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熊猫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5熊猫网 学术文献考古 详细内容
发布者: 金达莱|2010-6-23 19:48|查看: 80|评论: 0|来自: 金羊网-羊城晚报

南澳Ⅰ号古沉船博物馆初步选址广东汕头烟墩湾

南澳Ⅰ号古沉船博物馆初步选址广东汕头烟墩湾

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罐

南澳Ⅰ号古沉船博物馆初步选址广东汕头烟墩湾

铜锣锣身有一定程度的锈蚀

羊城晚报汕头讯 记者杨媛、通讯员陈晓敏

前天,羊城晚报记者从汕头市南澳县规划部门了解到,南澳风景秀丽的弧形港湾──烟墩湾,已被初步选为汕头“南澳Ⅰ号”古沉船博物馆馆址。

烟墩湾位于南澳岛东南部,它湾口朝南,口宽2.5公里,纵深1公里,岸线长3.7公里,水域面积达1.3平方公里。据南澳县规划部门有关人士介绍,烟墩湾与汕头“南澳Ⅰ号”沉船海域相隔仅2.3海里,是南澳岛陆上离沉船海域较近的地方,它距离云澳镇著名的旅游景区──宋井也只有约1公里。烟墩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好、周围环境优美。

汕头“南澳Ⅰ号”虽然沉没海底400多年,甲板以上部分在海水的浸蚀和水流的冲击下已荡然无存,但船舷和船舱部分保存完好。考古人员通过水下探摸发现,船舷依然坚实,而从此前出水的几块船体木板来看,质地仍然非常结实。本月10日,羊城晚报记者登上打捞船现场采访“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情况时,“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队长崔勇告诉记者,虽然船上所载的文物数量巨大,但“南澳Ⅰ号”的船体可以说是最大、最重要的文物。它承载的文物信息量“具有无可替代的内涵”,通过研究古船,能够获取当时的造船能力、航海能力等,对了解明代航海技术和造船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了解,按照计划,“南澳Ⅰ号”古沉船船体的打捞方案将在船载文物清空后再制定、上报国家文物部门评估批准。预计对船体的实际打捞工作明年才可能进行。


铜锣算珠出水
“南澳Ⅰ号”古沉船上发现新型文物

羊城晚报汕头讯 记者杨媛、通讯员省文摄影

羊城晚报记者昨天从广东省文物局、“南澳Ⅰ号”水下考古队获悉,“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发掘发现新型文物,铜锣、算珠、骰子和漆器残片陆续出水。

本月1日至17日,考古队克服天气方面的不利因素,共安排176人次入水作业,对“南澳Ⅰ号”沉船船体进行了发掘、测量绘图、水下摄影、舱位标示、文物清理等。文物提取工作也取得较大进展:主要集中采集了二号舱、三号舱、四号舱、五号舱内的文物,数量超过3000件,瓷器类型仍以盘、碗、杯、碟、罐、盒、瓶为主,但青花缠枝花卉纹大罐、青花器盖、青花八卦纹盒、青花人物纹盘、青花“粮”字盘等是初次发现。

除瓷器外,“南澳Ⅰ号”古沉船上的铜锣、算珠、骰子和漆器残片也陆续出水。据考古队员介绍,出水的铜锣直径约40厘米,沿宽8厘米。锣身有两个圆形孔,孔直径0.9厘米。有一定程度的锈蚀。

己到尾 ●● 已到头

最新评论

© 2002-2025,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5-5-1 20:39, Processed in 0.093600 second(s), 7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