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学术文献历史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09-9-13 06:09|查看: 144|评论: 0|原作者: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6月

抓住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机遇深度开发四川道教文化资源

作为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四川拥有十分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方针的实施,为深度开发四川道教文化资源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用好这一机遇,推进全省道教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对于推进全省旅游等产业恢复发展,促进“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1]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发现状评价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近两千年的发展使道教积累了底蕴丰厚的文化资源。四川道教地位举足轻重,在海内外都富有影响力和吸引力,为四川道教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撑。改革开放以来,包括道教在内的宗教文化日益走出神圣的宗教殿堂,与经济社会结合进行开发。四川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利用独特的道教文化资源优势进行了以旅游为主的开发利用。道教文化旅游成为四川旅游较有特色的一个品牌,省内的青城山、瓦屋山成为在海内外都较有影响力的道教文化旅游景区和项目。这些成绩为深度开发道教文化资源奠定了基础。我们认为,当前提升道教文化开发层次和水平主要应从三个方向进行努力。一是校正宗教文化开发方向,提升规划管理水平。目前的开发中,有的地方过多掺入现代因素,注重搞现代化设施建设,破坏了宫观建筑和整体环境的协调;有的地方对宗教文化资源开发的认识存在偏差,脱离地方历史文化实际,倾向于编文化、编故事、编传说,热衷于造宫观、塑神像,与此同时对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资源却失于管理保护;有的地方导游、景区以及饭店等服务管理人员宗教文化素养不高,影响开发质量。这些行为使得道教文化资源的开发鱼龙混杂,降低了整体水平。二是提升区域联动、资源联动水平。受旅游开发的经济利益驱动,省内道教文化旅游项目遍地开花,但各地各自为政单个开发,全省缺乏完整的道教文化开发统一规划设计。与此同时,从全省角度看,在佛教等其他宗教文化资源的联动开发、统筹利用上也还存在差距,水平上还有待提升。三是提升开发层次。道教文化资源是涉及艺术、建筑、医药、养生等多个层面的综合性文化资源,目前的开发多停留于观光性的宗教旅游开发,在多种产业层次深度上的挖掘和开发都还有较大空间。


二:综合性深度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策略

512汶川特大地震对主要集中在龙门山脉的省内道教文化资源虽然造成了一些破坏,比如青城山的天师洞,都江堰的二王庙、伏龙观等,[2]但从总体上看,全省的道教文化资源的基础并没有受到根本性的破坏。作为灾后重建的内容之一,加快道教文化资源的恢复重建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特别是扩大内需方针的实施,为四川利用好富集的道教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保护和产业发展双赢提供了机遇。立足现有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我们认为,应该以旅游为龙头,从包括旅游在内的多个产业角度对道教文化资源进行综合性深度开发。基本思路是:提升展示性开发水平,加快体验性开发建设,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快文化产业细分。

关于提升展示性开发水平,加快体验性开发建设。旅游业发展规律表明,观光性的旅游开发仅仅是适应人们旅游心理较为初级的阶段,而体验性的旅游开发能真正能留住游客,使游客感受到强烈的旅游审美,从经济的角度讲,也才更能使游客舍得花钱。道教融摄文学、绘画、音乐、体育、医疗、养生、伦理、神仙信仰等众多文化形式,都可以为现代人感受和体验独特的道教文化意蕴提供可能。需要在现有观光性开发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体验性旅游开发,使游客真正感受到四川道教文化的魅力和精髓。比如,道教斋醮科仪包含音乐、绘画、戏剧、舞蹈等多种艺术成分,可以为游客提供富有道教审美意趣的宗教文化审美;道教独特的导引、吐纳、行气、辟谷、按摩、内丹等多种养生修炼方式,为现代人在紧张的社会生活中求得心理的安宁和身体的健康提供了多种选择;道教符咒、道教法英道教服饰、道教外丹等多种活动和载体从一定角度上看,也可以为现代人从休闲、养生、娱乐、观赏等多种角度进行参与和感受提供可能。关于推进文化事业发展,加快文化产业细分。对道教文化资源的开发而言,旅游开发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和其他宗教文化资源相比,道教文化融摄广泛、现实关怀强烈,所积累的文化资源为现代产业细分开发提供了多重向度和可能性。各地在保护道教历史文化、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可以立足道教文化的基础和自然区位、产业发展条件,从医疗、中药材、养生保健、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等多个产业角度进行开发,从而实现文化保护与产业协调推进、同步发展。

从政府推动和具体开发提升的路径考虑,我们建议可以采取的方法策略是:区域统筹、联动开发,错位发展、良性竞争。

所谓区域统筹、联动开发,一方面,要从全省斑度对道教文化资源加强研究和资源整合,统一谋划,整体宣传推介。目前在具体的宣传策略上,还可以借助世界范围对汶川地震的关注契机,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工具向世界全面介绍四川丰富的道教文化资源,充分彰显四川道教文化的宗教、历史和现实地位。另一方面,要加强全省镑区域之间开发的统筹联动,设计统一线路,注重整体提升。

所谓错位发展、良性竞争,就是对省内各地应立足本地道教文化资源的历史和现状基础,通过细分产业开发,重点展示符合本地实际而又能引领本地道教文化资源开发的道教文化资源某些方面的特点,进行互补性的错位开发。如成都市的青城山,在全省范围内可以说是道教文化资源最为集中、外界影响最为显著的区域,且其本身已成为国家5A级景区,可与“青城天下幽”的山林相结合,作为成都市和四川省道教文化旅游开发的龙头和标志,主要进行以道教文化和青城山色为主要内容的观光性旅游开发。成都市内的青羊宫道教乐团已经有一定基础,可以进行道教音乐开发。绵阳市的七曲山,可突出全国文昌庙祖庭的特殊地位,与古代科举文化、士子文化结合,以吸引国内外游客。眉山市的瓦屋山,可与当地的羌族文化结合起来,重点展示道教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3]


三:产业开发的具体建议

(一)提升道教旅游开发水平,培育特色道教旅游项目。应该说,从旅游的角度开发道教文化资源,四川已经形成了相当基础,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和影响。当前应当以提升文化内涵、拓展深度旅游为方向,在优化和提升上下功夫,着力打造道教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培育特色旅游项目。从总体上说,道教旅游是围绕以道教宫观、名山为中心的道教文化聚落,进行以自然风光和建筑人文为内容的观赏性文化旅游。但目前省内对所拥有的道教名山、名观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保护性开发,但由于对独特的道教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使得游客侧重于静态、走马观花式的浅层次旅游,而缺乏深度的参与性旅游。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省内各地在开发道教文化旅游项目时要注重挖掘道教文化内涵,提升导游、管理等工作人员的宗教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应从各自历史文化特色出发,着力体现道教文化旅游线路的特色,避免各景区简单复制、重复竞争。比如青城山可以从道教文化集中展示和体验地、鹤鸣山可以从道教文化寻根祭祖地、青羊宫可以从道教文化都市演绎地、七曲山可以从文昌文化集成地、瓦屋山可以从原生道教展示地等方面进行主题旅游线路开发和打造。在具体的旅游线路项目设计上,还可以立足各自基础,深挖道教文化内涵。比如,鹤鸣山可以利用其天师道发源地的地位,建造历代高道碑林;青城山可以利用洞天福地的优势,打造道家养生休闲基地;彭州市的阳平观可以利用其二十四治之首的宗教文化渊源以及据说全球第一的八卦建筑,建造道教的宗教生活体验基地、中国八卦文化展示中心等;青羊宫可以利用其都市道观的地缘优势,打造道家法会以及中国婚丧等民俗文化演示和体验基地等;彭山县的彭祖山可以建设中华长寿养生文化发祥地。另外,由于道教属于多神教,各宫观所主要崇奉的神仙并不完全相同,因此还可利用宫观的祖庭地位,适应海内外游客对祖庭的朝觐游览的需求,开发道教祖庭朝觐游。

(二)结合农业产业调整,推动中药材基地建设。道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与传统的中医药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积累了丰富的医药学知识和实践技术,包括服食、外丹、内丹、导引以及带有巫医色彩的仙丹灵药等。道教医药和技术与传统中医药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医药学的精华,为中国医药学的组成部分。四川不仅有丰富的道教医药和道教养生文化资源,而且以川芎、附子、川杜仲、川厚朴等为重点的中药材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四川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也是国家启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的第一个重大项目,目前中药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并逐渐完善。结合中药基地建设,开发传统道教医药的思路是:在加强研究挖掘的基础上,一方面推动道教医药与中医药的现代化,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药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推动、普及一些简单易行、实惠有效的道医及中医医疗实践走进社区和家庭,在目前医疗费用高昂不下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作用,为广大群众服务;另一方面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规范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名贵药材和道地药材的种植及中药加工、制作,形成并突出中药材农业发展优势,并进一步转化为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对道教医药进行深度产业开发。

(三)探索市场化道教文化艺术产业开发路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道教在长期的发展历史进程中,由于传道扩教的需要,形成了十分丰富的道教文学艺术审美实践成果。这些成果寄寓了道教关于生命的美好追求和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展现出道教诗词、道教青词、道教小说、道教绘画、道教建筑、道教造像、道教音乐、道教舞蹈等众多文学和艺术门类,并体现出独特的道教意蕴。从文化艺术产业角度开发道教文化资源,一方面可以与以宫观、名山为主要内容的道教旅游资源相结合,提升道教旅游开发的层次和水平,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采用市场化方式的打造独具特色的道教艺术产业,比如道教音乐。道教音乐是传统音乐艺术的一朵奇葩,在保留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特色的同时,不断吸收融合民族、民间、宫廷音乐成分,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近年来,成都市先后成立青羊宫、青城山道教乐团,并多次奔赴港台等地汇演,取得成功。可以运用市场化方式,借鉴《金沙》打造的成功经验,对道教音乐进行包装和打造。类似还可以在道教书画、道教雕塑等方面进行探索。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新兴的综合性朝阳产业,把道教的文化因素和资源引入这一产业,将是优化选择。特别是成都市,在这方面已经具有了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可以充分利用优势条件进行大力发展。比如可在网络游戏等各种创意产业中融合道教神仙人物,运用道教故事和传说,丰富深化创意产品的内涵。还可以把气功练习、剑术表演、道乐演奏与音像制品制作、绘画表演等融合,把具有道教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融入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中,增加文化产品的内在魅力。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辐射力和带动性,而且在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所以,把融汇了道教文化中体现了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部分与新兴产业相结合,既能起到教育提升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作用,也能成为当前应对危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立足养生休闲和餐饮发展基础,着力提升开发层次。道教是非常注重生命养护的宗教。千年发展中,道教形成了从思想理论到方法实践都十分完备的养生文化体系,积淀了大量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独特方法和实践方术,其中也包括饮食方面。这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四川的餐饮和休闲产业比较发达,借助道教的文化因素,将道家道教养生理念和思想与素食斋宴的实践方法融入餐饮和休闲产业发展之中,这将是有力的促进。具体的开发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思考,如进行霓裳羽衣的道教服饰制作销售、阆苑仙居的住宿开发、按摩艾灸的医疗保健、存想静定的丹道和武术、法天贵人的茶道服务、绿色生态的食品开发、服食辟谷的外丹体验、餐霞饮露的自然生存等。应该说,通过富有道教文化特色的餐饮和养生休闲产业,一方面既可以让现代人亲身体验道教文化的神秘内涵,又可以使生活节奏日益紧张的现代人满足放松和休闲的需要,促进身心健康与和谐。


§ 参考文献

[1]刘奇葆.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EB/OL]. (2008-08-14)[2009-04-24]. http://news. sohu. com /20080814/n258858517.shtm.l

[2]四川省地震中文物受损状况一览[EB/OL]. (2008-05-22) [2009-04-24]. http://www. china. com.cn/aboutchina/txt/2008 - 05/22/content_ 15430476.htm

[3]唐崇敏,雷晓鹏,杨立对成都市综合开发道教文化资源的思考[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6):48-50

∷ 基金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08DFWH010),四川拾十一五”规划青年项目“川西道教与民俗”(SC06C003)


作者简介
  

雷晓鹏(1977~),男,四川蓬安人,博士,研究方向:传统文化、公共政策;

查庆(1972~),男,云南昆明人,博士,研究方向:宗教学、高教管理。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20:26,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