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促进法表决通过 规范市场戳破虚浮泡沫
源自:京华时报 电影产业促进法表决通过对电影创作、发行等作详细规定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昨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这是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将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电影产业促进法共六章60条,对电影创作、摄制,电影发行、放映、电影产业支持、保障,法律责任等分别作了详细规定。 ●
规范市场戳破虚浮泡沫
有统计表明,过去几年全国电影票房至少有一成被“偷走”。在电影高票房背后所隐藏的这些“注水”“泡沫”,不仅对消费者产生误导,还成为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真实状况的“障眼法”。
加强对票房收入的监管、让虚报瞒报票房收入行为承担相应罚责,电影产业促进法明确,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应当如实统计电影销售收入,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不得采取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扰乱电影市场秩序。法律同时规定了相应的处罚,其中规定:“违法所得50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准确统计票房数据,是维护电影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上影集团总
裁任仲伦说,法律从严规范,并对处以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许可证等视情节轻重分了层次,具有可操作性,将有助于具体的实施执行。
艺人涉“黄赌毒”、演员天价片酬等行业乱象,社会负能量明显。为加强电影从业人员自律,法律作出明确规定:“演员、导演等电影从业人员应当坚持德艺双馨,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加强自律,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95岁高龄的秦怡说:“演员的职业特征决定了一言一行要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任。用全国性立法来规范从业人员很有必要,有利于演员自身修养的养成,特别是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将促进电影事业的良性发展。”
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
2016年上半年备案电影209部,大大高于2015年同期;出品完成片数量52部,超过2015年全年──这组来自上海的数据,可谓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激活创造性的鲜活例证。
“简政放权、激活市场是电影产业改革推动的重要方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说,这次通过制定电影产业促进法把实践中已经推行的改革举措写入法律,比如减少审批项目、降低准入门槛等,法律没有新增设行政审批项目,同时还取
消了电影制片单位审批、摄制电影片(单片)许可证审批等行政审批的项目。
在简政放权的同时,电影产业促进法也注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力度。根据法律规定,加强电影立项阶段的审查,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由电影主管部门“出具备案证明文件或者颁发批准文件”。
任仲伦认为,这可以避免行业内题材撞车、节约创作资源,避免“一部影片红了,一批影片跟上来”的现象,也可筛选淘汰一批显然不符合创作规律的项目,有助于市场健康发展。
扶持国产片规定放映时长等
淘汰劣质“泡沫”产品,摈弃急功近利创作,经过从去年到今年由峰值进入波浪式起伏的过程,中国电影得到洗礼和考验。
扶持国产电影,让其沿着健康、理性轨道前行,电影产业促进法着墨颇多。从创作主题到资金投入,从人才队伍建设到电影放映具体时段,都作出明确规定。
如法律明确,国家支持创作、摄制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题材电影;国家引导相关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基金加大对电影产业的投入力度;国家实施必要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电影产业发展。
法律还明确提出电影院放映国产影片的时段要求,电影院应当合理安排境内法人、其他组织所摄制电影的放映场次和时段,并且放映的时长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长总和的三分之二。
业内人士表示,相关法条是对仍处于发展阶段的国产电影提供政策的保驾护航。
任仲伦说,中国电影产业一直在走改革开放之路,但在迅速发展的市场中,国产电影仍需得到支持。国际上,法国、韩国都曾有类似的政策,客观上保护了本民族电影的发展。
页:
[1]