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京剧,作为国粹之一,曾吸引了如关良、韩羽等不少画家为之梦牵魂绕,但他们都是以水墨画的形式表现京剧人物,而以油画形式表现京剧人物的相对较少,知名画家刘令华无疑就是其中比较成功的一位。 刘令华作品 近日,刘令华赴台北举办了“中国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引起宝岛文艺界较大反响,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国民党前主席吴伯雄也专程会见刘令华并观摩展览。喜爱京剧的刘令华说,国粹油画是他的情之所寄,魂之所系,因为欣赏京剧与创作美术作品上的感受是相同的。
早在2001年,刘令华就以《贵妃醉酒》、《定军山》、《霸王别姬》等京剧人物油画被上海APEC会议选中布展,然而从事京剧人物油画创作十多年来,他的产量并不多,每年也就十幅左右,因为他作画必须先看戏再找寻灵感,再素描上色,有的画甚至要两三个月才能完成。 《贵妃醉酒》是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画中贵妃身着华袍、容颜娇俏,却难掩酒后凄凉之态。《赵氏孤儿》中,托孤后自尽的庄姬公主清丽娟秀,眼神中透出坚毅果敢;《霸王别姬》则以金黄为主色调,把楚霸王的英雄末路和虞姬的凄楚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画作大多用中国画的写意手法渲染出油画的奔放气质,笔法纵横不羁,构图奔放而自由。 对于当初何以选择京剧人物题材,刘令华说:“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其中蕴含着很多值得其他艺术形式吸收借鉴的东西。我的目的,就是想将中国京剧艺术的一些特点与西方的油画艺术结合起来,从而使两者得到互补。这样,使中国的京剧能够通过油画手段,通过色彩、线条和构图来加以诠释和表现,这样将会使更多不甚熟悉中国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一些艺术评论家曾评价称,刘令华的独特不仅在于对京剧人物这一题材的选择,更因为他对油画艺术语言所进行的“汉语化”处理,这处理包括对油画色彩的处理和运用,对表现技法的改造和创造,使得在画中能够犹闻京剧洪亮的唱腔、激昂的京胡,以及响亮的锣钹声。刘令华喜爱在画作中融入一些奇妙的黑色花纹,类似中国民间艺术龙凤字般的图案纹样,讲究点、线、画的组合,流畅舒展,富有动感。另一种风格是用强烈的带有中华民族性格和内涵的色彩来体现“京剧味”,代表作有《古城会》、《黑旋风李逵》等。红色、黄色是刘令华作品的主调色彩,如同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五声调式一样,具有浓烈的中国味。刘令华作画还喜欢用黑色,他用黑色造型“点睛”,在缤纷的色彩中若隐若现。他的这一喜好与法国印象派认为色彩中根本不存在黑色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由此与西方油画拉开了距离。
对于人生历程,刘令华曾这样概括:老家山东泰安,生于陕西长于陕西,8岁开始习画,1980年高中毕业,后考上西安美院,1999年,刘令华在新加坡举办个展,同年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中国艺术博览会”,结果因油画《岁月》而结缘上海,并就此定居于上海。 “我出生于陕西,长安古城的古朴,兵马俑的威严,黄土高原的豪放,秦腔的宽腔大音,都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亢的音色,原始的真唱,脆亮的梆子常常在我的心中回荡。如果说年少的我曾经迷恋秦腔的古老,那么联五方之音,合为一致的京剧以其博采众长的完美更令我陶醉。很多时候,我在欣赏京剧与创作美术作品上的感受是相同的。我一直在试图通过某种形式来表达心中的这种感受,如何将中国南北风格、中西风格结合在一起──而上海讲究色彩的明丽和雅致,有一种南方的雅致和妩媚,这样的风格可以与我儿时所具有的北方的粗犷糅合在一起,而这样的特点用于创作,可以大大提高画的可读性和品味,比如《贵妃醉酒》就是南北结合的产物。 ”刘令华说。 在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林明琛看来,刘令华的画作无疑是属于“民族油画”的范畴。林明琛表示,民族油画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题材来表现,由此,民族油画的发展之路才会越来越宽泛。而“民族油画”的基本要素,在于画家能够表现中华民族特有的风情,要做到这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画家的审美取向。 事实上,无论是2004年刘令华油画作为中法文化年交流项目赴法国展出,还是去年在香港的展出,抑或正在台湾进行的展览,吸引观众的都是其中的民族风格。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国松说,西方油画中有写意的,但风格不同,像刘令华这样的是独特的,这种带有写意色彩的作品也特别容易让西方人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 刘令华自己也坦言他的风格更多来自于对传统与黄土地的眷恋:“关良是让人尊敬的,但他是以水墨的方法来表现,而我是以油画的方式表现,就不能小尺幅,而要强调视觉冲击力。所以色彩大胆、饱和、艳丽,动感强烈。从色彩上说,描绘京剧人物,在用色上我偏爱红、黑、黄三种颜色。其中红色是民间的、永恒的颜色;黑色代表一种力量,是魔力的象征;而黄色,则可能是因为我生在陕西,是对黄土地的眷恋。从动感上说,我认为京剧在画中的表现是雄性勃发的,阴阳结合的。至于个性突出,首先因为我无拘无束的性格,并且将这种个性融入画中,大胆探索创新。另外也由于我并不拘泥于某一种画派,而是吸收学习各个画派的特色。在我的画中,你可以看到也吸收了表现派、印象派等的一些方式。 ”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