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中间价报6.9042 上调126点 结束三连跌
11月28日消息,早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公告,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9042,上调126个基点,结束了此前连续三个交易日的下调。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但兑一篮子货币保持稳定,人民币汇率指数一直在94一线徘徊。今日早间外汇交易中心最新公布的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4.67,较前一周上涨0.13。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币兑主要非美元货币不降反升,而此轮贬值的主要外因是美国经济数据向好及加息预期持续升温导致的美元强势。此外,加入SDR之后央行对人民币波动幅度容忍度明显提高。
但下一步美元走势存在不确定性,不排除回调的可能。若美联储在12月加息,预计美元短期上行动力将会减弱,可能会出现回调,届时人民币下行的短期压力或将有所缓解;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速的下行以及中美央行之间的政策分化令人民币后期贬值压力仍存,而近期其他非美央行货币政策出现转向趋势(欧、日央行宽松扩大强度有减弱趋势)也令后期人民币兑其他非美货币承压。
易纲: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仍表现出稳定强势
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引发市场关注。2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表示,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有所贬值,但幅度相对大多数非美货币还是比较小的。从数据看,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仍表现出稳定强势货币特征。
易纲强调,观察人民币汇率要采用一篮子货币视角。影响一国汇率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与政治形势、经济走势、股市债市波动和市场预期变化等都有关系。由于国与国之间经济结构迥异、经济周期和利率政策取向不同步,比如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货币政策保持稳健,而美国经济正强劲复苏,货币政策已出现收紧趋势,相应的汇率走势也难以趋同,盯住单一货币会积累超调的风险,后续的修正可能引起比较大的震动。而且,在贸易全球化的背景下,参考一篮子货币与盯住单一货币相比,更能反映一国商品和服务的综合竞争力,也更能发挥汇率调节进出口、投资及国际收支的作用。
美元走强 带来全球其他货币贬值压力
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跌破6.9关口,回到2008年6月的水平。从周线图来看,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连续急贬,近三周的贬值幅度分别为0.88%、1.09%和0.34%。
一般而言,在全球经济复苏的早期,伴随美国经济走强、美元复苏一般都会引起全球其他货币流向美元,并引起本国货币贬值。近期,美联储多位官员发表了鹰派讲话,令市场相信美国 12月加息板上钉钉,叠加上周特朗普积极的财政刺激计划,刺激了美元指数大涨。
从美元指数来看,近三周强势走牛,三周分别上涨2.14%、2.39%和0.15%,上周五收于101.4913,盘中达到102,不但突破了2015年3月和12月两个最近的高位,更创下了2003年1月以来的新高。
市场分析认为,11月以来的新兴市场货币大贬值,和市场预期特朗普当选后确定强势美元,以及此前可能打断加息进程的顾虑消除有关,因此,此轮除美国外的新兴市场货币贬值的主因还是美元走强。
相对其他国家货币 人民币属稳健
离岸人民币作为相对自由的流动货币,更能反映全球市场对人民币的价值判断。从近三周离岸人民币的贬值幅度来看,下跌幅度分别为0.67%、1.23%和0.53%,与在岸人民币贬值幅度相比,离岸人民币贬值有一定扩大,但总体并没有出现大幅超越在岸人民币的贬值幅度。
离岸人民币周K线图 今年1月,人民币出现快速贬值,且离岸与在岸人民币的折价不断扩大,当时市场更多出于对国内经济情况的担忧。与2015年8月和今年1月两波人民币贬值相比,此轮贬值有明显的不同。前两次,市场更多的担心是中国国内的经济情况,而非美元走强。特朗普当选后,美元走强,全球多数货币都出现了贬值,但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小于几乎所有的新兴市场货币。
不少新兴市场货币受到美元走强及国内经济影响,出现大幅下跌。墨西哥比索在美国大选次日贬值11.8%,埃及镑和委内瑞拉玻利瓦尔11月分别贬值48.94%和45%,相比之下,人民币的贬值幅度并不大,实际上,相对其一篮子货币仍有小幅升值。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