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把目光投向个性十足的欧洲电影,欧洲电影人也希望把自己的电影通过商业的包装走向世界。但文艺范儿颇浓的欧洲电影嫁接到票房至上的好莱坞,是否会造就双赢,这还不能说是个定数。 苏菲玛索 安吉丽娜朱莉和黛米摩尔,一个是从“小三”成功转型为“圣母”,用6个孩子来从之前的坏女孩形象脱胎换骨;一个是风骚和年龄成正比,与小男友阿什顿库什卿卿我我,成为食嫩草“美洲豹”的标杆人物。各造话题的两人应该八竿子打不着关系,顶多就是都归类于好莱坞中生代的顶梁柱女演员,但她们却争着成为苏菲玛索。法国人的“女神”苏菲玛索主演的《逃之夭夭》成为近年来被好莱坞改编的一系列欧洲影片之一
2010年圣诞档,朱莉携手约翰尼德普的《致命游客》公映。朱莉在其中饰演一名国际刑警,在追捕与自己有过情史的罪犯过程中,由德普饰演的美国游客意外爱上了朱莉这个刑警。电影有着专属于欧洲的神秘浪漫气味,不仅仅是因为远赴“百岛城”威尼斯取景,更重要的是这部电影改编自2005年的法国电影《逃之夭夭》,而此片正是由苏菲玛索主演。 黛米摩尔的新电影《母女情深》,同样也是由玛索2008年的同名法国电影改编而成。美版中黛米和走出迪士尼的麦莉塞洛斯合作,一起讲述成人和青少年世界的碰撞,母亲与女儿之间的爱与隔阂。电影预计今年4月在美国公映。下图:《三日危情》2010年,改编自法国电影《一切为了她》,主演:罗素克洛,票房:21,148,651美元,投资:3000万美元。 三日危情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苏菲电影的改编还有更多。去年苏菲再次打响好莱坞的电影《穿梭少女梦》(L'âge de raison)也确定将于今年会有美国版。这部讲述事业成功的40岁女强人,在生日时收到7岁时自己写给自己的信,并且引发自己对于生命的再次探讨的故事。电影趣味和深度共存,被美国制片方认为可以成为小鸡电影的典范,有着非常强大的群众基础。 这么看来,被法国男人称为“永远的挚爱”的苏菲玛索终于也成为了好莱坞的挚爱。但其实“爱苏菲”只不过是好莱坞一个电影潮流的表征。而这个潮流就是“欧洲潮”。过去的一年,有不下5部欧洲电影被好莱坞制片商们翻拍或者改编。不光是法国电影,纳入好莱坞制片人法眼的还有两部瑞典电影。除去大家耳熟能详的吸血鬼电影《生人勿进》(Let Me In)终见美版之余,瑞典的另一部惊悚片《一夜暴富》(Easy Money)也在紧张的拍摄中。该电影将成为小生扎克艾夫隆摆脱奶油形象的转型之作。电影中他将成为一夜暴富的金融巫师,和洗钱、毒品等不法活动发生关系。 于是,在早先因为改编《午夜凶铃》、《无间道》、《触不到的恋人》等亚洲电影而掀起的“亚洲电影潮”之后,好莱坞一下子又出现了“欧洲电影丰收季”。按照《洛杉矶时报》的观点,虽然欧洲电影相对比较文艺,节奏也略显拖沓,但由于文化上的相对契合,这种白人改编白人的模式,会比改编亚洲电影要容易得多。
对于好莱坞而言,这次欧洲电影改编的小高潮并非头一遭。从默片时代开始,好莱坞对欧洲电影的重塑就是一个长久的传统,很多好莱坞的电影类型甚至是从欧洲电影中“抄”过来的。下图:《生人勿进》2010年,改编自瑞典同名电影,主演:科洛莫瑞兹,票房:12,134,935美元,投资:2000万美元。 生人勿进 早在1916年,在艺术的探索性上有着非线性叙事的第一个吃螃蟹者之称的美国导演DW格兰菲朗所拍摄的《党同伐异》,其实是受启发于法国导演吉奥法尼帕斯蒂奥的史诗性巨著《卡比利亚》。到了20世纪20年代,好莱坞对欧洲电影的复制程度更是到了一个巅峰。德国导演弗里茨朗的默片末期的科幻片经典之作《大都会》,和同样是来自于德国导演FW茂瑙执导的,被誉为首部吸血鬼电影作品的《诺斯法拉图》等电影作品成为了好莱坞争相效仿的对象。在这之后,好莱坞电影产业最为兴盛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个奶爸一个娃》、《真实的谎言》、《香草的天空》等,最初的概念都来源于欧洲电影。 当时的好莱坞对于欧洲电影的复刻,表面上一片红火,但深层的交流却相当泛泛。因为上一代的欧洲导演一致认为,自己的作品得到好莱坞的翻拍虽然多了几分名气,但却会在好莱坞的流水作业中变得匠气,少了点应该有的艺术感。但向来向钱看齐的好莱坞一直对改编乐此不疲。据著名电影制片人尼克斯派塞的分析,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来是由于模式固定,电影产业发展健全的好莱坞在创意领域上已略显疲态,欧洲电影常常花心思在创意上,特别是在观众们都感兴趣的色情、暴力、幽默的营造上,往往会给好莱坞制片商们眼前一亮的感觉。另一方面,则是在产业链这块儿。在最初阶段,制片人就可以通过观看一部完整电影,来决定翻拍是否行得通,而不是由一个文字脚本来推断它是否可以成为票房佳作。 但这一次的“欧洲电影丰收季”的形成,除去上述两点原因外,还多了份“现实”和“包容”的态度。“现实”指的是,在好莱坞电影产业渐渐平稳甚至到小幅回落发展的大前提下,重拍成了日渐萎缩的中小成本电影预算的一剂良方。“翻拍会保守很多,投资电影本身是个赌博过程,但这个方式会相对安全。”斯派塞说道。 而“包容”这一层面,应该是这次小高好莱坞近年翻拍电影潮的最大特点。相较于恨不得把好莱坞电影人扫地出门的老一代,欧洲新一代电影人在极力促成这方面的合作。曾执导过《一切为了她》的法国导演弗雷德卡瓦耶认为,在世界大同的情况下,欧洲电影和好莱坞电影已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相互融合是大势所趋。而且他也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通过好莱坞的商业包装进行更好的推广。《一切为了她》讲述幸福的一家三口,丈夫因为妻子的背叛杀人入狱而不再快乐,随后深信妻子无辜的丈夫历经千辛万难把妻子从牢狱中救出。这个剧情跌宕起伏的法国电影被好莱坞制片方慧眼识中,并在导演弗雷德的极力“推销”下促成了翻拍合作。最终,由奥斯卡著名导演保罗哈吉斯执导,罗素克洛出演的“美版”《三日危情》,获得了口碑上的极大赞誉,并被认为是近几年好莱坞改编欧洲电影的代表作。
目前,好莱坞热闹地着手改编的欧洲剧本是来自于法国的《芳心终结者》。这部以一个“情侣断路器”为主题的爱情电影,观点非常新鲜,去年年初在法国上映时就获得了不俗的成绩。环球早就看中了这部电影,希望可以发展出好莱坞版本,为了能够更原汁原味地展示出电影,环球甚至准备冒险,希望由原版本的导演帕斯卡尔舒梅执导。在好莱坞电影产业渐渐平稳甚至到小幅回落发展的大前提下,重拍成了日渐萎缩的中小成本电影预算的一剂良方。 这是一个相当有挑战的尝试。在这之前,把本子卖出好价钱之后,原创基本就撒手不管了。因为欧洲和美国毕竟是两个地区,对于电影的操作和理念也非常不同。特别是商业化改编上,很多法国导演和编剧都不想过多干涉。包括《致命游客》等电影的幕后主要负责人都是好莱坞班底。 包括导演舒梅在内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融合的好建议。“其实说实话,《芳心终结者》也不完全是法国电影,它更有着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的味道。”按照舒梅的看法,这部电影其实和现代英语“同一个祖宗”,“其实早就有融合了,也就是这个融合我才希望说可以参与到美版的制作中。”让原作的导演参与到改编的作品当中是否行得通,这还要看美版《芳心终结者》的最终成绩。 这其实是好莱坞制片方换角度的尝试。在这之前,他们打算用最基本的手段,大牌名星累加的方式吸引观众买票观影,但发现效果甚微。当然好莱坞大明星的加盟,对于电影的改编有着很好的促成效果,但却成就不了美版欧洲电影的票房大收。“《逃之夭夭》能够顺利变成《致命游客》,这和朱莉的加盟有着密切的关系。正是有了她相中剧本接演,才能够那么快进入拍摄。”《逃之夭夭》导演吉勒莫塞勒说道。但从票房来看,《致命游客》却让制片方感到抱歉。朱莉和德普两大巨星的加盟,投资近1亿美元,但在北美本土只收下6700万美元的票房。同样令人抱歉的还有罗素克洛,他的《三日危情》也遇到了票房不济的尴尬,北美票房不过2100多万美元。不少媒体分析,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改编,导致“不美不欧”。 对于此类电影票房的相对低迷,《娱乐周刊》也担忧这波高潮会停歇得过快,就像之前的“改编亚洲潮”一样,虽然出了一个《无间道》,但却敌不过更多改编的票房失利,最终导致了这个潮流的退去。“我们希望欧洲改编电影可以有时间进行调整和磨合,最终达到双赢的局面。”我们相信好莱坞绝对不缺潮流,但这些潮流背后的推动因素还是钱,如果“欧洲潮”敌不过“金钱风暴”的话,最终还是会被好莱坞无情地淘汰。《致命游客》2010年,改编自法国电影《逃之夭夭》,主演:安吉丽娜朱莉,票房:67,631,157美元,投资:1亿美元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