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智能手机:钻孔屏成主流 5G和AI改变用机习惯
源自:爱范儿 2019年过得比我想象中要快,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场发布会,又到了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了。回顾过去 360 天的智能手机行业,我总结出了几个能概括今年手机发展的关键词:大屏、AI、5G 和高像素。在这些关键词中,有些可能已经问世已久不新鲜,有些是初次登场我们甚至还没有概念。
但不论怎么说,今年我们能洞察到手机共有的一种变化是‘变大变厚变重了’,而且售价也变得更高了。
高达一亿像素的小米 CC9 Pro
在即将到来的 2020年里,智能手机厂商登上 5G 通讯的角斗场,你可能在日常上下班的时候都能看到 5G 的广告,打开手机甚至还能看到运营商各种诱人的套餐。
而随着新技术的到来,手机形态、配置、功能都会发生变化,这不但是一个通话、上网用的盒子,而且还是掌上电脑和智慧终端──它能做到事,已经远远超过人们当年对手机的想象了。
大尺寸钻孔屏是主流
屏幕几乎是厂商每年都要比的硬件环节,有关注手机设计变化的网友,相信也会留意到手机屏幕正在从刘海屏、水滴屏转变为钻孔屏。即使是连售价千元的入门机也能拥有如此配置。
可以说,钻孔屏正在取代水滴屏,成为手机屏幕的主要设计。
会让钻孔屏成为未来趋势的原因,个人总结主要是两方面:
一方面是厂商之间对全面屏的追求仍在继续。屏幕开始往四边延伸而不仅局限于两边,钻孔屏能给厂商提供相对理想的传感器放置方案,有利于厂商继续延伸屏幕面积。
另一方面是国产钻孔屏技术相对过去更加成熟。自今年初开始,京东方、天马等国产 LCD 钻孔屏出货,钻孔屏的成本也相比 OLED 钻孔方案更低,因而也被大量中高端定位的手机选择。
究其根本,厂商选择钻孔屏其实也是个不得已的选择。
可折叠屏的小米 MIX Alpha 交互演示
机械结构虽然能轻松让手机达到‘正面全是屏’的最佳效果,但机械机构的耐用性和密封性仍然是机械结构迈不过的坎,显然机械机构只是为提高屏占比而设计的途径。
另外,尽管我们在去年就已经用上了屏下指纹、屏下听筒这些新技术,然而事实告诉我们这些技术成本颇为高昂,并不便于大量使用。
最关键的是,当下的屏下摄像头技术尚不成熟,至少还要 1-2年的研发、优化才能大量使用。
vivo X30 Pro 的钻孔直径被控制在 3 毫米内,仅有通知栏图标大小(该屏幕为 vivo 与三星共同定制)
因此,在镜头能在屏幕下看到我们之前,既有屏占优势、又有成本优势的钻孔屏就成了 2019年下半年的主流配置。而在国产 LCD 钻孔屏工艺逐步改良、出货量增高的形势下,预估 2020年每家厂商、每个价位段至少会有 1 款钻孔屏手机。
与此同时,钻孔屏也会随手机形态、定位有着不同变化,比如‘曲面+钻孔’、‘折叠+钻孔’、‘高刷新率+钻孔’以此提升产品亮点。
此前爱范儿在微博发起的升降式方案与钻孔屏的投票
当然,提升屏占比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功能性。
‘既然都在拼 5G 了,手机屏幕为何越做越大?’这个问题其实我也曾经问过自己,但深究才发现 5G 虽然是厂商要攻克的重要技术,可‘如何用好 5G’也是厂商要面临的问题。
屏幕作为手机体积最大的零部件,它还承载着上网、娱乐、办公等等任务,更大的屏幕固然能显示更多的东西,但借着 5G 的东风,厂商其实想让手机帮你完成更多事情。
从各大厂商的已有计划来看,高分辨率的大屏设备将借助 5G 承载 4K 视频播放和 AR/VR 画面输出的任务。在游戏互娱方面,诸如云游戏、云电脑也在陆续登上舞台。
如果你有用手机当导航的习惯,那么 5G 手机也能提供更精准的定位,手机也是个不错的车载导航。
以上提到的这些功能,它们都需要使用大尺寸屏幕呈现。虽然 5G 和屏幕看似关系不大,但实际上它是最能影响手机整体体验的零件。
当然,厂商把手机屏幕越做越大的原因有许多,比如给 5G 基带和电池腾出更多空间、提升产品吸引力……这些都是增大屏幕的理由。而屏占比就是让大屏更讨好眼球、更好握持的呈现方式。
后 5G时代,传感器区分手机定位
高屏占比让手机更有视觉冲击力,但是像 5G 基带、传感器和相机这些硬件都会是明年手机发展的重要部分。随着 5G 硬件技术开始普及,明年智能手机将全面进入 5G时代,5G 终端的定价也会逐渐回到大众能接受的正常水准。
我曾经在《5G 来了,今年该不该换新手机?》认为现在并不是买 5G 手机的最佳时机,一部分原因是现在的 5G 终端和运营套餐偏贵,等 5G 基带普及后才是最适合入手的时间,我预估的时间是明年第一季度的 3月,因为那时骁龙 865 也应该开始量产了。
5G 终端价格下降,这点从本月初的 Redmi K30 不到 2000元的定价就能看得到,然而我始终不认为 K30 5G 是明年第一季度唯一一款 2000-3000元价位段的 5G 手机。
一方面考虑是用麒麟芯片的荣耀 V30 也只是在 3000元档位,明年荣耀可能会用定位更低的机型对标 K30 5G;另一方面是三星、联发科这些厂商也陆续推出 5G 芯片和基带配置方案,他们在成本上都相对比高通更低,有利于厂商控制配置成本。
荣耀 V30 是一款 3000元档的 5G 手机
正如前文所说,随着 5G 的普及问题得到解决,厂商的竞争也会逐步从‘5G 普及’转为‘5G 应用’。而作为手机感知世界的窗口,传感器配置将会成为今后旗舰手机与中端手机形成差异的方面,基于 TOF、红外线、雷达识别、高像素 CMOS 这些新型传感器,高端手机拥有更好的物体和动作感知能力。
在这其中,相机传感器的配置和优化可能会成为明年中端和高端手机之间的分水岭。
Redmi 推出一键 Vlog 功能,并支持 AI 语音转换字幕
不知你是否有留意到,今年无论是小米、OPPO 还是华为,这些厂商都在视频拍摄功能上花了不少功夫,无论是相机硬件还是拍摄系统,今年的手机视频拍摄比过去可以说是有着飞跃提升。
而且,网络内容也逐步从传统图文转变为短视频内容──无论到哪,总能看到用手机刷抖音、拍 Vlog 的人。
短视频成为当下网络内容的主要载体。
OPPO AI 视频剪辑工具‘即录’
在目前基础上,短视频内容在 2020年会随更高速的网络(5G)、更简单的后期剪辑工具(AI 视频剪辑)达到另一个内容爆发期。因此厂商也会在之后的发展中继续提升手机的视频拍摄能力,比如视频的画质、相机防抖以及长焦等相机功能。
OPPO 在抖音中加入防抖功能,改变行动拍摄的画面清晰度
目前手机厂商已经通过更高像素的 CMOS 来提升拍摄画质,而像 OPPO 等厂商也已经在 Reno 系列中加入 OIS/EIS 技术,让手机达到接近运动相机水准的防抖,简化视频后期成本。
而随着之后短视频社交发展,手机的视频防抖性能相信也会达到更高水准,比如在长焦状态下也能进行防抖,解决在远摄时因抖动而造成的画面模糊。
OPPO Reno3 的超级防抖功能
另外,手机在长焦拍照方面也会继续向相机靠拢。从 vivo 今年将潜望式下放到 3000元档产品的举动看,潜望式镜头或许会在明年应用到往下的中端手机上,以此提升中端手机的长焦拍摄能力。
最后,AI 优化的介入也让手机拍摄效果更加出色。今年不少厂商已经在相机系统中加入 AI 优化功能,即使是同一套传感器,不同厂商的调校也会有不同的画质效果,而这也是厂商明年在拍摄优化上的另一个竞争点。
在手机相机传感器整体升级的基础上,相机功能会成为中端手机和高端手机区分的地方,高端机型除了拥有先进的传感器配置外,还会有专门的功能优化。中端机型虽同样拥有高端机的硬件配置,但部分功能可能会被削减,以此和高端机型拉开差距。
高清直播、云游戏是 App 的新趋势
如果说 3G 带来了全新的即时通讯工具,4G 催生出了短视频、直播这些新媒体,那么高带宽、低延迟的 5G 则会让之后的 App 内容更清晰,体验更多元化。
2019年春晚首次采用 5G 信号传播 4K 内容
目前部分视频平台已经针对 5G 推出高清影视内容,通过更好的网络条件带来高清的电影或高清直播。实际上,在 2019年春晚,央视就已经通过 5G 实现了 4K 画面和 5.1 环绕声的高质传输,将现场画面和声音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当中。
而随着 5G 移动网络的普及,高清影视和直播内容都将会成为视频 App 的下一个发展趋势,诸如 VR 和 AR 格式的内容也会有着更多元化的用途。
除了文娱内容方面外,云端应用方面也会出现变化。
网速快,云端存储固然会变得快捷方便,但除了云盘,5G 的低延迟特性也会让云电脑、云游戏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其实早在今年年中,华为、OPPO 等厂商都已陆续在自家的开发者大会里公布了云端程序计划。尤其是在云游戏方面,这些厂商都已经先后与游戏开发商、个人开发者、网络服务商合作,借助 5G 将手机变成云电脑和云游戏的控制主机,把手机从单一平台扩展成为跨平台云端控制设备。
在 OPPO 的开发者大会上,OPPO 展出了基于 5G 的云游戏理念,手机作为主机接收来自第三方无线手柄的指令,随后将指令发送到远程主机内,最后将游戏画面输出到电视里。
也就是说,有一台电脑在云端 24 小时待命,而你只要一台手机就能控制它。
其实除了以上提到的文娱内容和云端控制,5G 所带给未来 App 的突破还有 IoT 物联网、AR、VR 线上互联等方面。
阿里 Buy+ 宣传视频,VR 购物对店面的商品显示要求较高,因此需要传输更高画质的图片,这便需要更高速的 5G 网络传输。
举个接地气一点的例子,阿里在 2016年推出了基于 VR 技术的 Buy+ 购物平台,用户可以通过 VR 在家里逛超市购物,但由于目前网络限制了高清图片输出,因此这个项目至今仍未推出市场。
相信在 5G 的帮助下,VR 购物的画质问题有望会得到解决。
AI 不仅拥有更多能力,还会影响手机形态
一台能被称为‘好用’的手机,除了在硬件上能符合潮流发展外,软件优化也十分重要,这里我说的软件并不是特指手机系统一个层面,而是包含系统优化、功能、用户体验整个软件体系。
回望今年手机软件发展,AI 系统的加入是最能影响手机发展的一大方面,其次是提升用户友好度和留存量的系统优化,最后是联合开发者一同推进 App 生态,通过软件将设备优势发挥出来。
小米开发者大会 2019
当下手机厂商完善 AI 功能主要围绕两方面,一方面是在硬件上提升算力,同时节省计算功耗;另一方面是增强系统的 AI 能力,将功能渗透到用户的常用功能中。
近年我们也能看到系统用 AI 预测指令、用 AI 优化系统运行的案例,而今年更加渗透到了相机拍照、游戏运行以及是一些‘可能看不出来,但其实已经在变化’的地方。
华为在 EMUI10 加入了不少 AI元素,比如在杂志锁屏的页面里,AI 会根据用户眼睛的观察位置,自动对杂志锁屏的文字内容进行排版。
另外像‘智能识别机主’这个新功能,也会让系统在检测非机主使用的情况下自动屏蔽新消息内容,这里则是 NPU 硬件和 AI 软件结合新功能的表现。
AI 算力的提升,甚至对之后的手机形态也带来颇为重要的影响。
OPPO 曾在 12月的未来科技大会里展出了能带来‘真全面屏’的屏下拍摄原型机,但通过官方公布的样张看,受屏幕影响,屏下拍摄的出品比普通镜头拍摄仍然有明显差距。这里就需要使用 AI 后期调整,将照片的清晰度、色彩进行优化,达到接近无遮挡镜头的出品水准。
这里其实就不单是考验厂商的设计能力,还有 AI 的硬件算力和调校能力。通过优化 AI 来加速‘真全面屏’手机的发展,似乎已经在厂商的项目日程上了。
能预见的是,在之后的发展中,AI 会继续起到‘人与设备’之间的桥梁作用,厂商通过 AI 来优化设备的硬件和软件功能,进而提升用户友好度,保障品牌留存量。另一方面 AI 的应用也会扩展到云端和 IoT 两个领域,以云端作为 AI 数据大脑,并通过 AI 对设备进行控制。
小米在开发者大会上公布其 AI 学习框架
实际上,像国内的华为、OPPO、小米等厂商在今年都已经陆续公布自有的 IoT 计划,手机不仅是一台独立的手机,还会兼顾云端入口和 IoT 总控的作用。
明年手机形态不会有太大变化,但它会变得更懂人
从今年钻孔屏、折叠屏的应用看,手机形态在明年不会有太大变化,大尺寸设计依然还会是手机行业的主要趋势。但随着 5G 逐步普及,在今后一段时间里,手机都会围绕 5G 和 AI 的应用而发生变化。
比如屏幕分辨率和刷新率更高、手机天线数量更多、传感器类型多样化、相机拍摄能力更强……实际上,这些改变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变化──提升手机在 5G 环境下的应用能力。
在软件方面,从华为、小米、OPPO、三星几家厂商在今年开发者大会公布的计划看,明年几家厂商的软件发展重心都是在 AI 和云端应用两方面。
因此明年各家厂商对软件系统的优化,都将可能会结合云端来提升 AI 的算力,继而丰富其使用场景,并且通过 AI 来调整手机的功能和状态,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最终达到提高用户留存率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2020年的手机发展形势将会是这样的:
[*]采用大尺寸高屏占比屏幕(钻孔屏/折叠屏)
[*]标配 5G 及 WiFi-6 功能
[*]AI 算力更强,适用范围更广
[*]高清视频、VR 购物、云游戏体验逐步完善
[*]相机拍照保持高像素,视频拍摄功能更丰富
[*]手机与 TWS 耳机、智能手表构成物联生态
小米在下半年推出了小米手表,这是小米物联生态体系的重要成员之一
手机市场在经历过去两年的持续下跌后,在 2020年的有望能通过 5G 热潮来获得回升。但与此同时,由 5G 衍生出来的新体系的也会让手机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残酷,手机厂商不但需要通过硬件产品来获得用户支持,而且还需要通过更多元化的 5G 应用和设备生态维持用户的新鲜感,才能减少在 5G时代下的用户流失。
从今年下半年的发展趋势看,不少厂商都已经在为迎接 5G 这个当红趋势做准备,但我认为在接下来的竞争中,拥有掌控供应链的能和自研技术的厂商,才是能活到最后的厂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