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年度主题的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于2010年9月3日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幕。来自政府部门、国外汽车协会组织、企业的高层就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汽车栏目视频直播此次论坛。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的演讲题目是“关于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的形势和结构调整政策的思考”,△汽车栏目第一时间从现场发来实录报道。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 陈斌 陈斌: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很高兴参加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去年3月以来,在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以及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政策的拉动下,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部分政策惠及车型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企业长时间处于加班加点的情况,今年汽车市场逐步的降温,人们的头脑冷静下来,企业开始把注意力更多的转到理性分析市场,关注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来。本次论坛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召开的,我想借此机会就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的形势和加快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取向谈一下个人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第一汽车工业面临的形势,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到了新的竞争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一直是在竭尽全力的为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量而努力,上世纪90年代,汽车工业用了10年的时间使产能增加了100多万辆。进入新世纪,又用了10年时间,汽车工业产能增加了1千多万辆,在满足人民大众对出行活动的需求方面,汽车工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今天中国汽车市场仅趋成熟,汽车市场进入到了多元化的时代,汽车企业也将由以量取胜转到以优越的性价比和适应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需要的新产品取胜的时代。 第二中国汽车工业面临着促进消费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挑战。汽车具有生产资料和耐用消费品的双重属性,汽车工业的发展既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带动了消费水平升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污染了空气,加剧了交通压力,给能源供给、道路交通、环境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压力。2009年,我国汽车的保有量达到了6200万辆,与此同时,也消耗了13480万吨成品油,占全国汽柴油总产量的63.2%,比2008年消耗净增加了1600万吨,其中车用汽油消耗费6620万吨,占总量的87%,车用柴油消耗7220万吨,包括农用运输车的消耗,占柴油产量的51%。我国高耗油车型比例过大,节能环保型车型比例相对较小,后来我国乘用车百公里油耗从2002年的9.11升下降到了2008年的8.13升,但是乘用车单车平均油耗远高于工业发展国家的水平。按照增长速度,每年新汽车消耗的成品油相当于新建一个2千万吨级的炼油厂,我们新建一个2千万吨级的炼油厂大概3到5年的时间,投资200多亿,相信我们国家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每年要落实2千万吨原油的进口资源,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事情。“十一五”规划新增的1亿吨左右的炼油能力,几乎被5年间新增的3500多万辆汽车消耗掉了。2009年,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5万公里,10年间平均每年新增5千公里,但是一些路段堵车现象日趋严重,最近京藏高速公路一度堵车长达百余公里,我国城市道路面积48.2亿平方米,人均拥有的道路面积仅12.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了2.58%,6.54和0.62%。因为需要大中型城市的交通拥堵、行人与行车争路的现象日趋严重。北京汽车尾气排放占空气当中污染物的50%,一年当中有约1/4的天数被污染占据。不可否认的是,政府对汽车产业发展充满着希望,但是也承受着增加能源供给,保持交通通常和改善环境质量带来的压力。就宏观政策取向来说,既希望汽车工业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又希望汽车工业能够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促进汽车消费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这本身也是汽车工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加快推进汽车工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思考: 第一要继续坚持政策调控,市场引导产业调整。2009年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于国民经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其中效果最为显著的是汽车工业,主要是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立足点是扩大内需,引导消费。通过鼓励汽车下乡,鼓励小排量汽车消费,鼓励汽车报废以旧换新以及规范和创造良好的市场效率和环境等措施调控市场,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觉的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十二五”期间,在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在保持汽车工业平稳、适度发展的基础上,应继续坚持以销售政策调控市场,以政策法规规范市场,以市场引导汽车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做法。在综合考虑能源供给、道路交通、节能减排等约束条件和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等社会愿望的基础上,适时调整政策措施,掌握实时的情况。但是无论如何调整,重点鼓励发展和消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第二积极发展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坚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并重发展的原则,尽快建立汽车产品节能管理制度,完善油耗标准体系,推动节能环保型汽车产品的普及,积极推进油品质量升级工作,为不断提高汽车排放标准打下基础。要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发展,各级政府应整合政策资源,集中在条件较好的城市率先启动示范,提倡政府公务车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为普通消费者做表率,为节能减排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做贡献。主要汽车企业要积极主动开展新能源汽车合作,从原材料、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使用等方面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修订的2010年版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的产品中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分其中包括电池管理系统、电机管理系统、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电动集成以及充电设备等等。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指标要求。 第三坚决抑制汽车工业产能过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由于汽车工业具有产业链长,带动性强的特点,大规模发展汽车工业成为地方政府全力推动经济发展的重点,在利益的驱动下,规划产能容易盲目抬高,我知道去年只有不到30万的车辆,“十二五”规划无论如何也要达到百万辆。首先各级政府要真正树立起科学发展观,尊重市场,尊重企业,实事求是。切忌盲目给企业下指标、定任务,主导企业的发展规划。要加强对汽车行业产能及产能利用率的监测,适时向社会发布行业产销、投资及产能淘汰落后,企业重组等信息及相关政策,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对企业扩能和异地建立分厂备案时,要充分考虑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土地利用率、企业品牌、开发创新,生产新能源汽车以及兼并重组等各方面的条件。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准入管理,防止以新能源汽车为名上传统汽车项目。引导企业把投资用于上水平、上质量、打造企业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上。当然从根本上抑制产能过剩是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解决长期困扰我国产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重点是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女士们,先生们,“十二五”是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向强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保持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汽车产业自身的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实施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品牌建设等调整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需要中外合作伙伴的相互支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 最后,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主编』 雷康 电话:1308 6666 318, 180 8010 2770 - 邮箱:3214616@QQ.com (如有侵权,务请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