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产业政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弯道超车
林毅夫:产业政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弯道超车11月9日消息,今日下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林毅夫、张维迎两位教授就产业政策的辩论如期展开。林毅夫认为,产业政策是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必要武器,不能因为大部分政策是失败的就抛弃它。对中国而言,合适的产业政策很可能让我们在一些行业超越发达国家。
林毅夫在辩论中表示,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后发优势来取得比发达国家更快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如果发展中国家擅于利用后发优势的话,其经济增长速度将是发达国家的2倍到3倍。
实现快速发展、消除贫困和收入收敛的最好办法是根据国家的比较优势来选择技术并发展产业。林毅夫解释称,“遵循比较优势会具有最强的竞争力,产生最大的剩余,同时,资本的回报会最高,积累的积极性会最强,比较优势和产业的升级和收入的增长也会最快。”
在发展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过程中,政府应因势利导,引导和鼓励企业家中“第一个吃螃蟹者”。
但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那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家的成功,常常会引来跟风者的竞争者,这样使他们得不到垄断利润。林毅夫认为,发达国家要用专利保护来鼓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他们不怕后面的竞争者。这就是产业政策的作用。
实际上,产业政策对国家的发展非常重要,林毅夫笑称,目前,尚不见不用产业政策而成功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也尚未见不适用产业政策而能继续保持领先的发达国家。
谈及大部分产业政策失败的原因,林毅夫分析,除了执行能力不行外,很多发展中国家心太急,容易好心干坏事,比如我们50年代所讲的“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这种思想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失败的主要原因。
而发达国家的产业政策为啥经常失败?林毅夫指出,因为发达国家支持基础科研的结果。众所周知,基础科研成功率低,政府为了就业和社会稳定去支持一些本来就没有竞争力、应该退出的企业,并给它很多补贴,这种产业政策成功率必然很低。
对中国而言,合适的产业政策应该既有比较优势,又有后发优势,我们很容易在短周期的以人力资源为主的产业上实现弯道超车。林毅夫强调,不能因为产业政策大部分是失败的,我们就不要产业政策了,这样做无异于是把婴儿跟婴儿洗澡水一起倒掉。(△财经栏目 张蕾 发自北京)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