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文化艺术演艺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9-13 06:04|查看: 51|评论: 0

《李小龙》:英雄少年成人礼

中国银幕会出现一个个功夫偶像,源头应该是李小龙。当他以招牌动作踢翻“东亚病夫”匾额时,便将这个文化符号遗传至日后一众功夫明星。而“少年李小龙”的上映,似乎是要解构功夫巨星的成人礼。

“少年李小龙”的上映似乎是要解构功夫巨星的成人礼。

“少年李小龙”的上映似乎是要解构功夫巨星的成人礼。


重塑偶像的权利

在当今这个越来越扁平化的世界,银幕巨星时代已落下帷幕,明星的票房号召力早已不是观众买票入场的最重要理由。曾经风靡一时的黄飞鸿、霍元甲等功夫偶像,也逐渐消失,直到《叶问》的成功以及香港导演集体北上,才将功夫影片以及陈真、苏乞儿等重新带回银幕,但英雄们的“复出”背后,多少总有些落寞。

适逢John Lennon诞辰70周年,不免令人想起一位与他同岁的偶像──李小龙。不同艺术领域的建树以及种族的不同,无法磨灭两人之间的共性:他们不单以外表、艺术表现让人膜拜,其精神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得以传承。于是,在这个因泛偶像而造成偶像缺失的时代,重塑偶像更显得重要。

一部以《李小龙》为名的电影排上了公映的日程,从某种意义上看,与其说是在李小龙70冥寿之时向其致敬,不如说更像是李小龙拥趸者们的集体追思。首当其冲的即是文隽,这位创作过《古惑仔之洪兴十三妹》《友情岁月山鸡故事》等影片剧本、集中展示了香港那一代人愤怒青春的资深电影人,此次转而缅怀自己的青春时光,聚焦于偶像李小龙。他不仅仅是向偶像致敬,而是将视野放在李小龙的青春期,褪去其巨星的五彩霞衣,以一个1959年香港普通18岁少年形象,去展现当时年轻人的热情和反叛。

自然在这样的诠释下,少年李小龙未必会是那个一脚踢碎“东亚病夫”匾额的民族英雄,也不是一个令人争相模仿的文化偶像,而更像是一名在生活悲喜、人情冷暖中成长起来的普通香港青年。当然,如此设定也符合当下的观众群体,无论是在偶像进入大众消费领域中长大的80后,还是世界扁平化下谁都可以当明星的90后。


偶像青春迷惘时

有关少年李小龙的影视作品虽不少,但往往套上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金科玉律,用脸谱化方式将李小龙奉上神坛。而这部《李小龙》则抛弃了这些陈腐旧套,试图解构其成长史。影片以李小龙未成名前的轶事为基础,包括了“李小龙”名字的由来、主演第一部电影《细路祥》、拜叶问为师等真实事件,加上一段李与女友的感情戏,让人们从一个普通男孩的成长中,窥探出李小龙精神,也窥探出当时时代的面貌。

在文隽眼中,童年李小龙是个调皮大王:“看了照片会感叹好在这个人是李小龙,不然长大后肯定是个反斗星。所以他当时又叫猩猩王,所有形容调皮、精力充沛的词语都可以用在他身上。”因此,不但李小龙有打戏,饰演妈妈的钟丽缇也要“打”──打孩子──无论是和其他孩子打架的李小龙,还是在外面谈恋爱的两个女儿。“我的孩子不听我说,我就打。”

而另一导演叶伟民,则想借此“呈现一个充满亲情和友情的李小龙”,“我希望大家认同的是,原来李小龙的家是这样温暖的,而这种大家庭的感觉是现代人都已经遗忘掉的……友情方面,李小龙的青春期在50年代,所以我和工作人员一起尝试回到过去,去体会当时那个年代的青春……每个人青春期都会有一些迷惘,对友情的迷惘,对所谓义气的迷惘。李小龙也是一个人,他也会有这种迷惘。”

为了重现旧时风貌,剧组按照图片、影像等各种资料,耗资千万搭起了李家老宅,且一桌一椅皆有出处,以至于李小龙的姐姐李秋源一进片场即热泪盈眶:“这么多年的回忆竟然活了起来,真的有回家的感觉。”饰演李小龙父亲的梁家辉,小学时还曾和同学一起去过位于九龙塘的李家老宅门口,恰逢李小龙穿着运动衣出来跑步,并邀请梁家辉等和他一起跑,不过没两个路口就跟不上了。此次参演,梁家辉坦陈也有向偶像致敬之意。

扮演李小龙的是李治廷,他曾经在《岁月神偷》中扮演患绝症死去的大儿子。文隽的剧本早已写好,梁家辉等演员也在去年定下,只是左挑右选仍无法挑到那条合适的李小龙。直到今年1月,文隽应张婉婷之邀看了《岁月神偷》,发现“李治廷太像李小龙”,更觉得是“天上掉下一个演李小龙的李治廷,感谢天上来了一条龙”。于是,和王力宏有几分相似的李治廷经过三个月魔鬼训练,从物理系高材生蜕变成了这个功夫英雄。有着浓重的ABC气质的他,操着并不标准还带着几分卷舌音的普通话,成为了最时髦的李小龙。(文:马佳)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2 20:13,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