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文化艺术艺术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9-13 03:31|查看: 57|评论: 0|来自: 新华网

邵秉仁:书法的人文精神不能泯灭

导语:6月6日下午,前来湖北参加2010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活动的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邵秉仁做客新华社湖北分社,接受了新华网湖北频道的独家专访。

在访谈中,邵秉仁就中国书法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如何看待和评价当前中国书坛的流行书风,如何改善、创造书法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环境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介绍了自己的书法创作实践和对书法创作的感悟,对当前湖北省的书法创作也提出了更上一层楼的期望。以下为访谈内容实录:


中国书画艺术并没有回归到它应有的价值

新华网 邵主席,您好。感谢您接受新华网的专访。6月3日晚上,在北京保利的一次拍卖会上,北宋书法家黄庭坚的书法作品《砥柱铭》卷拍出3.9亿的天价,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成交价的世界纪录。有人匡算,他的这幅作品一字值一百万,业内认为这是中国书画“扬眉吐气”的一刻。作为中国书协的副主席,您是怎样看待这样一个拍卖结果的?

邵秉仁 我倒认为不能用“天价”来形容这个拍卖结果。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书画艺术是灿烂、辉煌的。应该说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书画艺术的价值并没有回归到它应有的价值。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非常不好的现象,西画高于中国画,特别是是绘画又高于书法,这个是不合理的。实际上,黄庭坚的《砥柱铭》卷拍卖出3.9亿的价格,只是一次回归,回归到艺术本身的价值。有些艺术品,特别是象黄庭坚这样的大幅作品,有将近一千年的历史,这样的艺术品是很难得的。所以应该说这个价格是价值的回归,这是一个方面。

再一个,盛世兴收藏,这件事情也反映了中国目前经济发展、繁荣,资金比较充裕,因此它才会拍卖出这样一个高的价格。我相信通过这次《砥柱铭》的拍卖,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书画市场,特别是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还会越来越大。

新华网 通过您的介绍,我们也不必惊叹这个价格了

邵秉仁 没必要,实际上西方的艺术品很早就有这样的价格了。


传统文化构成一个民族文化灵魂的作用是不会泯灭的

新华网 书法是中华民族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自汉、魏以来,书法艺术已逐步在群众中普及,今天依然拥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您怎么看待书法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邵秉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字和语言又是构成一个国家文化的基础。中国文化通过中国的语言、通过汉字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因此不管时代怎么变化,传统文化的这种作用,即它构成一个民族文化灵魂的作用是不会泯灭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越来越显示它独特的作用。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当中,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字,它将起到独特的作用。

现在大家都在讲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什么是先进文化?我的理解是首先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这是“根”,这个不能丢掉。另外还要借鉴世界各国、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这样共同来打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是它的应有之义。所以从这方面看,传统文化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的。


当代中国书法呈现出一种繁荣、多样性的特征

新华网 有人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中国书法艺术总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强烈地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中国书坛目前呈现的是一种什么风貌,您对当前中国书坛的流行书风是怎么看待和评价的?

邵秉仁 笔墨当随时代,就是讲,中国书法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我认为,进入到当代以后,这个时代特征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文化多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在这个时候,我们的中国书法,也呈现一种繁荣、多样性的特征。

新华网 很包容。

邵秉仁 嗯,很包容,既包括中国传统书法的精髓,同时也有受西方一些现代艺术的影响进行的书法创作。总之,这个时代是个多元的时代,是一个包容的时代,我们只能促成它不断地繁荣发展,最后由历史去检验孰优孰劣。能够站在时代的前列,它必然能够传承下去,否则就会淘汰。

新华网 就是说,当前书坛的特点,包括书法创作的形态要由后人去评说,由他们去评定。

邵秉仁 对,不要着急去否定某一种东西。但是有一点,你们刚才提到了流行书风。书法风格实际上是随着时代在变化的,因此流行书风的概念并不确切。这些年一些书法作品任意丑化汉字,脱离汉字的基础,特别是受西方美术一些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在空间布局方面强调形式至上,从而扼杀了中国书法的一些本质。这不应该提倡,但允许存在。所以我们既要包容它,同时又要指出,任何创新都不能脱离中国书法的本质。

中国书法有质的规定性,第一,它的工具,毛笔、宣纸,这是有规定性的。第二,它必须以汉字为基础,脱离汉字就不是中国书法。比如日本,他们使用日文,当然日文里面有汉字的元素,但它是日本文化,不是中国文化,纯正的日本书法也是完全汉化的中国书法。

脱离汉字的东西,写出来让人不认识,我不主张这样一种风格。但是我们从包容的角度,允许它的存在,由历史去检验,由实践去检验,由大众去检验。


大师应该由历史去检验 不能人为地推出、评选出大师

新华网 中国历史上有过好几次书法艺术普及和繁荣的时代,每一个新时代的诞生都伴随着书法艺术的改革和创新。您认为我们这个时代,或者在未来的中国书坛,是否还会出现像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那样的巨匠?

邵秉仁 所谓巨匠或者是大师,他是一种旗帜,是引导一个时代艺术方向的旗帜。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空前繁荣的时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不断的深入,出现了这样一种繁荣局面,但是繁荣是不是就一定能出现巨匠呢?我们呼唤巨匠,但能不能出现,那需要历史去检验。

书法方面能不能出现像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赵孟\这些大师级的人物,我认为现在看还看不出来。因为大师也好,大家也好,他是旗帜性的人物,他引领这个时期主流的书法艺术,他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从这些方面来说,我们只能是期待,只能创造一种适合大师成长的环境。不能人为地推出、评选出大师,应该由历史去检验。


对文化安全既要充满信心又要有忧患意识

新华网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书法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但随着电脑的普及,今天书法似乎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局面,就是用电脑写字的人越来越多,用毛笔或钢笔写字的人越来越少,您怎么看待这种趋势?

邵秉仁 应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事书法的人数在逐渐减少,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个不必要过于担心。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书法的功能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历史上的书法是写字,主要是实用功能。现在书法已经变化成纯艺术功能。

从纯艺术角度,我相信书法这种艺术不会由于电子化的普及而丧失,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人们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书法艺术还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旺盛的生命力,从这个角度,不用担心。

我们现在担心的是中国的汉字、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缺失。我曾经不断地在不同的场合,甚至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呼唤注意文化安全。我觉得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它的语言文字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灵魂的东西。这个东西如果丢掉,这个民族就会丧失存在的基础。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我们既要充满信心,同时又要有忧患意识。


希望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书法方面的教育和熏陶

新华网 经过多年努力,去年底,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改善、创造书法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环境方面,您觉得我们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做?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4 17:19, Processed in 0.062401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