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茶馆》是人艺的经典剧,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就仿佛《哈姆拉特》之于英国人。改编成电视剧的好处是能够让老百姓都容易看到这部国剧。 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推出的39集大型电视连续剧《茶馆》终于成功播出了。从2002年提出创意,经过四年多的筹备,于2010这个被传为“翻拍年”的年头里上映。和其他几部声势浩大的“经典翻拍”高调喧哗的态势不同,并未见《茶馆》的主创和剧组人员在播放季做过什么台下的宣传,《茶馆》来了又去,作为一部将归入时间档案为己任的精品国剧,它足够沉静。 大型电视连续剧《茶馆》剧照 严格说《茶馆》不该被归为“翻拍”,因为这是《茶馆》第一次得以以电视剧的形式呈现,除了文字脚本和为世人所熟知的话剧舞台。话剧《茶馆》是人艺的经典剧,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就仿佛《哈姆拉特》之于英国人。 改编成电视剧的好处是能够让老百姓都容易看到这部国剧,一个很戏剧化的矛盾是,老舍笔下的茶馆是个三教九流杂处的地方,穷叟乞妇都可以推门而入,但话剧《茶馆》高昂的价格却将这部剧变成了“一场阳春白雪的事”。好在电视剧给我们开了一扇低矮的门,只见那古老卑微的门上挂着一条棉布帘子,帘子上写着“裕泰”二字。门板下了,帘子一掀,好,我们中国人渐次出场了。 老舍先生喜欢“话到人到”,“开口就响”。在话剧版的第一幕,大幕一拉,戊戌年间的裕泰茶馆主次闲杂人等光台上就有二十多个人,玩鸟的下棋的算命的说和的,加上穿梭来去的跑堂的送客的,就在那人声鼎沸嘈杂忙乱之中,几个主要人物的亮相却是个个简明利落,一笔成形。这其中包括秦仲义找王利发涨房租想要集资办工厂做实业;刘麻子给庞太监买媳妇;常四爷因为慨叹“大清国要完”而和松二爷被吴祥子、宋恩子拘捕;专替打架斗殴者说和的黄胖子见了“官厅”就躲;作为维新派代表的秦仲义与顽固派代表的庞太监的针锋相对…… 作为长达39集的电视连续剧,人物冲突呈现不必那么集中了,每一个人物可以掰开揉碎慢慢道来,可是各种交织关系之间的紧张感却不能随之消失。裕泰茶馆掌柜王利发在39集电视剧中的台词比三幕话剧的台词多了岂止千百倍,其他几位角色,像秦仲义秦二爷、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都有大量的扩充空间,如果说老舍先生在写作《茶馆》话剧脚本时为那些寥寥数笔的边缘人物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那么电视剧编剧们则纤毫毕现地具象了这些形象。唐铁嘴这个人的改编最过瘾最成功,原本这个“麻衣神相”的江湖骗子只是游魂似地荡在外围,精工刻画使他和曾被英若诚演绎得细腻经典的刘麻子成为一对均衡稳重的布局结构。为秦二爷大增戏份也让人容易接受,秦二爷轰轰烈烈地做实业,与王利发谨小慎微地开茶馆形成了持续不断地反衬对比。影视剧更擅长讲述家常和人情味浓郁的感情戏,于是我们看到了裕泰掌柜王利发娶妻的故事以及他和街坊寡妇的情感戏。马五爷这个只有寥寥数笔,以传神著称的打着洋教幌子的汉奸,又给他添了买卖女人,终于同刘麻子一起把王利发的街坊害死的细节。因此虽说老舍原本设置的七十多个人物又增多了好些个,但每个人必须在各种场景多说的话并不能说得假,“开口就响”的难度又多了“开口必须是这个人”。这给电视剧的台词对白增加了堪称伟大的难度,值得感谢的是,《茶馆》中的每个形象经过一定的稀释之后却并未减少滋味,某种程度上倒使我们将角色看得更透明了。这不得不让我们感激那些千锤百炼的台词。很难得的是电视剧保留了话剧的原味,甚至做到了将每一集都视为一幕舞台剧的感觉去做。 老舍在《茶馆》中写过好多人物都是父业子传。刘麻子和小刘麻子,唐铁嘴和小唐铁嘴,宋恩子吴祥子也有承袭下去的第二代。老舍说过这样安排并不是出于社会学考虑,而是因为在舞台上呈现出50年的社会变迁,观众需要直观地感觉到故事中的人物都是有延续性的,为此专门让父与子用同一个人出演。电视剧《茶馆》也保留了这样的父业子传,但由于观众在细节丰富的铺陈中不必再担心故事的连续性,父与子的这种关系便呈现出一种故事结构上的对称,像相声表演,四平八稳,却滑稽搞笑。老舍是京味作家,为了向老舍先生致敬,《茶馆》的主要演员不但都得生在北京,说一口地道的京片子,“逗咳嗽”、“拍老腔”、“您擎好儿”、“玩意儿”、“嗝儿屁”等等京味儿土话,可谓被编剧们一股脑儿搜罗尽了再仔细安插进不同场合。这让每一个在北京住过,对北京有个人感情的人都会产生从这部剧中体验北京文化的情感。而作为一个中国人,也许你是我那在北京街头喝过大碗茶的父辈,也许你是一位如今只喝咖啡的白领,不管你是谁,你都应该走进《茶馆》,坐在一隅,静静地看看中国人的模样。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