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交行如何践行“三地如一”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文标题:逐浪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交行如何践行“三地如一”产业为依托、多种金融相互交织综合,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银行业赋能实体经济的新高地。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交通银行在总行设置领导小组服务大湾区金融,将围绕财富管理、科技金融、普惠金融、资产管理四个方面,疏通业务经络,“六个打通”为客户搭建“产品互联、服务互通、三地如一”的综合金融服务网络。
东风渐暖大湾区
作为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发展与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全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群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虽然仅占国土面积的0.6%,但人口占全国5%,创造了12.57%的全国GDP总量,其创新动能和资源配置效率不逊于东京湾区和纽约湾区。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大湾区金融开放蓝图逐渐展开画卷。近期规划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大湾区即将完成如下几项金融建设工作。
其一,推动跨境人民币使用和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不断丰富大湾区内投资产品类别和投资渠道,支持香港开发更多离岸人民币、大宗商品及其他风险管理工具;
其二,支持大湾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包括研究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对港澳投资者资质要求、持股比例、行业准入等限制,支持澳门以适当方式与丝路基金、中拉产能合作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亚投行开展合作等;
其三,进一步深化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金融建设,包括在深圳前海合作区拓展离岸账户(OSA)功能,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FTA),积极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有效路径;在广州南沙合作区基础上探索建立与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在跨境资金管理、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等方面先行先试。
在政策东风下,各家银行开始密集布局大湾区金融,尤其是国有大行开始密集调配资源。比如,中行推出面向澳门居民的跨境移动支付服务“跨境钱包”,无需开立内地账户,即可在内地轻松消费。工商银行与广州市政府于今年4月签署了《金融创新赋能粤港澳湾区产业腾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6月,农业银行印发《中国农业银行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意见》。12月,建设银行发布粤港澳大湾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能力,并将旗下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的总部设在大湾区内的深圳。
“五个抓手”和“六个打通”
同为国有大行的交通银行,已经先人一步,打通机制,从总行层面成立领导小组,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发展。近日,交行发布了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旗下的交银国际也正在探索推进大湾区交银鼎睿科创基金的落地运营。
“商业银行服务大湾区产业升级发展大有可为,”交通银行副行长郭莽在12月19日举行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经济高峰论坛”上做主题演讲时表示,商业银行可以从五个方向上促进大湾区金融产业升级,可以总结为“创新融资”、“跨境业务”、“供应链金融”、“基建融资”和“金融科技”五个层面:
一是商业银行可以为科创企业提供创新的融资服务,包括通过创新设计信用类产品,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模式,为科创企业发展提供间接融资支持,还可以挖掘大湾区交易所聚集优势,联合其他金融同业,共同为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等领域客户提供直接融资。
二是大湾区跨境业务潜力巨大,商业银行提供“跨境+”的融资支持,并通过金融机构联动、金融产品互认等,把握“理财通”“保险通”等业务机遇。
三是商业银行将聚焦大湾区支柱行业,加大开展先进高端制造业、医疗生命科学等行业的研究力度,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方案。尤其是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打造数字信息一体化平台。
四是大湾区的基础建设对资金需求巨大,广东省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投入1.7万亿元;为建设新型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2017-2020年计划投资约1390亿元。银行可在其中提供信贷、债券乃至股权等全融资服务。
五是商业银行可在大湾区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无论是大湾区的相关人才储备、科技产业集群还是庞大的客户群,都为此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近日交行发布的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在年初的方案中进行了升级,致力于打造“产品互联、服务互通、三地如一”的综合金融服务网络。
为了激发行内活力,交行此番重新疏通业务脉络,“六个打通”来赋能大湾区相关业务:
一是打通境内境外,交行加强了境内外、离在岸的客户业务联动,总、分行及子公司业务协同。
二是打通集团资源,交行充分利用综合化优势,为大湾区建设提供商行、投行、租赁、信托、基金、资管、保险等一揽子服务,有效推进符合大湾区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建设落地。
三是打通线上线下,交行通过快速汇划、外汇财资等电子渠道建设,提高湾区企业跨境资金汇划、代客交易服务等线上处理效率,打造便利化的跨境金融服务。
四是打通一站式服务,交行紧密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民生金融重点方向,结合“惠港16条”等惠民措施,探索住房贷款、跨境财富管理、电子渠道多地账户信息查询等一站式便民金融服务。
五是打通一网通平台,交行致力“单一窗口”平台建设,实现预约开户、签约、账户绑定、货物贸易购付汇、实时结汇等服务,服务大湾区建设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六是打通业务板块,围绕大湾区建设,从客户管理、授信支持、普惠发展、产品创新、科技赋能等方面给予一系列政策,全面提升服务质效。
两家分行如何做好大湾区“文章”
让我们来看看两地分行是如何做好这篇大湾区雄文的。
交行广东省分行主动担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金融主力军角色,持续加强与湾区内政府单位、金融同业、客户企业合作,先后与中山市、广州黄埔区·开发区、越秀区、白云区、越秀集团、正威集团、南航集团等达成超3000亿战略合作意向,今年来该行投放大湾区的对公贷款增幅超20%。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支持湾区规划下的公路、铁路、航空等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项目,成功拓展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广州港、南沙国际邮轮母港、虎门港、汕湛铁路、佛清从高速公路、广州地铁等一批重点互联互通项目。
在跨境金融方面,打造“资产+资金+结算”的跨境全产品链条服务。该行先后落地全国首例“中资银行境外分行跨境抵押”融资业务,系统首笔平价远期结汇、境外同业离岸定期存款、创新开展区块链国内证、境外债投融资、平价远期结汇等跨境服务。
在金融科技领航方面,广东省分行与总行联合开发“跨境资金管理”系统,打通境内和海外双向资金池,为一批知名跨国集团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全球化现金服务。另外,首批入围广州市工人工资分账合作银行资格,在业内独创“工程管家”智慧云系统,为工程建设领域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务,累计服务建设工程上千项、农民工近30万人次。
资管业务方面,广东省分行正在筹备大湾区资管中心。交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黄海在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主办,交通银行联合主办的“大湾区金融创新论坛”上表示,交行将在大湾区资管业务方面加强探索,坚持做大规模,丰富渠道,对接BAT金融板块扩大销售,为更多市场主体提供配套的资管服务,提升对品牌客户定制化服务能力,“另外将探索筹建大湾区资管中心,在湾区内,实现湾区资管业务一体化经营,突出重点,突破大湾区核心金融圈发展的瓶颈。”
而坐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深圳分行,大力服务湾区内国企和民企,作为首批两家银行之一,与深圳国资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深圳开展优质上市公司纾困工作。
深圳分行与高新投集团签署《支持深圳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深圳支持民营企业“四个千亿”落地。两家机构合作推出支持普惠业务的分离式保函产品,成功开立全国首笔线上分离式保函,解决了传统保函客户评级低、申请金额小、期限短且分散等痛点。今年4月份以来,已累计开出分离式保函约800笔,余额约45亿元。联合高新投集团及中小担集团推出“国高贷”“新识贷”两大产品,定向服务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助力企业盘活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与深圳市国标商标大数据中心共同推进知识产权融资平台信息化建设落地,建立基于借款企业的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数据分析的小额个人经营性贷款平台。
深圳分行还积极对接监管各项最新政策,从中寻找和争取业务机会,比如:人民银行出台跨境人民币资产转让的创新政策时,深圳分行成为首批开展福费廷跨境资产转让的银行,积极成立专业团队,梳理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并与香港、澳门等分行联动开展合作;国家外管局12条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的措施出台后,深圳分行积极推动促成外币跨境贸易融资资产的转让;作为深圳外汇和跨境人民币自律机制的核心成员,深圳分行还牵头制定地方版跨境资产转让的自律规则。
交行相关负责人同时透露,未来大湾区的金融创新将是该行重点着力点,交行将积极融入探索粤港两地理财产品互售试点、QFLP基金试点,依托人行区块链平台,推进票据、保理、不良资产等跨境资产转让试点。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