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狼 发表于 2016-11-11 15:18:31

司晓:平台经济需要反垄断更多关注

源自:新浪财经其他   由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专家咨询组主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竞争法中心承办的“2016中国竞争政策论坛”于10月27日~28日在北京举行,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出席并发言。他表示,越往上游的企业,如果越遵守规则,整个往下的业态就会越好,可能越作恶,往下的业态,甚至同行会学习他,会发生不好的竞争业态。从这个程度上更加说明了反垄断或者竞争法应该去更多的关注这个行业,当然建立在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特殊性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

以下为发言实录:
  特别荣幸有这么一个机会能够作为一个企业的一线从业者去谈一下我们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开始我想让大家看一下一张图,一个排名,这是我们以市值排名的全球前10强的公司排名。在20年前看到很多大公司是能源型公司,十年前发现有一类公司脱颖而出,是金融公司。在2010年又看到一个特点,所有金融公司都不在这个榜单里了,但是很多互联网公司脱颖而出,有人叫做互联网公司时代的到来,但我更觉得是一个平台经济时代的到来。
  刚才讲的所有平台公司所面对的市场是双边市场,通俗来讲如果我们把互联网企业比作一个平台,下面可以理解为用户的一个池子,用户的蓄水池,所有互联网公司都在开足马力,用自己的抽水泵把用户努力抽到自己的平台上。可能腾讯用的是社交,阿里用的是电商,百度用的是搜索,滴滴用的是打车,但本质上都希望用户能够通过免费服务方式吸引到自己的平台上,并且能够产生尽量长时间的停留,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商业模式。
  如果互联网公司能够像谷歌、百度,假如每搜索一次能收一分钱,其实这是最好的商业模式,可以不用其他广告,竞价排名去想任何的商业模式,但这个模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比如腾讯历史上,我们在QQ号注册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我们每注册一个QQ号码收一块钱,但是很快发现大规模的用户流失,所以当时老板们想再也不能在基础的服务上去收钱。
  在用户这端市场上基本免费,也有特殊的地方,在金字塔这里,用户也是被分层的,用户的需求也是被分层的,如果你能够挖掘出来一些用户他的一些增值服务的需求,比如说我们现在大家用的多的比如QQ音乐,实际上不花钱的话,99%音乐都是可以接触到的,但你愿意每个月付10块钱买绿钻,就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很多的最新的音乐,有很重要的特权,是可以下到无损音乐。还有一个特权是可以把你的QQ空间,把某一首音乐设为空间的背景音乐,使得你的空间更加多元化。这些增值用户的需求被挖掘出来的时候,有部分用户会为这个买单,用一个很小的价格去买单,但基本上用户这端是免费的模式。
  另外一端收益是产生市场的另外一端,首先广告,广告是互联网整个产业最古老,也是最成熟,到现在依然是最主要的一个商业模式。像之前的门户网站,包括谷歌、百度,他们超过50%甚至超过百分之七八十的收入仍然来自广告。除此之外,第三方的应用开发者在平台上进行应用的开发,并且同样去挖掘用户的一些增值服务的需求,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收入的来源。基本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张图可以概括出来互联网的收入来自于对部分的C端用户的增值服务挖掘的一个付费,另外一个就是很主要的来自于广告主以及应用软件第三方开发者的收益。
  讲完了平台经济以及双边市场的模式之后,看一下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是如何发生的。两个词可以比较好的概括,就是在2003年的时候,有一本书叫做《创新者的解答》,用了两个词叫颠覆性创新和维持性创新两个词,可以非常好描述我们这个行业的竞争特点。
  传统行业的维持性创新的特点,也就是说如果你做一个产品,你有的功能我比你做的更好,你没有的功能我有,你啥都有,我比你便宜,这就是典型的传统市场的维持性竞争。还有另外一个叫做颠覆性创新,上午我来的比较晚,但我听到Douglas Ginsburg讲的例子,说Airbnb没有一家酒店,也不是做酒店预订的,因为开拓了供给端,八个人的闲置资源的房源开拓出来,所以能够在没有一家自由房屋的情况下,估值超过任何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五星级酒店。同时也相当与给网络预订平台实现另外一个维度的竞争,因为他自己的房源肯定自己在做连接。
  还想再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大家现在可能除了看微信里面的新闻客户端的提供的新闻之外,还会用今日头条,类似精准化、个性化推荐的软件,可以看到虽然做的产品是一样的,是提供新闻,但是能够以大数据背后为基础,根据用户的点击去判断你所喜欢的新闻是什么样的,从而做出千人千面的产品。在每个用户端展现推送的内容都是和中心化边界的模式完全不一样,所以用户感兴趣的程度大大提高,点击率大大提升,并且也解决了一个问题,传统的广告模式在已知到手机端上遇到最大问题就是屏幕太小,如果放一个banner的广告位置很小,会影响到页面,遮挡页面,头条通过非自流方式,每五条有一个广告,使得广告位的数量大量增加。算法的提供不仅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也带来了更好的广告投放颠覆的效应。
  我们在互联网圈或者ICT产业里大家非常推崇的一本书叫《三体》,并且得到雨果讲的国际科幻最高水准大奖的作品。这里面被引用两个词比较多,第一个叫做降维和升维,比如降维的攻击,我看到一个冷笑话,如果有一匹马,在三维空间里存在,忽然天上有一个大秤砣掉下来把它压扁了,变成了二维码,谐音嘛。如果把三维空间的生物丢到二维空间里,四维空间的生物丢到三维空间里,你瞬间会被干掉。
  《三体》讲的核心思想是认为外星人肯定存在,并不是以人类文明所理解的三维生态所能理解的形式存在,也有可能比我们更低维度的生物存在。但每个文明应该做的事情是不应该找外部文明的存在,用了一个叫做“暗黑森林”的例子解释这个。假如说每个文明都是一个猎人,每人手里都拿着一把枪或者一把炮,或者一个机关枪,或者弓箭,不同的文明时代,当碰到对面树林里沙沙作响的时候,到底是一个有攻击力的动物还是不友好的猎人,还是什么样的情况,最理性的反应是给他一枪再过去看看。讲的理论是,如果人类找外部文明的话,很可能高等级文明发现我们的时候,不清楚我们是什么情况,很可能选择的方式是给我们一枪,人类不应该找外部文明的存在。
  科技界把这个例子作为一个平台竞争的特别好的例子去讲,因为在互联网时代的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希望做一个平台,大家看到可能腾讯有这么多产品,其实百度、阿里他们其实也做了很多产品,有可能没有跑出来而已。所以在这个时候,大家更多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抢夺用户的注意力,甚至抢夺用户的时间,来去以这个维度进行竞争。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的3Q大战在最高法院开庭的时候,法官现场问过一个问题,问过360的代理律师,为什么财报里面,在你上市的时候,实际上有安全软件,其实腾讯、阿里、百度都没有,并且你也没有搜索服务,没有任何意义上和别的公司直接竞争的产品,为什么你在炒股说明书里把这几家公司列为你的竞争对手,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我这个说法,大家都希望做成一个平台,滴滴打车做成一个平台之后,也可以衍生出来广告包括增值服务,吸引开发者等等商业模式。虽然是我们投资的,也有可能变成腾讯的竞争对手。暗黑丛林法则比较好的能够阐释互联网公司的一个竞争的模式。
  另外一个,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在互联网任何一个细分领域,无论国内国外,无论搜索、电商,基本上都是一家独大。大家可能只听过这个行业的排名两三年的情况,为什么知道这个情况,应该是平台经济网络效应的一个必然,首先第一个特点。另外一个,我们还可以同时看到的是虽然平台是高度集中的,但是在应用端的竞争是同时存在的,比如说我们看到苹果的APP商店里面,同类应用其实热门的应用,甚至同一款游戏可以瞬间出来几十几百款,如何从应用中脱颖而出,也是相当难的。
  讲了前面行业的思考之后,也是马云刚刚在政法系统讲的例子,我们之前也多次提到过,在汽车刚刚出来的时代,当时的规则制定者是希望给汽车去定一个规则,它跑的速度不能超过马车的速度,讲的理由是什么?安全。现在可以看到,其实这个例子,现在看了非常可笑,实际上讲的理由是安全,实际是为了保护所谓的传统产业的利益。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美国政府奥巴马政府在他自己卸任之前,推出来一个是自动驾驶的行业政策,另外一个就是关于AI发展的国家战略,我们可以看到,当然自动驾驶其实也是AI应用的一个场景。规则的制定包括竞争规则的制定,包括整个法律规则广义的公共政策,还有竞争政策在内,对新旧技术的交替,尤其对于颠覆性创新能否持续发生,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平台经济时代,如何确定垄断的边界,也是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可以看到在美国微软和苹果,这是在PC时代操作系统一个开放一个封闭的典型。当然现在微软也把它叫做巨硬,每次发布会都发硬件。在手机端,安卓和苹果又是一个开放和封闭,安卓开放是有条件的,把谷歌服务打包装到系统里。系统如何在自己的经营范围内去决定企业自主经营权的边界和反垄断法管制的边界,我觉得在平台经济时代其实遇到了一些新的挑战。我今天给不出结论,只是想提一个问题。
  最后一个,我有一篇文章向大家推荐一下,来自于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跟用户互动,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拿出你的手机,首先打开你的蓝牙功能,一定记得打开手机蓝牙功能,打开摇一摇的界面,大家可能都用过摇一摇的功能,发现在会场里多了一个摇周边的功能,如果没有点击一下下边周边的按纽,再摇一摇你的手机,我们有篇文章叫《上游之至》,我们研究院做的在IT领域上下游竞争格局的描述,越上游的企业越是类似于基础设施,但下游企业对于广告投放主来说,作为网站链接服务的提供者来说,也有这个兴趣在里面。越往上游的企业,如果越遵守规则,整个往下的业态就会越好,可能越作恶,往下的业态,甚至同行会学习他,会发生不好的竞争业态。从这个程度上更加说明了反垄断或者竞争法应该去更多的关注这个行业,当然建立在我们对这个行业的特殊性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
  我的发言到这里,谢谢大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司晓:平台经济需要反垄断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