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支线航空扶贫“天路” 华夏航空让僻壤变通途
源自:证券日报 原文标题:搭建支线航空扶贫“天路”华夏航空让僻壤变通途本报记者王鹤
见习记者许焱雄
在传统扶贫方式中,扶贫要走进田间地头深入每家每户,而航空公司似乎很难做到这一点,但是,华夏航空却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特色扶贫之“路”。
华夏航空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到,近年来,针对贫困地区长期面临着的小客流、大离散、高成本等诸多运行困难的状况,华夏航空结合航空公司特有资源和优势,立足支线航空业务,开创了一条“提升贫困地区航空运输能力,上下游多措并举长效扶贫”的扶贫道路。
据了解,华夏航空是国内唯一长期专注于支线航空的独立航空公司,在支线航线网络、支线市场营销网络、经营模式、支线通航航点覆盖率等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对于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发挥支线通航优势
“僻壤”变“通途”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如今的现代社会,航线也是一种重要的“道路”资源。
因此,在提升贫困地区航运能力方面,华夏航空利用公司在支线航空方面的特有优势,打通贫困阻隔“最后一公里”,让“僻壤”变成了“通途”。
华夏航空注册地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是贵州省脱贫任务最重的地区之一,下辖六个国家级贫困县,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尽管黔西南州府所在地兴义有支线机场,但是时刻分布不均匀,干支衔接度不高,航班稳定性效果不理想。
华夏航空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说道:“根据当地特点,公司依据民航局‘保持贫困地区支线机场航线航班稳定性’的要求,采取了‘干支快线’思路,将兴义支线机场与重庆、贵阳枢纽机场密集连接,提升了贫困支线‘小’城市快速联通干线‘大’城市的网络放大效应,为贫困地区居民出行提供了更多航班选择。”
根据地区特征发展航线并不是个案。华夏航空另辟蹊径通过将库尔勒打造成为新疆次枢纽的思路,并按照“以网带线”的模式,将阿克苏、喀什、和田三地支线机场与库尔勒次枢纽机场有效连接,充分利用枢纽机场的网络优势,实现支线机场“点对点”到“点对网”的转型升级,用经济有效的方式,快速提升了这些地区与一、二线城市之间互通互融的网络效能。
华夏航空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全资子公司华夏通用航空已在黑龙江、山西、浙江、青海、河北、安徽、新疆等地陆续开通了12条短途航线,国内运营短途运输市场占有率超过1/3,2019年,华夏航空旅客运输量预计超过750万人次,其中贫困地区航点旅客运输量近400万人次。华夏航空用实际行动打通了阻碍贫困地区交通不畅的“最后一公里”障碍。
产业扶贫消费帮扶
“授人以渔”成长效机制
除了“修路”以外,华夏航空还将扶贫与产业结合。华夏航空利用自己支线航空业务的特有资源和客户优势,充分发挥航空产业优势,围绕上下游产业多措并举,在贫困地区建立起了一系列特色赋能式长效扶贫机制。
例如,华夏航空采购了贫困地区具有当地特色的产品作为航空食品在飞机上供应。如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色买提杏”,被誉为“中国第一杏”,但是,不耐储存,丰收季节面临滞销。于是,华夏航空大批购买“色买提杏”,作为航空食品在飞机上供应,不仅得到了航空旅客的赞誉,也获得了当地政府的认可。
公司还帮助贫困地区进行特色农产品和旅游资源推广。华夏航空于2018年5月份开通了重庆直飞阿拉善左旗的航线,并启动了“花样空姐华夏行—旅游直播走进苍天圣地阿拉善”项目。以华夏航空乘务员担任阿拉善左旗城市名片宣传大使,围绕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开创“直播+消费”全新模式。自2017年7月份“花样空姐华夏行”项目运作至今,已为30余个支线城市开展城市推广。同时华夏航空还与当地进行了深度特色产品产业合作,开发了“华夏航鲜”线上商城。
这就是华夏航空运用自身特有资源和优势,立足支线航空业务搭建的一条支线航空扶贫“天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