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开始,昆曲已然变成一种老派范儿十足的时髦爱好,即便在咿咿呀呀的温软唱腔中昏睡过去,也能做一个高雅的梦。于是,看戏睡觉,成为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我们坚持看,却谁都不说穿。 但昆曲青春版《红楼梦》,竟能让人起伏动荡地从头看到尾,真是惊喜。华美绚丽的舞台与紧凑巧妙的剧情,剧中人一身锦衣,款款走来,把旧故事讲得新鲜而有滋味,看官们正听得身临其境,大幕却倏地落下来,他们抖一抖衣袖,不带一丝过去的尘埃,离你而去…… 邵天帅
北方昆曲剧院青年演员,工闺门旦 饰演角色:昆曲《红楼梦》中上本饰演薛宝钗,下本饰演林黛玉 年龄:25岁 戏龄:10年 最喜欢的休闲方式:漫画,想起来就画;旅行,去京郊到处玩 问:你唱过《琴桃》《寻梦》等很多传统折子戏,与这次你在青春版《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有什么不同吗? 答:传统的折子戏都有固定的套路,身段、唱腔等都有固定的标准;而新版的《红楼梦》则给演员很大的发挥空间,以人物为中心,属于“新戏”,需要演员更深刻地去领会角色的内心。 问:你是一个东北女孩,而昆曲则是江南兴起,身段、唱腔都讲究缠绵婉转,你会不会觉得反差很大? 答:性格与角色性格有较大差异的时候,需要我去压抑自己本来的样子,老师与导演几乎每天都在教我把情绪压下来、收起来。每次排练之前,我都会找一个角落,内心仔细地过一遍整个戏,让黛玉“入体”,体味黛玉的孤独、哀伤、郁郁寡欢等情绪。 问:戏剧版的《红楼梦》之前有越剧、黄梅戏经典版本,与其相比,你在昆曲版《红楼梦》中的表演,是否有压力? 答:压力并非来自剧种之间的比较,而是青春版对于情节上的创新要求。比如黛玉葬花的情节,传统剧种都只是演员站在舞台上,用唱来表达黛玉所有的情绪。在这一版中,导演要求我们蹲下,接近地面上的花瓣,用身体动作配合唱腔表达黛玉对花的珍惜与不舍的心情。所以,也要求我们更细致地去体会角色的内心。 问:你所饰演的角色大多是痴情小姐的类型,这对你自己生活中的感情是否有影响? 答:我是一个戏里戏外分得很开的人,生活中我有点“大咧咧”,是剧组里的开心果。我对自己喜欢的人就会很痴情、很专一,不喜欢的人也决不拖泥带水。 问:对于北京喜欢昆曲的朋友,你有什么好剧院可以推荐吗? 答:我推荐九朝会、皇家粮仓、大观园大戏楼、国家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还有中国戏曲学院。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剧院,听戏看戏,只有喜欢昆曲的人多了,这个有600多年历史的传统剧种才会有更大的发展与创新。 施夏明
江苏苏州人,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青年演员,工巾生 饰演角色:昆曲《红楼梦》下本饰演贾宝玉 年龄:26岁 戏龄:11年 最崇拜的人: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 问:《红楼梦》上本中的贾宝玉饰演者女小生翁佳慧表演得很精彩,相比之下,在下本中你更希望带给观众一个什么样的男版贾宝玉? 答:在下本中用徐春兰导演送我的绰号“悲情公子”来形容比较恰当。但在悲情之余,他时而融入贾府中的喜怒哀乐,又时而跳出来,以第三者的眼光来旁观贾府的荣辱兴衰,这需要我在一个固定外形下,进行两种角色心态的调整,这也是在下本中的男版贾宝玉的一个特点。 问:在紧张的排练期间,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答:最大的困难也是最好的磨炼。我们的排练时间很短,只有20几天,需要记住大量的身段,记住之后还会随时修改,甚至到了剧场我们还在改。虽然不能说这一版很完美,但我们在不断追求完美。 问:你经常饰演的角色大多为悲情公子或书生类型,会对你现实中的感情生活有影响吗? 答:作为演员,我们需要有用自己的生活去丰富角色的能力,而不应该走不出角色,被角色左右了生活。在生活中,我是一个开朗的人,很喜欢交朋友。 问:你最初学习昆曲的契机是什么?对昆曲是怎样一种坚持? 答:最初接触昆曲,就是胡锦芳老师去苏州实验小学招生把我招走。学习结束后参加工作,当时传统戏剧比较低谷,工资非常低,曾经想过放弃,但是很多东西是在你放手时才会知道自己根本舍不得。昆曲,早已经像血管里的血一样,流遍身体的各个角落。于是,就一直“坚持”到现在。 问:你是江苏人,这次在北京排练多久?喜欢北京吗? 答:已经在北京待了6个月,非常喜欢北京。北京人的直爽热情,坐地铁躲过堵车,都是非常愉快的体验。 昆曲《红楼梦》 昆剧《红楼梦》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 古老的名剧名篇富有时代气息
4月7日至10日,昆剧《红楼梦》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今年是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0周年,600年昆曲如何演绎200年“红楼”,自然引起众人关注。 昆剧《红楼梦》的主要演员选择的均是国内五家昆曲院团的80后主演,让古老的名剧名篇富有时代气息。昆剧《红楼梦》分为上下两本,长达5个小时。上本从顽石入世开始,到元妃省亲止,这是贾府之兴;下本从太虚幻境到宝玉出世,这是贾府之衰。全剧不只局限于宝黛爱情悲剧,而是以宝玉入世和出世为主线,王熙凤个人命运为副线,展现了贾家的兴衰荣辱,园子中那些年轻美丽的生命随大观园兴衰的命运沉浮,方式简洁,但内涵深邃。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