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窃听风云》、《枪王之王》等内地最卖座的港产警匪片,都与尔冬升有关。由他监制的《窃听风云2》近日上映,被一些媒体称作“可能是今年最好的港片”。他在内地执导的第一部大片《大魔术师》,目前已完成了最后的剪辑。这位一直在香港观望内地市场的导演,切身体会了来内地拍大片的各种怪现状。 尔冬升 8月15日,《窃听风云2》在北京首映。导演兼编剧麦兆辉、庄文强带着演员刘青云、吴彦祖、黄奕、叶璇等忙着接受媒体采访,监制尔冬升则一个人躲在休息室,不肯露面。他的理由是:“不应该抢了别人的风头”。 最近几年,在内地最卖座的港产警匪片,都与尔冬升有关。2009年,一部成本只有1500万的《窃听风云》在内地拿下9400万票房,成为博纳公司在金融危机最低谷时最大的一笔进账。该片由尔冬升担任监制,麦兆辉、庄文强担任编剧和导演。2010年,尔冬升亲自执导的《枪王之王》在内地轻松拿下过亿票房。现在,《窃听风云2》公映,这部延续了上一部演员班底的影片,已被一些媒体誉为“可能是今年最好的港产警匪片”。 “功劳都是两位导演的,我只是帮了一些忙。”尔冬升很谦虚。在他看来,麦、庄两人无疑是香港近几年来最默契的一对创作搭档。两人从《无间道》开始合作,跟着导演刘伟强,拍出了香港十年来最好的警匪片系列,此后的《大搜查》、《伤城》也都质量上乘。几年前,庄文强带着20天写出的剧本《窃听风云》,来找尔冬升做监制。后者找到内地博纳影视公司投资,并为影片拉来刘青云、吴彦祖、古天乐组成的超强演员阵容。 尔冬升一直是香港拍摄中等规模影片的专家。他执导的《门徒》、《旺角黑夜》等都是典型代表,既能保证投资回报率,又有相对较好的口碑。在他看来,“找钱、找演员,都是监制应该做的事情”。而在影片后期剪辑阶段,尔冬升会天天参与开会,定夺最终版本。 《窃听风云》大卖后,庄文强、麦兆辉受命拍摄续集。由于上一集三大男主角非死即进监狱,庄、麦便决定另起炉灶,拍摄一个全新的故事:古天乐是警察、吴彦祖是幕后操盘、刘青云是金融才俊,三个人开始了一场因为窃听引发的“猫捉老鼠”的游戏,实际瞄准的则是“地主会”这个金融暴利组织。 4月底,麦、庄两人执导的另一部电影《关云长》上映,虽然有姜文、甄子丹撑场面,却引来争议声一片。尔冬升认为,这是因为香港人不熟悉内地文化的缘故。在他看来,香港人不应随便触碰历史题材;相反,《窃听风云》这类警匪题材才是香港人最擅长的。 不过,尔冬升来内地执导的第一部大片《大魔术师》,也大胆选择了历史题材,讲述了一个民国时期中国传统魔术师的故事,由梁朝伟、周迅、刘青云主演。这位一直在香港观望内地市场的导演,也切身体会了来内地拍大片的各种怪现状。 《大魔术师》瞄准了今年的贺岁档。第一次拍大片的尔冬升告诉记者:“我都觉得花钱心疼。”
B:这些年你一直在拍《窃听风云》、《枪王之王》这类中等投资的影片。对你来说,拍摄这类影片是不是最保险,也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D:其实我最想拍文艺片。我的文艺片也不是人家看不懂的那种,但别人就觉得,你犯不着,要花很大的力气去说服投资人。不要以为我找钱就不费劲,其实过程都是一样的,除非我是自己做老板。但拍《枪王之王》这种电影,就是拍,或者不拍,没有第三个答案。这样反而比较简单,就像赌博一样。 B:像你这样的导演,拍《大魔术师》这样的大片应该很正常,你怎么会心疼钱呢? D:我一拍完《大魔术师》,就对老板于东和杨受成说:“真的太贵了!”我自己都心疼这些钱。我不知道现在市场怎么会好成这样。我在内地拍片,看到剧组有那么多人,心想,现在怎么需要这么多人啊?我在香港拍戏,只有赶档期的时候会分三组拍戏赶工,现场才会人多,平时最多的时候也没超过150人。可在内地,剧组随随便便就有400多号人,看上去浩浩荡荡。 B:你还不适应在内地拍大片? D:我没有拍大片的理想。片子的规模大小跟我无关,我只是尽量去找我想拍的电影。拍大片有什么好玩的?换衣服、吃饭,全都是人。场面大,地方就大,整个人就累。你上个厕所,都要走一百多米。这是非常累的事情。我本来觉得,来内地拍戏没太大的问题。要照顾到这么大一个市场,其实就是要把电影简化。但拍大片让人很头疼,因为大多数时间,我都没有在拍戏,都在管和剧情无关的事情。有太多事情要协调。 B:大片都是找大牌演员合作,要调动这些演员,是件很麻烦的事吗? D:其实,这次的主角梁朝伟、周迅他们都很好,但拍大场面时需要很多群众演员,我经常会说:“什么时候我们的群众演员都能变得很专业,那才是这个产业真正成熟的时候。”现在,我们这块显然没做好。 我拍戏,总是希望快点拍完,不想拖很久,像写毛笔字那样描来描去,不是我的性格。有些导演就喜欢在细节上琢磨,反正我不会。我也到了差不多退休的年纪了,准备再拍几部戏,就慢慢找别的事情去做。人总会腻的。我18岁入行,从小到大都是在这个行业里。所以,我一定要找我喜欢的题材,要不然我就不拍。最起码,不要让我在片场受气。 B:你在内地拍戏有遇到什么让你深恶痛绝的事情吗? D:有很多好笑的事情。比方说,片场人特别多,尤其是演员都喜欢把自己的保姆带到片场,试戏的时候到处有人给他们撑伞,这怎么试戏?我以前听说过这种事情,现在亲眼见到就觉得很好笑。每个人都带着一个丫鬟,身后跟着一堆人。于是,我就先把梁朝伟身边的那个保姆赶走了。别人自然也就明白该怎么做了。 B:这种现象在内地很普遍。你以前做演员的时候,难道身边不带助理? D:我没有啊。在我们那个年代之前,有一批演越剧的演员,他们才是大明星、大佬倌,他们身边才会跟着佣人。 B:你就一个人去片场,没有助理,下班自己拎包走人? D:我从没有过助理。拍电视剧的时候,都是我一个人来回。1991年我来内地拍戏,因为要搭火车赶戏,才第一次用了助理。其实就是雇了一个剧务,来帮我拎行李、买火车票。 其实,在内地拍戏也有优点。首先,这里地方大;其次,有些工种是香港没有的,比如木工。他们的技术很好,我们想要什么东西,他们都能很快做出来。内地电影市场有自己的的危机,但长远来看,它一定会越来越好。但如果它一直不能产业化,未来还是会受到限制。 B:刘青云告诉我,你做监制和做导演的时候状态不太一样。做监制时,人比较和蔼;而做导演时,你就特别凶,脾气不好。是这样吗? D:是。做导演压力很大,我自己都觉得精神分裂。电影是很不健康的行业,尤其是做编剧,尤其是要自编自导,这是最麻烦的事情。 B:可你经常一个人就把编剧和导演的事情给全包了,岂不是自找麻烦? D:我的平衡力比较好,我会抽离出去。虽然没有什么信仰、宗教,但我有些方法。我很烦恼,焦虑的时候,就会在那里扫地。做电影这个行业,其实就是玩自己的情绪,非常不健康。我们所谓的正面情绪,其实就是要骗自己。写对白的时候,紧张、愤怒这些负面的情绪都写在里面,都需要你投入。这非常不健康,所有好的演员,基本上都会有精神问题。 B:所以,葛优会长年失眠,张国荣会有忧郁症? D:对,这是很痛苦的。很多演员、创作人都会遇到精神问题。有的人应对得好,也有的人就去吸毒了。创作很苦,很不健康,压力很大。 B:你自己最不正常的时候,会做些什么事? D:我在现场,脾气的确会不好,因为你很难找到一个班底,里面所有人都能达到你需要的水准。一看到不专业的事情,火就往上冒。我来拍片,不是为了训练新人,而是为了找一拨专业的人,一起来创作。看到很多人是在混饭吃,我就很难接受。 我们都是在大片场里成长起来的人,基本上每个人都很专业。做一个导演需要多少年的磨练,都要从副导演的位子上升上去。在老片场,你做副导演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了做导演的能力。我相信内地以前的片场也是如此,从每一个岗位升上去,都很不容易。 但现在糟糕了,影视这么火,根本找不到那么多人来工作,都是一批新升上来的。以前我们找到的人,副导演的能力其实可以当导演,摄影助理已经可以当摄影了;可现在,一切都倒过来了,还没到摄影助理的水平,他却已经当摄影了。由于现在市场很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工作人员大多都不专心了。我干嘛要拍一个这么麻烦的导演的戏啊?我随随便便一年就能接4部戏,很快就能杀青,立马就能收钱,这多好。香港也曾遇到过这种情况,现在来内地也遇到了,烦就烦这些事情。
B:你准备搬到北京吗? D:我比较困难,我母亲92岁了。 B:还在用这个借口。 D:哈哈。第一,香港是故乡嘛;另外,北京这个城市没有海。上海稍微好一点,算是有海的,但看上去像河。还有一个原因,我不能生活中只有工作。拍《大魔术师》的时候,我在北京呆了好几个月,真的很痛苦。我不能几个月来在一个地方,从早到晚接触的只有电影;我不能每天遇到的人都是黄建新、冯小刚,找他们出来,除了谈电影还是电影。除了电影,我没别的东西了,这就很糟糕。在香港,我的生活圈里还有别的朋友,但是来到北京,我认识的所有人,都是和电影有关的。 B:既然港片主要的市场都在内地,你老呆在香港也行不通啊。 D:有些题材,就是你来北京住了,也拍不了。比方说,我在香港,可以拍女性题材电影,但让我来内地拍“杜拉拉”,我就不会拍。虽然看完电影之后,我觉得也差不多,但微妙的东西差别就太大了。我到了现场,完全不知道如何处理,做不了决定。就算我在北京住十年,也不行,我没有办法抓到那种感觉。你让张艺谋在香港拍戏,他也完全拍不好。 B:陈可辛、刘伟强、徐克这些香港导演基本现在都住到北京去了,但要真正把港片融入内地文化,还是很难。 D:我本来有一部美国片要拍的,要去新奥尔良,可我看完那个剧本就放弃了。当地的语言就等于是四川话,我怎么拍?你掌握不了那个语言,给我钱,我都不敢拍。那个语气、尾音,你没有办法判断。在北京,还算稍微好一点,起码知道情绪。 B:《大魔术师》做到什么程度了? D:差不多剪好了。可能再过一个礼拜,就能坐下来配音了。它有足够的商业元素,但题材也不是我擅长的。最难做的就是平衡。它本身是一出严肃的戏,你要在严肃的时候搞笑,又不能很闹,分寸拿捏很困难。但我觉得影片还是会有20-30处笑点。 B:原来这是一部喜剧。你好久没和梁朝伟合作了,这些年他变化很大,这次合作彼此感觉如何? D:我们曾经合作过两部戏,中间隔了好多年。不记得是哪一年的金像奖,我碰到他,问:“什么时候合作啊?”他说:“好,好。”但是后来,找他都找不到。他这次也拍得很开心,他很久没有拍喜剧了,上一部还是多年前和杨千拍《行运超人》。拍完《大魔术师》,他整个人都很放松。 B:今后监制这类的工作,你还会继续做吗? D:不一定,我也试过,监制到最后,会想:唉,干脆自己拍算了。这要看对象,监制是很难处理的工作。有些人,你帮他,他还……这里面的人际关系很难处理。最后剪辑的时候是最困难的,涉及每个人对剧本细节的看法。有重大逻辑问题的,我一定会提出,但是牵涉个人喜好的,比如颜色、音乐,我就随便你。 ●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