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得上赖声川巅峰之作《宝岛一村》,在11月17日至20日将再次献演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2010年2月《宝岛一村》北京首演剧照 2008年12月,赖声川在台湾推出新剧《宝岛一村》时,他清楚记得身边人的态度:“没人看好这出戏,整个故事背景太庞杂,时间跨度近60年。大家都觉得这是一部自杀式的戏剧。”2009年,《宝岛一村》在台湾演得场场爆满,《亚洲周刊》又撰文猜测:“这样一部描写眷村的话剧,很难在大陆上演。” 两年后的今天,《宝岛一村》用事实证明,这出戏不但是赖声川近30年来的巅峰之作,更引发台湾与大陆观众的情感共鸣。11月17日至20日,《宝岛一村》继2009年在大陆巡演之后,应邀再次来到上海,献演于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 2009年的台湾文艺界有两部最受欢迎的作品,一是电影《海角七号》,另一个就是话剧《宝岛一村》。赖声川说,之所以要做这部戏,是因为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感染着他,而表演工作坊希望记录下这段历史。 “1949年,100万人漂洋过海逃到台湾,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迁徙。”赖声川说,从1949年到上世纪60年代,因政治动荡渡海而来的移民,发展出“眷村”这种台湾独有的生活形态和族群。“眷村”住着中国不同省份、不同方言的人,他们比邻而居,形成一种特殊的多元文化,成为台湾人不可忘却的集体记忆。 面对几代人“由游子变居民”的宏大时代故事,赖声川深受打动。他将“眷村”里100多户人家的故事,浓缩成三户人家,用近4个小时的时间,讲述60余年的悲欢离合。 这不是一部阐释立场的戏,它的不平凡之处,在于超越政治、超越地域与冲突,回归人性最本质的真善美。《宝岛一村》的每一个点滴平凡,汇聚而成的是一幅交替着笑与泪的珍贵台湾历史图景。 “有时哭得抽泣,泪还没干又破涕而笑,还没笑完又哭将起来。”曾在眷村生活过的林青霞,在看过《宝岛一村》后撰文感叹,“这是什么样的一出戏?把我弄得像个傻子一样。” “眷村”历史是台湾重要的文化坐标,一部《宝岛一村》常看得台下观众泪流满面。但赖声川就一直在想,这样的历史,大陆观众是否会关心?2009年12月,《宝岛一村》在广州拉开大陆首演大幕,其结果出乎赖声川想象:“这部戏同样在大陆引起强烈反响,让我感觉到,大陆和台湾是离散多年的家人,人们的情感都是共通的。”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