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麝 发表于 2019-12-31 14:19:01

小不点儿挑角儿

源自:北京晚报 ▌杜近芳
  律佩芳老师对我父亲说:“师哥,我跟您说吧,这孩子我简直离不开了。有些地方的身段我没教,也不知道她怎么就会了。”
  你看,我第一次上台唱戏,自己还加身段。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比如说,“大皇儿且把金殿上”,在“大皇儿且把”时的锣鼓“呛答吧”中,我还加了左右两个水袖。因为大皇儿的个子比我这个母亲高,我若拉着他,观众反倒觉得是他拉着我,所以,我就以水袖来示意。
  唱完戏之后,我这小孩儿还挑毛病:那打鼓的有两踺子不好,再给点劲就好了。我父亲赶紧拦着我,叫我别说。我唱戏从小要求就高,说话太直不转弯,说出话来不好听,尽得罪人。
  之后,李万春先生还特地把我演出的消息登了报:“陈喜光的女公子陈玉华在开明戏院唱整出《贺后骂殿》……”我还一直留着。
  后来,票友朋友们就问:“这小孩儿唱得挺不错的,她还会什么戏呀?”我父亲说:“还会两出呢!”人家说:“下次,我们要是再聚会演出,还让这小孩儿来唱。”我心里美滋滋的,觉得不错呀,能搭班唱戏啦。
  果不其然,第二次,我又受邀在开明戏院唱了《女起解》。我跟我父亲央求着说:“爸爸,这小花脸(在剧中饰演崇公道),您别找别人,就找茹富蕙。”我父亲非常诧异,又带乐地说:“哎哟,我的千金!你这么点儿小就挑角儿呀。”
  茹富蕙是小花脸,是茹富兰的弟弟。我小时候看戏,觉得他在台上干净、不贫嘴、台风好。我不喜欢丑角耍贫嘴,再添油加醋弄点现代的词儿,我觉得不好。
  《女起解》演出后反响很好,有人说:“这姑娘再唱戏,就要让她拿戏份儿了。”我赶忙说:“不用,不用。”能让我上台唱戏锻炼,我就非常高兴了。
  我把京剧业余爱好者当良师益友、知音知己、社会基础和传播媒介。这次《女起解》,我还是跟着业余爱好者一起唱的。对业余爱好者,我觉得,他们是良师益友。没有良师,没有这些业余的老师,我就没有这块平台,就没有上台的机会。另外,业余爱好者也是知音知己,知道演员的甘苦。很多大艺术家,如言菊朋、奚啸伯等人,当年就是票友,官儿也不当,丰厚的待遇也不要了,就是为了唱戏,追求京剧艺术。我们专业演员也应该向他们学习。
  对于自身艺术水平的提高,我是肯下苦功、勤奋好学的。我走到哪儿,不管大城市还是小码头,不管大角色还是小角色,只要人家有好的地方,我就想方设法向他请教,一定要学到手。(1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不点儿挑角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