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学术文献民族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11-26 11:49|查看: 79|评论: 0|原作者: 王文长|来自: 中国民族报

兴边富民行动呼唤更多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

▲兴边富民行动实施10年来,总的看,是政府在行动。其实,除了政府行动外还应该有市场行动、社会行动和边民行动。政府的启动力要充分,要使市场动力、社会动力、边民动力得到更有效的动员并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为兴边富民行动建构一个性能良好的动力机制。

▲兴边富民行动是综合性的社会实践过程,它所提出的问题和涉及的研究领域也必然具有综合性,其理论研究需要“学科矩阵”学科因素的拓展与合作,由此形成对兴边富民行动研究的理论建构。

▲兴边富民行动的实践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而理论探讨又是对兴边富民行动实践的理性思考,是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要求和组成部分。事实上,兴边富民行动实践与理论的互动机制已经形成。


兴边富民行动本身就是一个以富民、兴边、强国、睦邻为目标的具体的实践过程,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兴边富民行动在倡议阶段,便提出了“六动”方针:一是组织发动,要求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发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地参与行动;二是政策推动,要求从实际出发,制定特殊政策措施,加快行动步伐,争取堡作实效;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拉动;四是重点项目带动;五是改革开放促动,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建立适合边境民族地区特点的发展机制;六是社会各界联动,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尽其所能,形成合力。同时,提出了七项主要任务,即加快以解决温饱为中心的扶贫攻坚,以水、电、路、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适应科技兴边为目标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以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为宗旨的文化设施建设,以资源合理配置为目的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边境贸易为核心的外向型经济开发,以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的生态建设。

2007年国务院印发的《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把兴边富民行动的主要任务概括为五项: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二是突出解决边民的贫困问题,拓宽增收渠道;三是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人口素质;五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

兴边富民行动10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最突出的成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兴边富民行动的制度建设逐渐完善、深化,并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以兴边富民行动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编制《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及将继续编制《兴边富民行动“十二五”规划》为标志,兴边富民行动已逐渐形成稳定的制度框架,成为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边疆治理方略,为系统、持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奠定了制度基础,提供了制度保障。另一个方面是兴边富民行动取得的绩效。据统计,10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兴边富民补助资金22.1亿元,国家发改委共安排边境县(团场)中央预算内投资800多亿元。这些资金带来的建设成果及产生的连带效应都属于兴边富民行动所取得的绩效。边境县(团场)经济社会的发展普遍从兴边富民行动中受益,兴边富民行动也切实改善了边境地区部分边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被誉为“德政工程”。


兴边富民行动,谁在行动?如何行动?

兴边富民行动10年的实践,总的看,是政府在行动。兴边富民行动是政府倡议发动的,首先表现为政府行动也是符合逻辑的。但是,兴边富民行动不能仅靠政府行动。上述“六动”方针和“十一五”规划都提出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边境地区开发建设,实际上就是要求形成全社会的行动。

其实,除了政府行动外还应该有市场行动、社会行动和边民行动。市场行动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形成对资源要素的动员、激励和优化配置,使边疆地区的特色资源、比较优势得到发现、发挥,从而激活边疆地区发展动力。实践中的边境贸易、经济技术合作等,都可以归为市场行动。社会行动就是通过宣传、社会舆论形成社会对兴边富民行动的关切,动员社会团体、机构、各界力量参与到兴边富民行动中来,也包括地方政府间积极开展的对口支援,形成全社会多层面、多形式的兴边富民行动。边民行动,即边民作为行动主体自觉、主动介入兴边富民行动过程,激发兴边富民行动的内在动力。

政府、市场、社会、边民是兴边富民行动的基本动力。政府行动形成政府动力,具有导向、协调的效应;市场行动形成市场动力,具有效率激励、资源发现的效应;社会行动形成社会动力,具有道义动员的效应;边民行动形成边民动力,形成主体自觉、积极进取的效应。

兴边富民行动的绩效,实际上取决于由政府、市场、社会、边民4股力量所建构的动力机制的质量及其发挥的功能。政府行动、市场行动、社会行动、边民行动可能各自行动,也可能合作行动。显然,合作行动有助于形成合力并产生合力效应,这也是兴边富民行动构建动力机制的内在要求,即促进政府、市场、社会、边民4种基本动力相互作用,达致协调均衡状态。当政府、市场、社会、边民4种基本动力都得到充分动员并形成目标规范的一致性时,兴边富民行动就获得了高质量动力机制的支持,形成了科学合力。

建构兴边富民行动的动力机制,对社会道义的动员一直被寄予厚望。但必须看到,社会行动的道义动员既有广泛的一面,又有不稳定的一面,而且总需要借助于政府行动。市场行动与社会行动不同的是更重视效益评估,利益驱动是市场行动的基本动因。在一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投资环境中,市场行动显然需要政府行动为其清除非经营性风险。相对而言,边民行动具有主体自发性。因为要生存发展,边民就要自觉行动起来,自力更生是最简单的行动要求。但在艰苦的生存发展环境中,仅靠边民自身去改变生存条件在事实上存在较大困难,而且封闭、节奏缓慢的生产生活方式本身极容易滋长惰性,导致主体自觉和积极进取精神的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行动的带动、扶持便显得十分重要。

现实的问题是,兴边富民行动的动力机制仍有待建构,政府、市场、社会、边民4方面动力的动员明显不足。总体状态是,尽管政府倡议并积极行动,但实际投入却不足。10年来中央政府累计安排的补助资金,如果分摊到每个边境县(团场),那么每县每年只有100万元。这与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和现实需要相比,可谓杯水车薪。

政府行动固然要从舆论动员开始,大力宣传,凝聚社会共识,但更重要的是发挥奠基的作用,有效改善边境地区基础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的硬环境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软环境。边境地区基础环境的根本性改善是国家的责任,因为边境地区基础环境建设本身就具有深厚的国防意义,兴边富民也是国防安全的需要。

政府期望对兴边富民行动形成广泛的力量动员,充分调动市场力量、社会力量、边民力量,这首先就要求政府要有足够强劲的投入力度去形成引动效应,以政府率先建设的基础环境为市场、社会、边民的行动创造一个平台。由此反观现实的兴边富民行动及其动力机制,实际上隐含着政府动力不足的隐情。要走出政府行动势单力薄的窘境,关键是政府的启动力要充分,这是兴边富民行动的第一级推动力。政府的引擎有力,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使得市场行动效率提高,社会行动难度降低,边民看到了希望,市场动力、社会动力、边民动力便能得到更有效的动员并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为兴边富民行动建构一个性能良好的动力机制。


“学科矩阵”理论用于当下的兴边富民行动理论建构仍然可行

兴边富民行动的实践为理论研究提供了资源,也对理论提出了挑战:理论能否解释兴边富民行动的实践,为其提供理论支撑?回答是肯定的。兴边富民行动需要理论为其提供支撑,理论也能够而且应当对兴边富民行动的实践过程做出理性分析。

兴边富民行动也存在“学科矩阵”的支撑。“学科矩阵”的概念是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是对“范式”的完善和代替,强调一个特定学科的实践者共同具有的特点。“矩阵”由各种符合规则的因素共同组成,每一个因素都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在这里,借用库恩“学科矩阵”的概念来表述兴边富民行动研究领域的结构也是合适的。兴边富民行动研究领域“学科矩阵”的支撑,是由边疆史地、民族学、社会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国防建设等学科领域中具有共同追求、体现共同信仰、价值、技术手段以及学理规则的因素构成的。在兴边富民行动的共同研究领域中,每个学科因素都存在深化研究的空间。

兴边富民行动是综合性的社会实践过程,它所提出的问题和涉及的研究领域也必然具有综合性,其理论研究需要“学科矩阵”学科因素的拓展与合作,由此形成对兴边富民行动研究的理论建构。在这里,不妨借鉴英国经济学家布劳格对库恩方法论基本论点的概括:“尽管非常分散,但‘常规科学’的实践者们组成了一个‘看不见的团体’,他们在哪些‘难题’需要解决以及解决问题所具有的一般形式方面达成了共识;在对问题和解决方法的规定中,甚至只有团体成员们的判断才被视为是贴切的;结果,常规科学变成了在共同的分析框架里解决难题的自足的、积累的过程;各种理论的扩散,方法论争论的出现预示着‘常规科学’的崩溃;新的框架提供了‘难题’的解决方法。”

库恩方法论中所说的“范式”或“学科矩阵”的革命当然是针对新学科的演进而言的,不过其理论用于当下的兴边富民行动理论建构仍然可行。上述引言的当下改写,可以表述为:兴边富民行动的研究领域涉及的学科因素尽管非常分散,但研究领域的实践者们可能形成一个看不见的团体,也可能进而组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研究团体。他们在兴边富民行动需要解决的难题、解决问题所具有的一般形式以及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方面达成共识,在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应对问题挑战、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中,酝酿、形成兴边富民行动理论研究的学术理念和价值判断。各学科因素的研究拓展与合作建构着研究领域共同的分析框架,并为解决研究领域的共同问题逐渐积累理论资源和能力。当各学科因素深化研究的空间在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共同信仰中实现新的建构,这一新的理论建构也就为兴边富民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而理论建构本身也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把兴边富民行动作为共同研究领域去开展理论探索,并不一定要建构什么学科,而仅仅是作为理论对实践的回应,尽到理论的责任。这样,兴边富民行动的理论建构或许因之获得相对从容的理论空间。由于这一相对从容的理论空间不是以虚幻的概念为背景,而是有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充实其中,所以就确保了兴边富民行动共同研究领域理论探索的现实性。对兴边富民行动实践过程的经验分析、问题回应以及从各学科因素深化研究的空间对兴边富民行动的理论思考,应该是兴边富民行动共同研究领域的共同任务。


实践与理论互动的机制已经形成

兴边富民行动的实践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而理论探讨又是对兴边富民行动实践的理性思考,是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要求和组成部分。事实上,兴边富民行动实践与理论的互动机制已经形成。

兴边富民行动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不只是表现为对兴边富民行动实践的理论研讨,更主要的是表现为兴边富民行动的实践理性。实践与理论在兴边富民的共同追求中互相支持,实践为理论提供现象资源,理论为实践提供思想资源。理论自由的活力为长青的实践之树提供思想沃土,也使理论的色调显得绚丽多彩。

从现实看,兴边富民行动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主导方面在理论环节。在兴边富民行动的实践过程已经展开之后,实践状态如何演进就成为理论的责任,理论的探索创新是实践创新的源泉。这是从主导环节对理论提出要求,强调的是理论对兴边富民行动实践过程的关注,要求在各学科因素深化拓展的研究空间中确立兴边富民的坐标,理论研究积极参与兴边富民行动。

兴边富民行动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也表现在实践过程与理论研究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加强具体领域之间的联系,建立交流机制和平台,促进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员与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员直接交流,互相启发,在事实上已经成为便捷有效的常规互动方式。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13:05,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