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中间价重回6.8时代 即期汇率早盘放量上涨
11月29日消息,今日早盘人民币即期汇率企稳回升,在6.89一线徘徊,现报6.8962,较上日夜盘收价6.9083上涨121点。离岸人民币则在6.91附近窄幅震荡,最新报6.9130。
人民币即期汇率早盘短线跳涨,之后交投于6.89一线 早间人民币中间价报6.8889,较上一交易日升值153点,重新回到6.8时代。由此,人民币中间价已连续两日调升,累计升值279个基点。
分析人士表示,就在外界一度认为人民币汇率即将破“7”之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公开发文称,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市场对此反应积极。另外,大行继续向市场提供流动性,也进一步保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另一方面,美元指数回落,但仍在高位震荡,投资者担心回调风险加大,看多美元的意愿在下降,这也令人民币的外部压力有所缓解。不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调整的过程仍未结束,但贬值的速度料受到调控,预计短期难破“7”元关口。
汇丰银行的经济学家表示,明年中国央行不太可能下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但是,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维持宽松政策以支持经济增长。该行预计明年中国PPI将上涨,CPI维稳。这将为中国央行控制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速度提供更多的政策选择空间。
专家:不应把美元升值解读为人民币贬值
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近日撰文表示,最近人民币汇率的变化是美元升值而不是人民币贬值。
他给出了如下两点原因:
第一,美国经济最近出现了一些导致升值的因素,比如美联储加息预期加大,特朗普当选,人们预期美国经济最近会走强,等等。
第二,前一阶段人民币贬值有我们自身的因素,那就是我们因为长期“盯住美元”,导致有效汇率过去几年升值过多,需要回调进行校正。但是到了2016年底,并没有出现促使人民币贬值的新的因素,相反,一些新的经济数据都表明中国经济的增速正在趋于稳定,PPI通货紧缩已经结束,过剩产能与企业债务等问题也都开始有所缓解。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之外,樊纲指出还有其它因素也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比如其他国家货币可能对美元更大幅度地贬值,如英国脱欧,导致英镑和欧元对美元较大幅度的贬值,对人民币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们贬那么多,我们一点不贬,我们与他们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关系就会出现大的不平衡,对我们不利。但同样,这里的动因不是我们自己的因素,而是外部环境的变化。
樊纲认为,从长期看,两个货币之间的汇率取决于两个经济变量的比较,一个是经济增长速度,一个是通货膨胀率(资产价格膨胀也包含在内)。可以预期的是,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里,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会高于美国近两倍,而通货膨胀率不会比美国更高(特朗普如果大笔花钱的话,美国的国债率会更高,通货膨胀率也会更高)。所有这些都预示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长期变化趋势,也将是稳步(小步)升值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