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文化艺术文学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9-13 03:00|查看: 104|评论: 0|来自: 新京报

亚洲文学奖新贵:最帅作家毕飞宇

爱丁堡读书节期间,作为亚洲文学奖新科状元的毕飞宇,与两位印度作家:纳比什可哈尔、“印度最佳小说奖”得主曼努约瑟夫一同参加了“亚洲文学发声”的现场活动。

毕飞宇

毕飞宇

爱丁堡读书节、艺术节系列报道

本报爱丁堡讯 (特约记者张璐诗)


谈电影
“在我外面,像苍蝇在转”

活动由印度斋浦文学节的创办者主持,三人轮流回答主持人和观众的问题。一小时十五分钟里,大家谈到了母语写作与传统的文学语言对自己写作的影响。

毕飞宇以中文读了一段《玉米》。谈到母语写作与作品译文时,他表示非常喜欢今年书节的口号“世界,在语词里”(The World, in Words)。并以前面放着的两种杯子打了个比方:“对我来讲,汉语就是前面大一点的杯子,所有的外语就是有人把我从这个杯子里面倒到不同的杯子里面去。这个过程中,我非常享受。”

毕飞宇称“很多时候作家并不代表真理,你从我身上也许看不到真正的中国,也或者带来的只是误解”,但他仍乐意“被倒到不同的杯子里”。

有人提到了影像与文字的区别,但毕飞宇一句“很不喜欢电影”让众人感觉意外地笑了起来。平时几乎不看电影的毕飞宇称“不相信任何电影画面能取代文字的魅力”,在举了《老人与海》和《苔丝》中的细节做例子后,他称“好的文字能像水一样直接灌到我身体里去,而电影就在我外面,像苍蝇在转”。


谈茅奖
为莫言感到高兴

活动后,毕飞宇告诉记者,参加艺术节与书展不同,书展常有纯粹商业的活动,但艺术节、读书节是艺术家的联盟和聚会,“最重要的目的是交朋友”。刚到爱丁堡当天,他吃早饭时见到科姆托宾进门就愣了一下,而两人一个星期前才刚在上海见面。而他与纳比什和曼努相识于今年3月,三人都作为亚洲文学奖候选得主出席活动。毕飞宇称,也许10月还会跟“这两位兄弟”在新加坡相见。

来爱丁堡之前作家先在伦敦做了一场活动,前后只待一周。第一次到爱丁堡来的毕飞宇告诉记者,自己“被这个城市所震惊”,他形容爱丁堡的漂亮:“都不像一个城市了。像迷宫一样,全是石头,极不踏实,觉得它是个时间隧道,可以在那儿呆很长时间,但是同时又觉得很踏实,因为你会受到结实的建筑和结实的大街的呵护。很矛盾的感觉。”当走在大街上,他能感觉到几代苏格兰人保存这个城市的“耐心”。

对于刚结束的书节现场活动,毕飞宇的感觉是,“互联网很恐怖──现在全世界问我的问题,跟中国读者对我的提问都没两样,都从网上扒,自己也不思考问题。”

提到茅盾文学奖时,毕飞宇表示“很高兴,尤其为莫言高兴:他是我特别喜爱的作家。能跟他一起得奖是我的荣幸。”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16:52,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