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狼 发表于 2016-11-30 10:06:03

黄奇帆重庆建海内外人才创业高地:提供人才房

源自: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文标题:重庆全球招贤标本:黄奇帆建海内外人才创业高地
⊙ 记者:文静 重庆报道
  导读

重庆吸引人才一个独特之处是提供“人才房”。仅两江新区就有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的“人才房”,按不同标准统一装修配置家具家电、高速宽带、光纤进户,基本做到拎包入住。
  从2011年开始,重庆的GDP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多次领跑全国,2015年同比增长11%,领先全国平均值4.1个百分点。
  高速增长的背后显然也包括出色的人才战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重庆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获悉,自2015年启动《重庆产业人才支持计划》以来,截至今年8月31日,重庆共引进各类海外高层次人才4000余人,已有“两院”院士13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5人。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后,重庆两江新区被批准为全国首批示范基地。7月,国务院又批准重庆两江新区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项政策将重庆全球引智推向高潮。
  11月28日至29日,包括院士、千人计划专家、海外高端精英等400余名海外优秀人才参加了重庆举办的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下称国创会)。据悉,其中92个项目签约落户重庆,有71名高端人才将留在重庆创业。

全球求贤令
  在国创会上,由哈佛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等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展示的是心血管疾病精准用药的基因检测项目。
  该项目创始人俄勒冈医科大学博士莫维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精准医疗很大部分是精准用药。针对庞大的国内心血管患者群体,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规避其用药风险。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莫维克在美国实验室检测的10万个临床病人案例使该项技术运用到国内后,能体现准确、高效和便宜的优势。
  “我们在国内的首个医学检验所已经决定落户重庆北碚水土工业园,现在正在报重庆市卫计委批复,项目一期投资1000万人民币。”莫维克说,落户重庆,他首先看中的是重庆的区位优势。虽然深处内陆,但重庆是连接西北和东部的“中间位置”,对首期产能将服务40万人次的规模来说,恰好可以辐射东西部。
  “其次医学所将落户的工业园地处两江新区,交通便利,离机场仅20分钟,对依赖航空运输病人药品的基因检测行业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莫维克说。
  目前,该创始团队已在重庆注册重庆君强永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该项目合伙人武永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正是由于重庆对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视,在该项目投资方──一家从事生物研究的上市公司推荐下,该团队来到重庆考察,而且一来就留下了。武坦承,重庆两江新区高效的办事效率和税费减免、研发补贴也是最终吸引该项目打算落户重庆的重要原因,据他透露,光政府直接出资的研发费用就高达200万元。
  除重庆国创会外,近日重庆还举办了两场高规格人才招聘会,两江新区专场招聘会和重庆人才创新创业项目推介洽谈会。
  11月28日,参加完重庆两江新区专场推介洽谈会的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王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采用了剑桥大学微型气体传感技术研发的呼吸宝宝可以贴在手机、车上,随时随地检测空气质量,很方便。”和市面上体积较大的空气检测设备相比,这款获得国际专利的空气检测器最大的特点是小巧、耗电量低,价格还便宜。王磊说,由于拥有核心技术,他估计同行产品5-10年才能替代。
  利用传感器收集数据后,王磊为消费者免费开发的空气APP可以进行实时显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看到,这块APP的空气质量地图可以精确到街道。APP上还有“行动建议”,比如“极少数异常敏感人群应减少户外活动。”
  “数据源来自国家检测站和卫星数据。”王磊说,由于数据源的问题,目前该APP还做不到预测未来空气质量的检测。目前,他的团队已经和河北石家庄市政府洽谈,该市将把交通数据和空气数据进行结合,对交通进行管制。这次来重庆,他递交给当地政府的方案是,希望在空气检测数据资源上,和政府及企业进行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受邀参加三大专场招聘会的项目大多拥有核心技术。目前,承载着重庆大半个工业的两江新区在新兴战略产业、医疗卫生和教育金融等行业领域人才缺口较大,而上述两个项目都和医疗健康有关。
  “全球求贤令旨在推动形成两江新区‘311’产业、中新互联互通项目以及和自贸区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两江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何友生说。
  据他介绍,“311”产业体系包括重庆的汽车等三大优势支柱产业,到2020年,仅汽车产业就将实现产值5000亿元。虽然上汽通用五菱、仁宝、纬创、京东方、皮拉图斯飞机等一大批重点企业已落户重庆,但在高端人才方面存在巨大缺口。
  应该说,重庆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多是一种综合性的体现,比如重庆市长黄奇帆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提到重庆招商的“五低”政策:低税费、低物流成本、低要素成本、低土地房产成本、低融资成本。黄奇帆说,我们在招商引资的时候采取了哪些创新措施?围绕着投资者的需要,他发生什么问题,我们能帮他解决什么问题,完全是有针对性的,这种问题有时候是一种体制机制的问题,是一种客观的问题,你要帮他解决,是要在谋略上帮他解决。实际上,对人才的吸引也是如此。

政策护航
  “重庆的房价低,发展潜力好,GDP连续11个季度同比增速全国第一,再加上重庆市倾斜的人才政策,都是我选择来重庆的原因。”11月上旬,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院研究员陆仕荣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说。
  他表示,此前他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从事有机半导体材料研究,工资待遇是国内工作的两倍,但对研究人员来说,平台和发展潜力才最重要。回国不久,今年3月,他的“千人计划专家”证书已经发放,个人津贴也已落实。5个项目累计达200万元的研发平台经费来源就有一部分是重庆市按政策发放的。
  在资金的支持力度上,重庆在西部各省份中率先形成了“产业扶持+债权融资+股权投资+改制上市”的创业创新金融体系。
  “以陆研究员所在的两江新区为例,该区出台了《关于加快人才集聚推进创新创业的意见》,新区设立每年不少于1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用于各类高层次人才安家补助、生活补贴、岗位补助、创新激励、引育培养等支持帮扶。另外,设立了10亿元的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据两江新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已建成7只股权投资基金,总规模达17.5亿元,推出的科技金融产品累计发放186家企业,共计6.61亿元,新增5家科技企业挂牌新三板。
  同时,两江新区在大产业布局上持续发力,设立了22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落地产业项目2178个,其中世界五百强企业129个,形成了3811亿元产值的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
  “引才还包括人才柔性政策,创业团队在重庆每年工作仅一定时限的,依然享受人才房,这是重庆政策的特殊之处。重庆还允许引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弥补了政策空白、扩大了享受范围,服务体系更趋完善。”重庆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据记者了解,两江新区打造了总量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的“人才房”,按不同标准统一装修配置家具家电、高速宽带、光纤进户。
  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局副局长彭志明在重庆国创会上也公开表示,该局和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社局合作,共同为中新示范项目量身定制了人才引进的“公务员聘任制计划”。
  “在我参加过各地的人才创新创业洽谈会上,重庆的饭是做得最好吃的。”一位从珠海特意赶到重庆参加此次创业项目路演的海归博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笑言。据他透露,除了重庆各市级部门给受邀参加洽谈会的人才免费提供食宿外,还提供了6000元的机票费用,获得创业大赛名次的还有数万元的奖励。
  “我们希望用服务和诚意来打动高端人才,这里不仅提供项目展示,更希望他们能留下来。”两江新区管委会有关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据重庆市委组织部提供的数据,国创会从9月30日发布公告以来,共有936名海内外人才报名,其中778人携带项目。后经组委会筛选邀请了400余名海外优秀人才来渝,博士以上学历占80%,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重点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
  “在吸引人才上,东部有更加公平的环境,但发展潜力不如西部。东部是有很好的吸引力,但人才竞争往往很激烈,受重视程度不如西部。”陆仕荣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感叹。
  “我们争取多管齐下,在‘十三五’期间,把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成西部最具影响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何友生说。
  (编辑:李清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奇帆重庆建海内外人才创业高地:提供人才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