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ACFTA)正式启动,标志着我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合作进入了新的层面,同时也将对加快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有着重大影响。事实上,自2001年双方开始落实自由贸易区计划以来,中国-东盟双边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关系得到了深入发展。2004年,双边贸易总额超过1000亿美元,2008年达到2311.2亿美元。截止2008年底,东盟对华投资累计达520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的6.1%。同时,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也快速增长。在全球经济发展严重受挫的2008年,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达21.8亿美元,同比增长125%。与此同时,中国还在东盟国家建立了一批经济贸易合作区。至2010年初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该自由贸易区已拥有19亿的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总量,成为欧洲和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广西:2006年提出了推动北部湾经济合作:构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的战略构想。其中“一轴”,是指构建南宁至新加坡经济走廊,“两翼”,是指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其内涵是以南宁到新加坡公路、铁路沿线重点城市和跨境合作为依托,吸引产业、物流、专业市场的集聚,发展通道经济,逐步形成贯通中南半岛的南宁至新加坡的经济走廊。并将环北部湾经济合作由中国、越南、延伸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文莱、菲律宾等国家,充分发挥陆地、海上通道作用,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至2010年初,广西已获批通往越南的国际道路运输就有22条,其中10条已开通运营,南宁至友谊关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南宁至河内的国际列车已正式通行,经由广西连接中国与东盟的现代化立体交通已日趋成型。此外,广西还积极争取了中央的重大支持,从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先后批准设立了“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凭祥综合保税区”和“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并对北海出口加工区域赋予保税物流功能,从而创造了一个边、海、中心城市相互作用的保税新格局。 近年来,广西成功承办了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促进了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先后与东盟各国签署了一系列关于贸易、农业、旅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协议,以实施“早期收获”计划和自由贸易区降税为契机,不断加大对东盟的市场开拓和投资程度。据统计,2008年,广西与东盟进出口的总值达39.9亿美元,进出口总值列全国第十位。同时,广西还成功举办了四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大力推动“泛北”合作,让“泛北”合作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亮点。 云南:作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省份,一改以往单一边境贸易格局,逐步推进云南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各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作为“泛亚铁路”起点的云南省会昆明,也希望成为中国继哈尔滨之后第二个内陆铁路口岸,逐步从一直位于全国铁路网末端的省份,跃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大物流中枢,并已提出了打造连接东南亚交通中枢的宏大构想。2006年11月,云南与越南达成共识,双方致力于打造制约中越河口边境贸易自由化的交通及政策瓶颈,提出了“两廊一圈”昆河经济走廊建设。“两廊”,即“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广宁”和“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两个经济走廊;“一圈”,即环北部湾经济圈。至2009年,云南已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相关地区建立了“滇越五省市经济协商会”、“云南-泰北工作组”、“云南-老北工作组”、“滇缅合作商务论坛”等双边合作机制,确定了云南与越南、泰国、老挝、缅甸四国的经贸合作协调机制,并制定了战略框架和行动计划。特别是昆河经济走廊的经贸合作潜力将随新加坡至昆明的泛亚铁路的建设提速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而逐步得到释放。目前,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边境已开通了11条国际客货运输线路,昆明至泰国曼谷公路全线贯通,昆明至老挝万象客运已开始营运。此外,昆明至泰国曼谷、越南河内、缅甸曼德勒和密支那的四条国际大通道云南境内段,已全部实现了高等级化,云南通往东盟国家的国际公路大通道逐渐形成。云南在构建面向东盟的“八维贸易体系”中,除交通外,还加紧布局管道、电网、信息和展会。2008年,云南送往越南的电量增长了60倍,并实现了向老挝、缅甸送电。同时,云南还提出在未来10年中,云南电网将成为中国向东南亚电力调配的重要枢纽。 可以说,在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过程中,广西、云南两省区已一跃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交流合作的前沿和“桥头堡”,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两省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与此同时,广东、四川、山东、湖北、浙江、福建、重庆、湖南等省市也凭借其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与东盟各国开展了多方位、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已参与到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之中。如今,中国从西到东、从云南到广西、再到海南、广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区域、南宁至新加坡经济走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已经联组成片,成为与东盟海陆衔接的自由贸易区实验场。 就贵州来说,在积极参与自由贸易区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尽快融入自由贸易区作出努力与准备。在交通建设上,一直把有利于建设泛珠区域各地与东盟各国有效连接作为省内外交通网络建设的目标之一,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和厦蓉高速公路贵阳至水口段两个重大项目的实施,以及2009年和2010年获国家批准的贵阳至重庆、贵阳至昆明、贵阳至长沙、贵阳至成都四条快速铁路建设项目,都是为构筑贵州连接泛珠区域及东盟各国的陆路快速通道而创造条件。然而,依笔者之见,除加快贵阳至广州、重庆、昆明、成都、长沙的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外,更需建设一条直接连接东盟国家特别是越南的国际大通道,这是贵州融入东盟,参与自由贸易区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在此,笔者提出构建黔越经济通道设想,即建设贵州直达越南的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从越南经济发展基本情况来看:上世纪80年代中期,越南实行革新开放以来,经济得到高速增长与发展。在农业方面,把土地还给农民,使农民对土地与收成完全拥有自主权,从而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工业方面,强调市场因素,改变过去强调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引进外资,鼓励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业等。通过20多年的努力和发展,越南现已发展成为东南亚举足轻重的国家,同时又是正在崛起的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如今是世界第一大腰果、黑椒生产国,第二大米出口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越南在吸引外资方面的优势更加凸显。2008年,越南吸引外来直接投资额突破250亿美元,是该国革新开放20多年来的最高记录,越南的经济增长率已连续几年保持在8%左右的较高水平。据联合国贸易论坛的评价,越南已蓬勃发展成为世界10个最具吸引投资展望的经济体之一。同时,越南也是中国近年来对外贸易的重要地区,2008年双边贸易额为194.6亿美元,同比增长28.8%。中国目前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 然而,越南又是一个新兴工业国家,现阶段的工业还不发达,许多工业产品都是从中国、日本、韩国、台湾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进口,且价格比较高。因而,近年来,越南更加注重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工业。在新修的“外国在越南投资法”订案中,为吸引国际有实力的工业企业落户越南,越南政府还制定了减免企业所得税、土地租金和提供培训补贴等多项优惠政策,为我们投资越南,开拓越南市场提供有利商机。 从贵州融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来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启动,贵州要把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同时,还把它作为贵州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重点发展方向,作为贵州走出大山、扩大开放的历史机遇。正如省委、省政府在《贵州省柄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所指出:“要抓住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机遇,发展多种形式的对内对外经贸关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与竞争”,这是省委、省政府制定“以南下为重点”的开放带动战略选择,又是贵州进入东盟,拓展东南亚市场的重要选择。 有着8600万人口的越南是东盟国家中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也是一个最具发展活力的国家之一,加强贵州与越南的经贸合作,即是贵州实施“以南下为重点”开放带动战略的基点。
从地理区位上讲,越南距离贵州不远,由我省最南端的册亨至越南最北端的同文径直不足200公里,是贵州通往东南亚最近的国家,也是贵州进入东盟国家的重要途径。 从黔越经贸合作上讲,贵州与越南具有较强的经济优势互补。如贵州特有的小水电设计开发对越南开发水电能源具有特殊的作用,磷化工产品、铝化工产品、烤烟、通讯设备、钢缆、轮胎及特色农产品、生物制药等方面在越南市场均有较大需求。同时,越南的铅、锌矿、铜矿、天然气及渔业、林业、种植业等也是贵州经济发展的需要。此外,在旅游、物流、劳务及其它农业综合开发、能源矿产开发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要实现贵州与东盟特别是越南的优势互补,推动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合作,就需开辟直接连通贵州和越南的快速经济通道。 目前,贵州陆地上没有与东盟国家直接出入口岸,主要是借道广西和云南两省区的相关口岸,这样,既加大贵州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合作成本,同时还要受两省区地方政策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贵州直接融入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阻碍贵州与东盟各国间的资金、技术、信息、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要素的互补作用。构建黔越经济通道,一方面将降低贵州与东盟特别是越南经济合作的成本,避免相关省区地方政策的影响和限制。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加快中国-东盟地区之间的纵深立体陆空快速大通道的形成,无疑是中国-东盟各国之间的交流合作注入新的内涵。 从我国现有规划的骨架路网布局上讲,贵阳至昆明一线以南和贵阳至南宁一线以西的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密度明显不尽合理。如建设从贵阳经广西凭祥至越南谅山的快速铁路及从兴义经云南河口至越南老街的高速公路,不仅将弥补这一地区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密度稀疏的缺憾,而且还将与滇黔、黔渝、川黔、湘黔快速铁路及黔渝、川黔高速公路连接起来,为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直接进入越南提供更加便捷的快速通道。此外,还将连接泛亚区域铁路网,与泛亚铁路融为一体,成为贵州进入东盟的快速铁路通道,甚至通过陆路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同时也是东盟进入贵州以及我国内地的重要渠道,贵阳将成为东盟进入我国内地的一个重要节点。由贵阳往西可到昆明,往北可达重庆、武汉、北京,往东可通长沙、南昌、杭州、上海,往南可抵广州、深圳、香港等。
两条路线走向选择,所经地区基本属于国土开发空白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把省内的贵阳、安顺、黔南、黔西南及广西的河池、百色、崇佐、云南的文山、红河以及越南谅山、老街地区的大小城市紧密地连在一起,这对于进一步完善西南地区铁路、公路路网结构,弱化行政区划限制,缩短贵州与东盟各国特别是越南的时空距离,加快黔、桂、滇及越南的生产要素交流,推动形成地区产业优势互补的垂直分工体系,促进地区优势互补和经济协调发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和影响。 实施步骤:建设贵阳至越南谅山快速铁路及兴义至越南老街高速公路,是构建黔越经济通道的两条重要运输捷径,更是我国大西南地区心脏地带的重要交通枢纽。该项目的建设,事关贵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省委、省政府应将该项目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来抓,为此,笔者建议: 1、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省发改委、交通厅、建设厅、国土厅、水利厅、林业厅、环保厅、文物局以及贵阳、黔南、黔西南州政府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 2、由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相关部门做好项目建议书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时报送国务院并国家发改委、铁道部、国土资源部,希望得到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的支持。请求国家将该建设项目列入“十二五”建设规划,并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启动该建设项目。另外,还请国家充分考虑贵州的实际困难,按照国有铁路建设的融资模式安排建设资金。 3、加强部省及省际间的沟通与衔接,特别是加强与广西、云南两省区及其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求得兄弟省区的认同并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请求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对该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行统筹协调。 (作者:系中共长顺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