏的爱国主义精神。西藏人民富有斗争精神,有热爱祖国,反对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西藏人民是热爱祖国而反对侵略的”。西藏人民早在17世纪就进行了反洋教的斗争。最早到达西藏传教近代西方传教士是以安东尼奥。德安夺德神父为首的耶酥会士。他们于1624年8月到达古格王朝都城扎步让并于1626年在那里修建了西藏地方史上第一座天主教堂。1635年,这批传教士全都被驱逐出阿里地区使这次传教彻底失败。从1704年开始到1745年,以印度为基地的天主教卡普清教会先后派遣了十批共49名传教士到西藏传教。由于藏传佛教上层人士掀起反天主教和驱赶传教士的运动。1745年在拉萨的卡普清教派教士被全部驱逐出境。经统计,从1748年到1807年,罗马教皇又派遣了20批共53人在尼泊尔、印度的西藏传教会做传教工作,但一直未能进入西藏。

西藏人民对外国传教士自开始就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这些以传教为名进行侵略的活动遭到了西藏人民的强烈反对。18世纪,许多传教士多次企图入藏定居,建立宗教侵略据点,终因藏族人民的反对而没有得逞。19世纪以来,天主教企图从四川、云南、青海进入西藏,但都因藏族人民的抵制而告破产。在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发动的两次侵略西藏战争中,西藏人民不分僧俗,不分军民,不分上下,几乎所有的阶层都参加了抗英斗争。当英帝国主义自越过隆吐山筑路和修建骚站时,西藏地方政府立即召开会议,制订了《抗英卫教守土神圣誓言书》。号召西藏僧俗“一致行动,共御外患”。为了保卫边境,抵抗侵略。1886年西藏地方政府又下令在隆吐山设卡增兵。面对软弱无能的清政府屈从于英国的武力威胁,勒令驻藏大臣文硕强令噶厦命藏军拆毁隆吐山哨卡,拆出驻防藏军,西藏地方政府一致上书驻藏大臣“遵奉皇帝陛下旨意,乃臣民之天职,但隆吐山乃是我西藏之大门,倘拱手与英人,无异自撤蕃篱,开“〕捐监”。西藏当局严正地向英人指出,隆吐山属西藏辖地,寸土不能让人侵占。西藏全体僧俗人民也是下宏愿大誓“即是男尽女绝,也绝不后退半步’,充分表达了西藏人民保卫祖国,保卫家乡的坚定立场和信心。

英国侵略者在进攻江孜的途中,也遭到了西藏人民的强烈阻击。民兵总指挥拉丁巴愤怒地请战说:“我的生命虽然属于自己,但我决不在侵略者面前苟安偷生,愿率本邦夜袭敌营,特此请战,祈准。’们在古鲁、莎木、曲米仙谷、江孜宗、白居寺、乃宁寺、紫金寺以及帕拉庄园、江洛庄园、噶西庄园等地方,西藏人民都和侵略者进行了激烈的交战。在战斗过程中,西藏人民热情高涨,群情激奋。他们用土抢、大刀、长矛和俄尔多对付敌人的洋枪洋炮,付出了具大的民族牺牲,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使侵略者企图分裂西藏的图谋完全破产;在中国抗英斗争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为我们今天热爱祖国、热爱西藏、反对分裂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也为我们在建设新西藏的征途中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其次是表现为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藏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伟大民族,早在吐蕃和古格王朝时期,藏民族就曾威震中亚。在近代抗击英国侵略者斗争中,这种精神又得到了充分的展现。1903年7月,当英军占领帕里时,噶厦派出与英军交涉的代表被扣留。当地的百姓忍无可忍,便拿着大刀、镰刀、木棒等闯入宗政府救人时,遭到了侵略军的野蛮屠杀,对被捕的藏人,他们用烧红的铁块进行烫烙逼供,但没有一个人屈服。西藏人民的抗英情绪在清政府的妥协政策下越发高昂,他们随时做好了战斗的准备。1904年1月,英国侵略军在曲米仙谷利用阴谋诡计对藏军进行了大屠杀。当时,拉丁少爷的仆人占堆见主人中弹倒地,一声怒吼,拔刀冲过去就横劈坚砍,当场杀死英军官兵十余人,自已也壮烈牺牲。至今,占堆的英雄形象还在广大藏族人民群众中广为传颂。1904年藏历5月在保卫乃宁的战斗中,许许多多的藏族英勇献身。藏北“那仓六都”的14名藏兵挥刀冲向敌人,在奋勇杀死杀伤数十名敌人之后全都壮烈牺牲在敌人的机枪扫射之下。僧兵云凳加措临阵高歌“我是僧兵云登加措,马上就要出征战恶魔,尊敬的江孜父老兄弟们呵!我决不辜负你们的嘱托。”英雄们备不顾身,使侵略者受到了重创。在工布,为了纪念民兵首领阿达尼玛扎巴,当时的赞歌是这样唱的“阿达工布军英勇非凡,英国侵略军胆颤心寒。他和战友们的鲜血啊!染红了庄严的乃宁寺石板。英雄业绩传百世,壮士丰碑竖万年。’正如英国侵略军军官华达尔写道“西藏人民在战斗中所表现的坚决,机智和勇敢,对我们这些亲眼看见过他们袭击我们营地的人说来,不足为怪。说西藏人不能打仗,这种荒谬的错觉应该彻底打消了,他们的英勇举世无双”。在两次抗英斗争中,西藏人民都无容置疑地表现了顽强拼搏,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尽管由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加上清政府的妥协政策,最后抗英斗争都失败了。但是,西藏人民在整个抗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英雄主义精神,却作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下来。连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有干劲,有顽强的勇敢精神,表现了无容置疑的英雄主义。

三是表现为不怕吃苦,积极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西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自然条件极其艰苦。在抗英斗争中,西藏人民发扬了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他们不但要占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其医乏的物质供应条件,而且还要面对手握现代化武器的侵略军。1888年10月的一天晚上,藏军乘英军夜晚驻扎之际,一夜间在海拔13350英尺高的提俄可那岭上筑起一道长三里,高三、四尺的屏障。第二天早晨被英军发现后“惊诧为鬼”。一夜之间要在高原上完成如此规模的工程,就是在现在如此好的一条件下,也是难以想象的。1904年7月,侵略军围攻江孜宗山一个多月,藏军在山上经受了严峻考验。在忍饥挨饿,缺医少药的条件下,同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拼搏。山上的水喝干了,他们就在晚上将人用绳子吊下来取山下的坑污水喝。最后污水也喝干了,渴了就喝自己的尿,始终没有一个人动摇。最后战斗到弹尽粮绝时,他们才乘夜冲出了敌人的防线。

西藏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令人钦佩的。在困难、挫折,甚至灾难面前,他们也表现得非常幽默、风趣。英国随军记者埃德蒙。坎德勒是这样写的“他们总是性情愉快,随时都在欣赏笑话。一个失去了双腿的人说:‘我下次打仗时,一定能成为英雄,因为我无法逃跑了”。

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就是西藏人民的抗英斗争精神,其实质是爱国主义,这种精神是西藏人民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苦乐观、生死观在两次抗英斗争中的具体体现。正确理解和弘扬这种精神,对于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伟大的历史意义。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3 01:00,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