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学术文献历史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1-5-17 12:06|查看: 242|评论: 0|来自: 《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第1期

论巴蜀体育的文化诉求

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体育的多元化功能尤其是健身和娱乐功能在大众生活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彰显出来。巴蜀体育文化的独具特色和受其影响的巴蜀地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正是在这种社会氛围和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建设中显露出了生机与活力。基于构建多元体育文化体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求,研究巴蜀体育文化的特性及其所展现的文化诉求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和促进多元体育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巴蜀体育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在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巴蜀地区的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十分丰富,表现出兼容性、开放性和人文性以及体育理念的多元化特征。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巴蜀体育还具有自成体系、历史积淀深厚、保持原始传承性和以及同时向文化核心聚合和向世界体育拓展的双向发展特点。〔1〕

1. 巴蜀体育的区域性表现特征

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巴蜀地区,是指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风俗略同的地区。盆地四周有高山屏障,自成一个地理单元,古称“四塞之国”,历史上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盆地的地理位置正处在我国西部高原和东部平原的过渡地带,处于北方的黄河流域和南方长江流域的交汇地带,这种东与西、南与北的交汇位置,又促成了巴蜀先民很早就致力于突破群山封锁、开拓对外交流的意识,使得巴蜀地域的体育活动不可避免地带有农业文明的封闭性和静态性,但它又明显地具有对外努力开拓的开放性。只要跨出盆地,东出三峡,便与楚文化的孕育地江汉平原山水相通;北越秦岭、大巴山,便与秦陇文化的中心关中之地岭谷相连;走近西北,则与横断山脉的藏彝走廊路途相接。司马迁说: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巴蜀先民们以世世代代的努力突破了四周山地的阻隔,打通了若干条对外通道,促成了与四方的交通和文化的交流,形成了巴蜀人善于兼容和开放的明显特点。

巴蜀人善于兼容和开放的特点,造就了巴蜀体育活动形式的多种多样。巴蜀地区的体育活动形式主要由原生性的体育项目如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和输入性的外区域的体育项目如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组成。从适应性方面讲,一部分体育项目是巴蜀先民在数千年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继承下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部分项目或许从活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改进,但总体上是与巴蜀地域的文化、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协调发展的,有其独特的区域特征。另一部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由移民或区域之间的体育交流活动而输入进巴蜀地域的,这一类项目从活动形式和内容上与巴蜀区域的体育审美、社会环境以及文化大环境不相协调。由此而衍生出巴蜀人的两种应对策略:第一,从形式和内容上予以改造,使其活动形式所蕴含的审美意义符合、适应巴蜀人的审美习惯和要求;第二,改变对传统巴蜀体育活动形式的认识,兼容外来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认可这种活动形式所表达的特殊的文化含义。

多元体育理念产生的基础正是这种多种体育活动形式的并存。多元体育理念与多种体育活动形式的并存是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的。体育多元理念表现在体育运动或者说身体活动当中,就会促进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共存。具体地讲,在巴蜀地区发源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就有数百种之多〔2〕。各个民族基于本民族的民族风情和传统习惯,创造并流传着独具民族特色的身体运动项目,以此表达民族向心力和民族感情并与外界实现沟通和交流。同时,不同的体育项目适合不同的人的个性,使参与活动的个人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进一步展现了民族个性。

2. 巴蜀体育的文化特质的形成

文化,就其本质而言,乃是人优化自身的生命存在的一种意向,是人本身存在的一种内在规定性。〔3〕

巴蜀文化是指巴蜀地区即主要指在今四川、重庆境内,自古及今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共同发展的具有巴蜀地区特色的地域文化。巴蜀文化具有巴蜀区域特色。第一,巴蜀文化具有始源性。据考古证实,在巴蜀地区,早在几千年前甚至上万年前,原始先民就已经生活繁衍,进行文化的创造。考古学家苏秉琦认为:成都及其附近几县从距今五千年前新石器晚期至今三千年前存在着自成一系的古蜀文化体系。左思《蜀都赋》说,“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第二,区域性文化。区域性文化,我们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特征,文化的发生、传播和交融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进行;时间上有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连续性;还有就是文化的独特性。第三,兼容性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现象的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一定地区或民族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习俗等共同作用下发生、发展的。巴蜀独特的地域特征促使了兼容性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巴蜀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是巴蜀体育文化形成自己特质的重要因素。巴蜀体育文化资源形成的基础~巴蜀文化是一个移民混合型的文化,是众多文化圈形成的文化层的沉淀和积累〔4〕,最终形成了独具体系的巴蜀文化圈,其凝聚了数千年的巴蜀文化底蕴,形成了开放式、混合型、包容性兼具人文性的文化氛围。同时,巴蜀文化圈的形成是一个多元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一个土著文化和外来文化兼容的文化体系。这种文化体系是不断地传承、扬弃、升华民族文化的动态库,使巴蜀文化的发展具有了一个区域相对稳定,文化特质日益明显的兼容地理、人文因素文化发展大环境。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认为,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生存境遇,会使人形成不同的时空观。而这种时空观会在他们的体育活动中展现出来。巴蜀体育文化就是在这种文化环境中诞生、形成和发展。这种文化环境使巴蜀人的价值观念、精神状态、情感倾向等通过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表达了巴蜀人的精神诉求和文化基因,并在最简单直接的身体活动中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来。一方面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的内涵和丰富了巴蜀文化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使体育文化的活动内容──身体运动从内在到外在都具有了文化特质。


二:巴蜀体育的文化诉求

1. 体育的工具性与体育的文化诉求

体育本身不具有阶级性,顾拜旦把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近代体育推向了和平的轨道。认为以体育运动中的公正、意志力、自信心等教育广大民众,人类的各种意志品质和素质就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达到改革社会,实现和平、民主的理想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工具性的体育运动在与促进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和意识领域相融合,使其从内容到形式上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从理念到意识上创新民族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将工具性的体育和传统的体育文化的人文性有机结合,使体育运动的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健身功能、超越自身满足心理需求的个性塑造功能在社会和谐发展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满足大众的文化审美需求,才能使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有机统一起来。体育的文化诉求所展现的是体育运动作为工具性和人文性辨证统一的人文性特征。体育文化是各种体育精神要素和各种品质相结合而形成一种体育素质。包括体育意识、体育能力、体育个性、体育品德。其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广大最大人民群众有生存、享受、发展需要为出发点、归宿点和最高价值目标的人文化形态。而这也是体育的文化诉求的终极目标。

2. 巴蜀体育文化诉求的特征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和推动力,继而成为一种品格和力量,影响社会和人的发展。体育文化是人类本身需求的特殊反映。它是人类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并通过有形的身体形态、动作技能、运动器材、物质以及无形的与社会属性相关的意志、观念、时代精神反映出来,显现了各具特色的存在方式。

巴蜀体育在中国传统体育思想的熏陶下,结合巴蜀地域独有的地理特征、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逐渐形成了融养生健体、道德教育、娱乐竞技于一体的独特风格,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诉求。巴蜀体育文化的诉求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内源性特征。文化的差异性既表现在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行为习惯上,也表现在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上。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或种族,甚至是不同阶层之间的体育活动,有着巨大的道德和文化差异。不同的体育群体有着不同的体育道德文化的理解。〔5〕

任何形式的民族文化,都与本民族的形成延续和发展密切相关,都与本民族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风土人情、经济条件、生产水平乃至和社会结构相适应。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数千年的社会发展与体育实践促使了巴蜀地域产生了数以百计的体育活动形式。巴蜀人在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给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形式赋予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构建了兼容性、开放性和人文性以及多元体育理念的体育发展思维和模式,其为巴蜀地域的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反映了巴蜀人把体育内化感悟为人的价值、精神和道德的思维观念的文化诉求〔6〕。

第二,外源性特征。自由是孕育体育文化的温床〔7〕。应当说,巴蜀人是自由的,表现在传承和同化体育道德、体育思想、体育精神、体育观念、体育习惯、体育意识等方面。巴蜀兼容、开放的体育文化体系给巴蜀体育的人文性提供了自由产生和发展的温床。相对封闭的巴蜀地理环境造就了兼容、开明的巴蜀人的文化性格,也造就了体育活动交流的开放性。秦汉大移民和湖广填四川是巴蜀地区历史上重要的移民活动。移民不仅对巴蜀文化的形态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巴蜀传统体育以及巴蜀武术文化以至于巴蜀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具有较大影响。光绪三十年(1905年),四川省举行了堪称全国最早的现代体育第一届省运会。这些活动彰显了巴蜀人体育文化诉求与民主、自由、平等、竞争与传统文化的相容性〔8〕。

值得一提的是现代竞技体育在巴蜀地区的发展。巴蜀地域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在多种因素参与下,显示了唯技术论到文化论的逐渐转移,而这种嬗变本身就是巴蜀体育的传统性与体育现代性的一种文化诉求。在这种方式的文化诉求中,巴蜀人更好地处理了技术与文化的关系,更好地实现了现代竞技体育的转型与发展。文化诉求是巴蜀体育在长期的文化模仿学习中的自我顿悟与思考,更多地彰显出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加入自己的文化创造与完善,而巴蜀体育的文化诉求则正是其文化心态的反映。

3. 前瞻性思考与审视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亦是文化的传播者,承载者。人还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同时,文化是为人服务的。体育文化同样如此。〔9〕

中国传统体育把促进人的完善和发展作为目标,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提倡文武双全、德艺双修,“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武备者必有文事”(《史记·孔子世家》),“德智皆寓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之研究》)。传统体育活动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修炼来顿悟事理,修身养性,“达到成人的标准”,这种修炼是人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巴蜀体育文化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成长为具有包容性、开放性、人文性特征的区域文化体系,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有外部地理条件使然,然而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不管价值观念、精神状态还是思维模式以及行为方式,巴蜀人在参与体育活动当中始终以人的幸福为根本目的,这在独成一体的巴蜀娱乐体育中表现尤其明显。巴蜀体育在民族传统体育方面使各民族通过身体活动表现本民族的民族精神底蕴,在祭祀、竞技、娱乐等活动中向族众表达了民族气质和民族凝聚力,以求价值观念、精神实质以及民族精华的传承和发展。这种不同民族独具特色的身体活动内容是体育文化的表达形式丰富和繁荣的实在基础,是形成巴蜀区域体育文化丰富和繁荣的坚实基础,也是巴蜀体育的文化诉求的全方位展现。在对待西方竞技体育的问题上,巴蜀人本着一种理念:平和地接受外来文化,剔除运动形式所附带的民族情感,剔除政治因素,结合自身民族特点,改造以至同化,达到体育文化和运动方式服务本民族的目的。以这种平和的心态参与西方竞技体育项目,找准自己所喜爱的活动方式,体现自己的价值。正是这种平和的心态,造就了巴蜀大地上诸多的体育明星和体育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的局面。使巴蜀人把握了体育的真义~人的全面发展和与对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的构建。〔10〕

体育文化的模仿始于行为的模仿,模仿不同于巴蜀地域、不同于巴蜀体育理念的外来的体育行为和动作技能是巴蜀人构建、扩展巴蜀体育文化体系建设的开端,将外来行为和动作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意义逐渐渗透到巴蜀人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体系之中,直至行为本身所包含文化韵味与巴蜀体育文化特质浑然天成,成为巴蜀体育文化建设的基础的以至骨干构成要素。在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巴蜀人赋予了这种模仿行为新的内涵和文化韵味。对于巴蜀体育文化的发展来讲,其包容性就体现在对区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同化,也体现在多种体育形式及其文化的共存和相互借鉴,这种融合、同化、共存和相互借鉴体现了巴蜀人的宽大的胸怀和成熟的发展理念,即在接受外来体育文化和体育运动形式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在这个过程中,使民族精华得以保存、发扬,使外来运动文明成果为己所用,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进一步实现民族体育文化的繁荣和体育运动形式的多样化,服务于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进一步深化体育实质价值和道德伦理的文化建设,促进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化发展。

黑格尔明晰地表达了运动文化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辨证关系。我们认为发展体育文化应立足于现代语境审视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在精神,更重要的是解析与审视地域体育文化的文化诉求特征,挖掘与探求地域体育文化的人文性特征,满足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不同体育需求群体的社会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使不同的体育活动形式蕴含和凝聚目标性一致的文化诉求,使体育文化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更具有文化理性,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人的发展。

§ 参考文献

〔1〕曾毅.巴蜀文化的特征及其研究意义[J].宜宾学院学报,2005,(7)

〔2〕杨海义.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3)

〔3〕马晶等.运动文化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J].体育与科学,2005,(6)

〔4〕姜明,文格西.巴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考证[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11)

〔5〕体育文化导.刊发刊词[J]

〔6〕曾晓琼等.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4,(6)

〔7〕孙威等.体育文化差异性的哲学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5)

〔8〕王耀中等.论湖湘文化的开放性及其现实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02,(4)

〔9〕唐永干.自由~体育文化之根[J].体育文化导刊,2004,(1)

〔10〕陈青.体育文化的叙述[J].体育文化导刊,2004,(9)


作者简介:
张宝文,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四川内江,641112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20:27,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